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数学 第2章参数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4考点要求1 了解参数方程的定义。2 分析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会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他们的参数方程。并理解直线参数方程标准形式中参数的意义。3掌握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考点与导学1参数方程的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某个变量的函数(tT) (1)这里T是的公共定义域。并且对于t的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1)所确定的点。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1)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辅助变数t叫做参数。2过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I)(t为参数)(i)通常称(I)为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其中t表示到上一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t0时,p在上方或右方;t0时. (1)中的t才具有(I)中的t所具有的几何意义。2 圆的参数方程。圆心在点半径为r的圆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3 椭圆的参数方程。 (为参数)4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5 抛物线的参数方程。(t为参数)例1 已知某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其中t是参数,),点M(5,4)在该曲线上。(1)求常数;(2)求曲线C的普通方程。解:(1)由题意可知有故 (2)由已知及(1)可得,曲线C的方程为由第一个方程得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即为所求。点评 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关键是消参数,并且要保证等价性。若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同解变形,则一定要通过。根据t的取值范围导出的取值范围。例2 圆M的参数方程为(R0).(1)求该圆的圆心的坐标以及圆M的半径。(2)当R固定,变化时。求圆心M的轨迹。并证明此时不论取什么值,所有的圆M都外切于一个定圆。解:(1)依题意得 圆M的方程为 故圆心的坐标为M(。(2)当变化时,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其中为参数)两式平方相加得。所以所有的圆M的轨迹是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R的圆由于所以所有的圆M都和定圆外切,和定圆内切。点评本题中所给的方程中含有多个参数,像这样的问题有时容易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参数,究竟在具体的题目中哪个是真正的参数应视题目给定的条件,分清参数。例3已知A,B分别是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动点C在该椭圆上运动,求ABC的重心的轨迹的普通方程。解:由动点C在椭圆上运动,可设C的坐标为(6cos,3),点G的坐标为.依题意可知:A(6,0),B(0,3)由重心坐标公式可知 由此得: 即为所求。点评本题的解法体现了椭圆的参数方程对于解决相关问题的优越性。运用参数方程显得很简单。运算更简便。常用于解决有关最值问题。“平方法”是消参的常用方法。例4求经过点(1,1)。倾斜角为的直线截椭圆所得的弦长。解:由条件可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即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则则直线截椭圆的弦长是 点评利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求弦长的常用方法。但必须注意:直线的参数方程必须是标准形式。即 (t为参数)当且b0时才是标准形式。若不满足且b0两个条件。 则弦长为 d=解题能力测试1 已知某条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是参数。则该曲线是( )A 线段 B 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圆的一部分2 已知某条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则该曲线是( )A 线段 B 圆弧 C 双曲线的一支 D 射线3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4已知直线的斜率为.经过点。点M在直线上,以的数量t为参数.则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5 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 其中实数的范围是。则直线的倾斜角是: 。潜能强化训练1 在方程(为参数)所表示的曲线上的一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2下列参数方程(t为参数)与普通方程表示同一曲线的方程是( )A B C D 3 直线与圆(为参数)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 B 相离 C 直线过圆心 D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4 设直线(t为参数)。如果为锐角,那么直线的角是( )A B C D 5 过点(1,1),倾斜角为的直线截椭圆所得的弦长为( )A B C D 6 双曲线(为参数),那么它的两条渐近线所成的锐角是: 。7 参数方程(为参数)表示的曲线的普通方程是: 。8 已知点M(2,1)和双曲线,求以M为中点的双曲线右支的弦AB所在直线的方程。9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且长轴长为4,短轴长为2。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当m为何值时,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0、求椭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 知识要点归纳1 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一种表示形式,而且有的参数还有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2 面临一个轨迹问题,如何选择参数?如何用参数?是主要问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去领会。3 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过程中,要注意等价性。四、参数方程解题能力测试1C 2、A 3、5,-5 4、 5、潜能强化训练1、C 2、D 3、C 4、B 5、B 6、600 7、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