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体育 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案例分析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584531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体育 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案例分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体育 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案例分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体育 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案例分析教案 一、背景在一堂耐力素质课上,一些体能较好的学生显得很积极,跃跃欲试:但是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现十分消极:有些同学还低语着:“反正我是不及格了,再练也没有用了”、“老师可不可以少跑几圈啊”,时间不长就嘈杂起来。但为了自己的威信,更为了课时内的实施,我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标,开始跑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达到本堂课的既定目标,有几位同学竟然中途走了起来,更有甚至干脆停下来不跑了。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我没有过分责备同学。而是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片段在课开始后,我把同学们带到了篮球场上,并按课前提出的要求,进行耐力跑练习。要求同学们可充分利用场地上的线条来结合耐力跑,每个组至少要跑出四种图形,看哪一组的学生创想更丰富。话音刚落,四组学生在四块场地上活动开来,先是积极的讨论,几分钟过后,有的组已开始尝试了,在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问题还能主动停下来一起商量解决。练习结束后,老师把学生再次集中起来,此时每组依次向老师汇报跑出的图形,如长方形(大、小)、S形、三角形(对角线跑)、圆形、梯形、半圆形、螺旋形等,全部都超额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老师对全班同学的一番表扬之后,请出比较好的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一列纵队依次进行小长方形(半场、大长方形(全场)、梯形,最后在中圈是一个螺旋形接反螺旋形跑后结束。整齐的队伍、清晰的图形、优美的结束动作,令其他组的同学都鼓起了掌,当然也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前一组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第二组的S形跑、第三组的三角形跑,然后进行分组尝试,等到同学们都熟悉完路线后,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能跑几个来回。虽然没有说正式比赛,但不用说各小组之间早已暗暗较起了劲。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时大家显得很轻松,可半程刚过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已渐渐感到有些吃力,但被组内奋发向上的集体感染力所感染而咬牙坚持,这时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在一旁加油鼓劲,规定的时间一到,同学们早已练得气喘嘘嘘,汗流浃背,从同学们的神情来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表现还不是最满意,决心以后还要跑出比现在更好的成绩。这时老师初步算了一下,要是全部跑完以上六个图形为一个来回的话,那么最好的一组大约跑了五个来回(每个来回约四百米),最少的也跑了三个多来回,看得出其效果肯定要比跑圈好的多。当然,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让距跑和让时跑,练习下来效果也很不错。这些活动也比较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仅满足了他们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而且促使他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设计如何跑时积极思维,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开发人们的智力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许多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毫无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和考验,出色地完成了课的任务。三、小结与反思同样的教材,设计和采用各不相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自然产生绝不相同的教学效果,这其中隐含着许多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最敏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强烈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而教师则应在拟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之前,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他们的需求。真所谓备课要备教材,更需要备学生,其道理就在于此。(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创设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耐力素质训练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老教材新教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可以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内容。积极创设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氛围。在这个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潜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探究体育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三)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有效维持创新思维和探索体育问题的能力,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体育与健身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在充分考虑其个性差异的同时更应突出对学生活动过程中诸如参与热情、活动态度、能力表现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就本课时教学内容而言,应注重对学生创编能力和自锻能力等显性要素作出层次不一的肯定性评价,这对有效维持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体育问题的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奠基。原作者:育秀实验学校 朱爱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