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 增分精练辑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二 沙海一苗树(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27147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 增分精练辑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二 沙海一苗树(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 增分精练辑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二 沙海一苗树(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 增分精练辑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二 沙海一苗树(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文精练二沙海一苗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阅读文签:纪实散文一苗树改变生活沙海一苗树梁衡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的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的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不知点燃了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的,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没有一开始就介绍官井村,而是先从库布其大沙漠与沙漠中的达拉特旗说起,让读者对官井村的生存环境有了全面认识。B第段画线句对绿洲初秋之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其中“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一喻体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C文中村主任用“万”介绍官井村的沙柳苗基地、林地、甘草、苜蓿、奶牛等种植和养殖的规模,突出了官井村环境与经济的巨大变化。D官井村保留“远处的沙丘”“一苗树”都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它们也是对官井村人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答案B解析“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错,画线句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黄沙被治理后成了绿洲的点缀的喜悦之情,并不是对沙漠的喜爱之情。2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6分)答:_审题要点题目关键词是“三个时间”“不同”“表现手法”“效果”。读文指导根据题干要求,需要阅读全文,整体感知,重点阅读三段文字,分别圈点标画出描写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年三个时间官井村面貌的语句。如第段中“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的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乡民渐渐逃亡殆尽”;第段中“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第段中“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等,思考三个时间段面貌的不同。答题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出三个时间段对应的文字应区域,然后概括归纳其中的不同。三个时间段放在一起,强调的是今昔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的是对比手法。最后回答对比手法的作用即可。答案(1)不同:四十年前的官井村,黄沙肆虐,庄稼难有收成;三十年前的官井村,高林树种树致富,村民纷纷效仿;2018年的官井村,绿盖四野,人均收入过万,远近闻名。(2)运用了对比手法。(3)效果:把官井村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年的面貌作对比,突出了努力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3文章第段写到“一苗树被砍倒做家具,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有人认为,以此内容入文,是作者的败笔;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6分)答:_审题要点题目关键词是“败笔”“匠心”“结合文意”“谈谈认识”。读文指导根据题干的提示性阅读文字,需要通读全文,在整体理解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重点阅读第段,圈点标画出重点语句,如:“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这是一棵榆树”“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等,注意思考这些语句的深层含意,注意补栽的榆树代替柳树“一苗树”的不同。答题点拨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深入思考本段内容与全文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关系。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认为是败笔或是匠心所在,再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要言之有理,能佐证自己的判断。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是作者的败笔。理由:(1)把“一苗树”砍掉做家具的行为有违环境保护的初衷,这是变相地向自然掠夺,与高林树种树的初衷背道而驰;(2)原来的“一苗树”被砍又被补栽,不能反映高林树种树的意义和价值;(3)这一内容的加入使结尾段中的“一苗树”指代不明,让读者迷惑“一苗树”是指原来的那棵柳树还是现在的这棵榆树;(4)用补栽的榆树代替被砍的柳树,弱化了历史的分量,起不到“一苗树”对官井村面貌变化的见证作用。(示例二)我认为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理由:(1)树木既有绿化功能,也有实用价值,把“一苗树”砍掉做家具正是体现了树木为人类生活提供物质资源的实用价值;(2)原来的“一苗树”被砍又被补栽,榆树代替柳树,是绿化作用的接力,也体现了造林改变环境的精神的不断传递;(3)这一内容的加入增加了“一苗树”的内涵,“一苗树”既指原来那棵柳树,也指现在这棵榆树,更指千千万万为改变环境而种下的树木;(4)用补栽的榆树代替被砍的柳树作为官井村的标志,是在时代变迁中体现官井村对历史的铭记。(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用苏东坡笔下的院子和想象中风沙过后官井村的院子相比较,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和沙漠生活的艰难。B文中连续运用“万亩”“万头”“万元”等数量词,突出了官井村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当地村民的自豪之情。C村民在治沙过程中留下一些沙丘,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体现了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D高林树和村民们是改善环境、劳动致富的典范,他们用持续不断的辛勤努力,谱写了奋斗创造幸福的时代篇章。答案C解析由文中“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可知,在治沙过程中留下一些沙丘,不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故选C项。2这篇散文的内容具有纪实性,语言具有文学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_审题要点题目关键词是“内容”“纪实性”“语言”“文学性”“简要分析”。读文指导根据题干要求,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文章叙事采用人称的变化:文章以第一人称“我”贯穿全文,所见所感真实可信,段穿插运用第三人称“他”,借村主任、老人二儿子之口叙说治沙情况,自然得体。注意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口语、化用名句等,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及作用。如:“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一苗树壕”“沙打旺草”“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等。答题点拨此类题型,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在提取信息时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对人物进行采访,有问有答,素材真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均真实可信。对沙漠恶劣环境的慨叹、治沙成功的自豪、作者的赞叹,真诚自然,情真意切。语言多用修辞,间或化用名句,运用口语,使文意表达富有变化,摇曳生姿。答案(1)纪实性:作者亲历;材料真实;情感真挚。(2)文学性:多用修辞,形象生动;化用名句,典雅隽永;间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3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_审题要点题目关键词是“标题”“好处”。读文指导根据题目要求,应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内容,重点关注三段文字,思考官井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思考这些内容与题目及主题之间的关系。答题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标题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突出主题等);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同时注意题目本身的特点,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或特定句式等。针对本题,标题的表层含义指高林树在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从深层含义来说,通过文中对高林树故事的描写,以及村长和高林树儿子的话可知,在沙漠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是高林树克服困难带着乡亲们一点一点富起来的,所以“沙漠一苗树”又指高林树本人及其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还指一苗树点燃的远行人的生的希望等。同时,从标题本身来看,茫茫沙海之大和一苗树的一点绿之小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关注。答案(1)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其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2)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3)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的关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