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07 劳动者(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264910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07 劳动者(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07 劳动者(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07 劳动者(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07 劳动者 (一)劳动和劳动者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2作用: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3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光荣属于劳动者。(二)就业问题1千方百计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1)国家(政府):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改善劳动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正确处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人才信息的流通。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措施。(2)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树立自主创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1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有利于增加收入,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2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3措施:(1)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社会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权益意识和法律意识。(2)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劳动者: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正确认识“用工荒”1含义:“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的现象。2原因:(1)劳动者:第一,劳动者素质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第二,劳动力结构失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影响其就业选择。(2)企业:第一,我国整体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劳动力需求增多。第二,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对用工技能的要求。第三,农民工工资偏低,没有完善的医疗、工伤保险等。(3)国家:第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吸引农民工就近务工。第二,政府的惠民政策,农业自身发展等增加了务农收益。第三,统筹区域发展,中西发展差距缩小,西部用工增加。第四,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市场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3解决措施:要从教育制度上着手,既培养普通教育人才,也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高级技术人才缺乏问题。相关部门要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发布平台。企业要推动建立合理分配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依赖。劳动者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考向一 解决就业问题1就业与创业的准备(1)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2)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2解决就业的方针、途径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措施解决就业难问题,靠单一措施是不行的,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广开门路,多渠道努力,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些思路和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要推动经济发展,又要实现就业增长。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二是既要安置帮扶就业,又要鼓励自主创业。政府要注重多培养创业型人才,变安置型就业的努力为开发型就业的努力,这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创业是最大的就业,也是富民之源。三是既是靠政府促进就业,又要靠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主要是制定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既要实行稳定就业,又要发展弹性就业。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从政策上鼓励无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接送儿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等弹性灵活的工作,是今后解决就业出路的一个重点。五是既要加强职业培训,又要搞好就业指导。推进人力资源专业培训,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组织职业生涯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技能大赛,开展就业中介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活动,都是促进就业的创新举措,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指导大中专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转变择业观念等都有积极作用。【典例1】“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的破解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果请你为政府撰写破解“失业怪圈”的建议,你的观点可以包括发展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A B C D【答案】C 考向二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社会中,就业职位的层次分布是呈三角形的,从顶端向下,各职位层次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逐渐下降,数量逐渐增多。“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分布与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等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GDP增长将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职位数在600万900万之间,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新增职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将向社会职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动,大学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已势在必行。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面向基层就业,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基层还是一种意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态度。面向基层就业,是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的选择。总之,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有学会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脚踏实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典例2】剑桥大学博士小彭辞去投资银行的高薪工作,回归大山做农民,在家乡创立了自己的脐橙品牌,短短一年多就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并带动600余户果农增收致富。小彭的职业选择体现了竞争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 职业平等观 利己主义就业观ABCD【答案】C考向三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角度阐释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企业遵守相关规定,自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明确享有的权利,履行劳动者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典例3】某市环卫队逼迫环卫工签下“生死状”,要求环卫工人承诺:若在工作中出现意外,由环卫工人自己承担责任,与用人单位无关。部分环卫工因为害怕丢掉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对上述行为理解正确的是劳动者应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有利于劳动者增强劳动安全意识损害了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ABCD【答案】D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十三五”规划建议中25次提到就业。就业对于劳动者意义重大,因为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BCD22018年,在政府推动下,W市“互联网+”继续深入发展,该市通过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如微商、专车和共享单车等,让万千居民体验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居民从互联网经济中得到的好处有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结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闲置资源再续利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更加精准掌握市场信息,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在便利生活的同时,扩大消费需求ABCD3德国人秉承财富创造以倾情投入、勤劳实干为本,职业技能注重实践,经验传承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这些特质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能量。一批德国“农二代”从父辈手中接过“最接地气”的产业,100万农民创造了500亿欧元产值、人均产值5万欧元的奇迹。