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陋室铭说课稿语文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141030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陋室铭说课稿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陋室铭说课稿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陋室铭说课稿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陋室铭说课稿语文版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的课文,是讲读课记铭说志四篇中的一篇,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这一课的课文还有 小石潭记,爱莲说,寒花葬志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二)相应对策: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名家示范朗读,以及根据内容创设的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根据图片说句子;3、根据图片背诵课文。三、教学方法的采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四、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以情境法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并且产生兴趣,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同时背诵已学诗歌秋词。然后,请学生简介作者。 并出示学习目标。简介“铭” 通过白居易的话:“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感悟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以书言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环节:三、译读课文。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四、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五、品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五、悟读课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深入文本: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仿写:铭 课堂交流。 通过仿写练习,学生可以练习学以致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1、仿写:铭 2、课堂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