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667136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进行课文注释,感知文章。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难点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件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品性,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露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他的作品中,哪些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中国田园诗派的鼻祖。他29岁出仕,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柴桑归隐。现存作品130余篇,其中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都是著名篇章。三、文本链接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因他的屋边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为五柳先生。本文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虽然用了传记体裁,却又颇似一幅人物画像。作者以“五柳先生”为这位隐士的名号,实际上是以他自况,艺术地再现自我形象,用客观描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初步感知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五、课文精读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处所。(2)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3)亲旧知其如此旧,旧交、旧友。(4)造饮辄尽造,往、到。(5)期在必醉期,希望、愿望。(6)短褐穿结穿结,打补丁。(7)衔觞赋诗觞,酒杯。(8)以乐其志乐,以为乐。(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1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空荡、空寂。2一词多义。(1)之:或置酒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他,代词;的,助词。(2)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说,说话;言语、话。(3)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4)甚: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详细;重要。(5)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目似瞑,意暇甚意旨;神情。(6)得: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得到;益处。(7)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距离。3古今异义。赞曰亦不详其姓字赞: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4翻译下列句子。(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3)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以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6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7你能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一句中看出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五柳先生只是个出身平凡之人。8五柳先生把名利看得很淡,文中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9“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10五柳先生有哪些特点?(1)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读书方法,即读书时不死抠字句。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和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的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爱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第二课时一、复习提示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看到了一个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五柳先生。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继续走进文章去探究。二、巩固理解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和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3“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4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5“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这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是如此。6请同学们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并思考这个字体现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1)淡泊名利:“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爱好读书著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3)嗜酒如命,率真放达:“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安贫乐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7“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8通过课文中的介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沉默寡言的五柳先生。(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9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10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11文中最为详写的是他哪方面的特点?写五柳先生的喝酒,最为传神。三、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即主体部分,叙述了五柳先生的生平行事。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四、写作特点1多用于否定句。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为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2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琢。本文语言朴素,不讲究辞藻的华美,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用平常的语言叙述,不刻意雕饰。笔端带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安于贫穷、诗酒自娱、悠然自得的乐趣。五、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人物:五柳先生体裁:传(正文赞)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志趣高雅志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旷达自任隐士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安贫乐道生活环境:环堵萧然、晏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