这表明劳动者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劳动者技能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劳动者自身素质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ABCD4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市场上确实有许多“黑心”老板有意克扣或拖欠工人的工资;但也有另一类现象:企业愿意签订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而农民工却不“领情”,工资要到年底扎堆领,合同不看就签名或找人代签,多数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下列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农民工有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由,企业方不能强迫B劳动者履行了劳动义务,有权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要予以保护C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D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方可以单方面签订劳动合同5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作出工作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保持了全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劳动关系问题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BCD6根据漫画,面对就业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劳动者应该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投诉、协商、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权 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ABCD7下图为“职业规划三圈理论图”。这一图示启示我们A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积极自主创业B要尽量选择去中小企业,这样就业机会较多 C要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D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从业能力,增强法律意识8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劳动者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报酬 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BCD92018年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7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就业目标提前完成主要得益于 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平稳就业提供支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就业观念改变,大学生“慢就业”盛行合理的分配制度,为就业提供制度保障ABCD10“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突破的重点,主要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的“浴火重生”。中国工业要“浴火重生”,最重要的是A扩大企业的资本投入B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C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D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11“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还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决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人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A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B能够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C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D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12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均推出相应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这体现了A政府创设多元化的就业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创设更多就业岗位,来统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D通过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2018江苏政治)以电商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支点。2017年7月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海量的中小微网店在更为宽松的税收新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减税有利于A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B缩小收入差距C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D强化财政作用2(2017新课标3卷文综)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ABCD3.(2015上海政治)旅游体验师、英语导购、网络课件设计师、农场经理人、宠物美容师自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已正式确认120余个新职业。事实上,还有大量正在兴起的新职业未被确认。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将A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B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C导致一些传统职业消亡D提高生产者专业化程度4.(2015重庆文综)“亲,你也可以开店哦。”微店作为科技时代新产物,只需手机号码即可开通。如果说淘宝像商场,大而全,微店就像路边小店,胜在方便,它们各有市场。微店的兴起表明A微店比淘宝更符合社会需求B微店代表了更高生产力水平C科技进步可以促进大众创业D企业微型化是未来发展趋势5.(2015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参考答案与解析【考点冲关】1D 【解析】题目中,要求考生回答就业对劳动者的意义。通过就业,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项均不是对劳动者而言的。选D。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居民从互联网经济中得到的好处,是生产者角度,不适合题意;随着“互联网+”继续深入发展,居民能够更加精准掌握市场信息,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实现闲置资源再续利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适合题意;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的发展没有扩大消费需求,错误的;故本题选B。3D 【解析】材料表明德国劳动者的素质高,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项符合题意;生产工具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项错误;说法错误,农业不是新型产业;选D。5C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非劳动关系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错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必然会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故正确;正确解决劳动关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可见正确。答案选择C。6C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面对就业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劳动者应该增强权利意识,通过投诉、协商、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适合题意;不是劳动者的职责,排除;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C。7C 【解析】材料中的图表告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职业,进行职业规划,所以启发我们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社会需要服务,选C。A强调了自主创业,不选;B强调了去中小企业,不选;D强调了法律意识,与题意不符。8D 【解析】之所以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因为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劳动者的原因,而不是要求回答劳动的概念以及劳动者如何获得报酬,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就业的有关问题。就业目标提前完成主要得益于:一方面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方面是国家连续不断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大学生“慢就业”盛行不利于就业目标提前完成;不符合题意,分配制度与就业的解决无关。故本题选A。11C 【解析】此题考查劳动与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零工经济”不属于公有制经济,A表述错误,排除;“零工经济”的分配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B表述错误,排除;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可知,“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有利于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故C正确;当前,在我国,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零工经济并没有改变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12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各地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均推出相应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这体现了政府创设多元化的就业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适合题意;统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过于绝对,排除B;更高质量的就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直通高考】1C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就业的措施。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有利于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C符合题意。国家减税新政目的是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就业,ABD不符合题意。选C。2D 【解析】本题强调劳动就业对于脱贫的重要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促进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但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错误;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最终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要求。故选D。3D 【解析】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促使劳动者更加灵活地选择职业,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选择职业,实现就业。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将会提高生产者的专业化程度,D符合题意;A、B材料未体现;C说法错误,新职业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的消亡。5.【答案】(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确保居民就业的基础;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稳增长、保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2)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