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碳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教案 鲁科版必修1课型: 新授课教学模式:诱思探究式教学手段: 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2) 掌握硝酸的强酸性、热不稳定性及强氧化性;(3) 掌握硝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熟练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法等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归纳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的循环及环境的影响,提高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的情感。7.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硝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根离子的检验。8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习巩固】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氨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样一句谚语“雷雨发庄稼”,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雷”与“发”过程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推荐一位同学上黑板板书,再由师生共同评价。【新课导入】在上述的“雷”与“发”的变化过程有一种含氮元素的酸硝酸生成,硝酸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我们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它的性质与应用。在练习本上书写相关方程式,并由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师生共同评价。N2+O22N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通过复习巩固,为将来学习硝酸的制法做铺垫,同时引发新课的导入。5分钟【板书】 3.硝酸及其应用【实验1】教师展示一瓶浓硝酸、引导学生观察色、态,接着打开瓶盖,由学生小心的扇闻浓硝酸的气味。【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书本81页。【导出、板书】一、物理性质【投影】结合幻灯片,小结浓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42 0C,沸点为83 0C, 密度(1.5g/cm3 ) 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质量分数为68%70%的硝酸为浓硝酸;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结合硝酸的物理性质,分析实验室保存硝酸的方法并为硝酸的化学性质做铺垫。硝酸的保存:棕色细口瓶,玻璃塞,避光保存。由一位学生闻浓硝酸的气味,结合观察,描述色、态、味等物理性质。回顾学习过的能与水任意比互溶的物质-乙醇,作出小结。并总结硝酸物理性质引导学生用观察法得出硝酸的物理性质。将知识形成系统,便于学生学习掌握6分钟分组实验1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4mol/L的稀硝酸和14mol/L的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分组实验2将分组实验1中的金属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投影幻灯片】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4HNO32H2O+4NO2+O2(2)强氧化性:【规律引导】从分析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入手,引出氧化性,指出还原产物与硝酸浓度有关,一般规律是: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硫、磷)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 H2SO4+6NO2+2H2O【归纳】通常情况下,浓、稀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规律如下:规律1、与金属反应时,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规律2、与非金属反应时,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酸或氧化物;硝酸被还原生成NO2和H2O。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反应产物是否相同?对照分组实验1分析分析产物,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借助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研讨。在教师点拨的“规律”引导下,对浓或稀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规律进行归纳。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共同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书写。运用对比法,掌握反应现象、反应产物的异同从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归纳总结出与非金属的反应,对比反应条件,解释金属比非金属还原性更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体系。15分钟【交流讨论】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6讨论下列的问题:久置的硝酸为什么会发黄?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为什么?浓硝酸与稀硝酸氧化性相同吗?它们分别与铜反应时,还原产物是什么?有人认为浓硝酸通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NO,故相同条件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的氧化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导出】通过讲述“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巧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导出“王水”概念并讲解王水的组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结合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并回答。聆听,思考,领会“王水”概念(由浓盐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通过王水能与金、铂反应,让学生了解王水比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6分钟2分钟【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81-P82页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设问】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播放】利用幻灯片展示(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等)图片。阅读P81-82页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设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5分钟【概括整合】引导学生按下列提示完成本课时教材内容的“概括整合”。 硝酸的性质(四性)挥发性、不稳定性、酸性、强氧化性;硝酸氧化性规律;“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 等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按教师提示,课后完成本课时核心内容的“概括整合”读书笔记。【本节概括整合】见下列“氮的循环”附图课堂练习见附课堂练习【布置作业】【丛书课时3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并将知识形成系统第3课时板书设计3.硝酸及其应用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易溶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大于水。硝酸的保存:棕色细口瓶,玻璃塞,避光保存硝酸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HNO32H2O+4NO2+O2(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原因)(2)强氧化性:(生成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规律是: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与金属反应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硫、磷)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 H2SO4+6NO2+2H2O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PH5.6的雨水) 、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是一种无色、有毒、难溶于水的气体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2.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硝酸铜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 ) A.Cu 与4HNO3(浓)反应B. Cu与8HNO3(稀)反应C. Cu在 空气加热后生成CuO,再将CuO与硝酸反应D. Cu在 氯气气加热后生成CuCl2,再将CuCl2溶于硝酸31.92 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A504mLB168mLC336 mLD224 mL4.工业上如何储存和运输大量浓硝酸?5.如何洗涤一支内壁镀银的试管?【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在本章第2节 第三课时教学中本人能够借助教学媒体,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界现象“闪电”入手,引出“雷雨发庄稼”谚语,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提供开放式的课堂,发挥每个班级“单元组”的作用。本人借助课堂演示实验如硝酸的物理性质以及分组实验浓、稀硝酸与金属铜、铁的反应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导出本节课核心的知识,硝酸的性质,并借助自然界“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等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2.遇到问题与困难 本节教学中,教学课容量大,课时紧,加上有些“单元组”的同学课前预习与准备工作没有到位,因此学习讨论过程,回答问题不太理想,“氮在自然界的循环”简单示意图表示有欠缺;因氧化还原等相关概念及相关知识运用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有些学生在分析硝酸的氧化性时出现了困难。3.今后努力方向 强化学生课前预习意识与合作探究意识,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等相关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本课时教学中,借助课堂演示实验如及浓、稀硝酸与金属铜、铁的反应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导出本节课核心的知识,硝酸的性质,并借助自然界“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等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栏目,通过学生课堂的分组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动脑,还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体验到其中的转化关系(氮单质与化合物之间、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氮的循环的认识。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结合学生活动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结合“光化学烟雾”以及“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