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案 苏科版教材分析:饮食与营养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第1节内容。饮食与营养的关系是贯穿第3章的一个重要内容,理清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能量与人体的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饮人食(吃饭)的道理,进而也就理解了人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为后面学好“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从“选购三餐食物”这一亲身体验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讲出安排三餐的理由,从中发现学生的饮食取向和饮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归纳。并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动手实验去探索未知,寻得真相。种带这着学生从已有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走进教材,再从运用所学知识走向生活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计理念:1.贴近生活,学以致用。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例。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课堂中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体验。教师只在关键处或提醒或强调或质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看、听、说、想和做等多种学习行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3.开发和运用好课程资源。用好用足教材资源;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重视培育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人为什么要饮食的原因。说出人体需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2.能力目标:进行三餐食物的案例分析,尝试解读表格数据。完成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实验,交流表达学习收获和体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认同人类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教学重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人需要饮食的原因。教学难点: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馒头、鸡蛋、花生、碘酒、烧杯、玻璃棒、白纸、交流表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情景导入通过丹阳餐饮业、家庭厨房等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举例丹阳城区的饭店名称及数量,体会饮食的重要性。引起学习兴趣,产生强烈共鸣。选购三餐食物安排学生1、独立完成三餐食物选购方案,思考搭配理由。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质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选购方案,并给出建议。动手制定三餐食物选购方案、填表。交流方案,及搭配理由。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鼓励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阅读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问:“一日三餐是为了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回答: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哪些?2、同一种食物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同吗?3、同一种营养物质在不同食物中含量是否相同?4、食物中除了含有营养物质外,还蕴含着什么?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饮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探究。通过讨论真正理解人为什么要饮食。初步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尝试比较阅读表格中数据,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饮食的原因。动手实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营养物质是否真存在?首先介绍实验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方法、原理。安排各组分组实验,填表。组织交流实验方法、分析原因。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质疑:1、馒头中是否只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2、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为什么选择馒头等食物,而不选择花生或鸡蛋清等食物呢?学生了解、熟悉实验方法及其原理。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完成填表。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生成性问题。学生列举生活中对食物主要营养物质利用案例。通过动手体验,进一步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一些主要营养物质。初步理解鉴定食物及推理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课堂中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小结反思由人类的食物从何而来,引导反思:人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醒人类: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畅谈收获,关注关爱生物,保护生物圈。教学反思本节课体会之一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能联系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例。其二是做到积极培育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在阅读探究,分组实验,表达交流,实施情感教育等环节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辩证思考,处处体现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想,实现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