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鲁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511334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鲁教版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议论文文体的单元,这个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其中自读课文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让学生认识 “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坚持积累、敢于质疑的语文习惯,激发创新的精神。在教学本课时必须体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不能忽视议论文的教学,这要做好议论文知识的回顾指导,要求学生按照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去学习本文。【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刚接触几篇议论文,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点的了解还不系统,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系统介绍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及学习议论文的一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继续理解“例证”和“道理论证”等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2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 3认识 “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进行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怎样做学问,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 (板书课题,然后与生一起回顾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二、检查预习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墨守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辨伪去妄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不攻自破 )D、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 )三、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也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思考题二: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结构自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个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论点,后一个分句是第二部分的分论点。(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思考题三: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又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讨论并归纳:1、道理论据: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2、事实论据: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c听说“腐草为萤”。(b、 c两个例子论证怀疑精神“是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d戴震善问的例子。(论证“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论证方法分别是引证法、例证法。(本环节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四、研读课文生细读课文思考:第一、二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第六段是作者阐述的重点,共有11句,请标示出来,重点研读。(分组讨论解决)1、(2)(3)(4)(5)四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第(2)(3)(4)(5)四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2)(3)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4)(5)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2、第(6)、(7)、(8)三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第(6)(7)(8)三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6)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第(7)(8)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6)句的小论点和第(1)句的本段论点。3、第(9)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4、第(10)、(11)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第(10)句从正面概述事实,第(11)句据此事实从反面做一推理。 (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本文共有四处对比论证,在第六段中已找出两处,你能找出剩下的两处吗?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五、再读课文,品味语言1教师指出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准确、精练。请同学们划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2全班交流。例:“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话中,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议论文,也应重视语言的品味,这样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拓展迁移请说出你学了本文的收获 (删除)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 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口头论述观点的能力。我鼓励学生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评论。)七、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八、布置作业1、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三2、伴你学本文中的拓展提高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证明层层深入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引证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