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题型归类练 大题增分练 训练9 必修部分非选择题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266052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题型归类练 大题增分练 训练9 必修部分非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京津鲁琼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题型归类练 大题增分练 训练9 必修部分非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京津鲁琼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题型归类练 大题增分练 训练9 必修部分非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练9必修部分非选择题1(2019济宁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末)传教士来华与西学的输入在部分中国士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为西学所吸引,为耶稣会士的博学所倾倒,以至“士大夫视与利玛窦订交为荣”,“投刺交欢,倒屣推重,倾一时名流”。在这一基础上,一批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士人脱颖而出。他们明确提出“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的主张,“以为五经之外,冠冕之表,别自有人,不必华宗夏土,亦不必八索九丘(八索九丘代指古代文化典籍)”。他们还充分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推动力,即“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三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专择有裨制造之书,详细翻出。”据说当时的翻译馆明文规定,所翻译的书籍除供京沪两地学堂使用外,其他均由制造局图书处统一发售,以便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译书,同文馆与传教士都有采用至于其读者,既有官员,也有士绅据传,截至1879年底,翻译馆共计销售译书32111部,共83454册,平均每种售书250部左右。汤霞、宋以丰晚清政府与官书局的西学翻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10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学输入中国的渠道,并说明西学传播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5分)答案(1)原因:佛教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一定差异(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抗拒);佛教自身传播的需要。表现:附会中国本土文化思潮;采取易于民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儒家的道德观念。(2)渠道:由西方人传入中国;中国主动翻译西方书籍,学习西方。影响: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士大夫“天朝上国”的心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变革。(3)特点: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连续性;注重把外来文化中国化,具有本土性。2(2019德州期末,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大批农民涌入工业地区,他们及其子女迫切需要获得教育,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英国与其他国家竞争激烈,美国、德国都很重视初等教育。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补助教育,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除传统课程外,中等学校还开设了数学、力学、测量、航海等课程。在剑桥大学,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麦克斯韦创建了卡文迪什物理实验室,展开教学和多项科学研究。1868年,英国规定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70年代以后,大学也开始向女子开放。摘编自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建了一大批专门学堂,学习西文及算学、化学、物理、医学、铁路、船炮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将整个学制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19061907年间,学部向各省咨行强迫教育章程,要求各省、府州县、村必须设立蒙学。从1903年至1909年,新式学堂由769所发展到59117所,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由31428人增加到1639921人。中国人自办学堂女生人数则从1907年的1853人增加到1909年的12164人。摘编自张昭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英国教育发展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中英两国教育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17分)答案(1)背景: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英、美、德等国激烈的国际竞争。(2)相似之处:政府起主导作用;都形成了完整的学制;都注重儿童教育;课程上都注重自然科学的学习;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教育对象上趋于男女平等。影响: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培养了新式的知识群体,有助于近代的思想启蒙;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冲击传统观念,促进男女平等。3(2019潍坊三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由于秦国的国情与众不同;君主与贵族争权斗争激烈,及本土人才缺乏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等材料二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约有400500名美籍芬兰人在苏联工作。在1932年,有200名德国人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1933年前英国大都会维克公司有350名建设人员在苏联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大萧条时期最大的赢家。但由于自身人才培养不足,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苏联的工业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重视人才引进的历史背景及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秦国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不同,并对苏联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12分)答案(1)背景:社会大变革;君主专制出现;“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秦国致力于扩张,人才缺乏;法家思想影响。影响:有利于官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秦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人才基础;促进了社会转型。(2)不同:苏联为实现工业化,主要引进技术人才;秦国为实现富国强兵,主要引进政治人才。评价:苏联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了工业化步伐;但过分依赖西方技术和人才,制约了工业化建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