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1.2《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导学案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091012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 1.2《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导学案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地理 1.2《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导学案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地理 1.2《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导学案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 1.2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导学案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一、太阳和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天体。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更突出地体现在与这两个天体之间的关系上。如前所述,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出发,教材不侧重讲述太阳和月球本身的一些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讲述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上。这也是与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不同之处。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的一切。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中,有大气、水、生物等要素,这些要素本身和要素之间是在不断变化的,其根本动力就是太阳辐射。从能量的角度看问题,自然地理环境中大多数运动和变化,本质上就是太阳能如何分配、再分配和转移。因此,太阳辐射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教材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太阳辐射的知识:其一,什么是太阳辐射;其二,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其三,为什么太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介绍第二个问题时,教材安排了一幅“太阳辐射和太阳常数”示意图。太阳常数反映的是地球大气上界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我们假设一个球面,它以太阳为中心,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半径。在这个球面上,每1平方厘米所得的太阳热量都是8.16焦每分,这个球面所得到的太阳热能总量就是球面积与太阳常数的乘积,约为2.321028焦。这就是整个太阳每分钟所辐射的热能总量。关于太阳能量的来源,教材简单介绍了太阳核聚变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是物质的质量转变成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质量的损耗是相当小的,而产生的能量是相当大的。有人推算,1克氢聚变成氦,只会造成0.0069克的质量损失;而这一点点质量亏损所对应的是61011焦耳热量。因此,不必担心太阳质量会消耗殆尽。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材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的作用,又有间接的作用。直接的作用,如岩石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风化,是显而易见的;而间接的作用,教材从地理环境的驱动力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是地理环境要素,它们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大部分是在太阳驱动过程中完成的。教材选择了热量输送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因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有差异。但是热量盈余的地方(如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的地方(如两极),温度也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热量在盈余区和亏损区之间不断传输,其传输方式主要是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后两个单元要分别讲到大气环流和洋流,这里只是一般性地提一下,不做细致解释。第二,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们对太阳辐射作用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它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教材这里谈到的能源,一部分是人们直接获取的太阳能,一部分是由太阳能转化的能源。从广义的概念出发,可以笼统地认为这些都是太阳能的利用。教材以我国为例,说明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地区分布情况,并配合两幅太阳能利用的照片。至于为什么说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可以从煤和石油的成因上稍加说明。煤和石油都是地质历史上由生物遗体形成的,而生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煤和石油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三、太阳辐射体现了日地关系的一个方面。但是现代科学里所研究的日地关系,更多地侧重在太阳活动性对地球的影响上。教材分两个标题介绍这个内容。第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现在人们认识到的就有黑子、耀斑、谱斑、日珥、日冕凝聚区等等活动现象。其中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教材主要介绍了这两个内容。在这一段中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子和耀斑,它们具有什么特点。黑子和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不同位置。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图来说明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让学生明确黑子主要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耀斑主要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第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且有些影响现在还在研究之中,没有定论。就是对有定论的影响,要讲清楚它们的物理机制,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也不是地理课的任务。因此,教材把重点放在说明现象上。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现在不论在实际观测和理论分析上都比较成熟,教材对此作了介绍。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是突发性的,而且使地面产生短波通讯中断、磁暴等一连串反应。教材中例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至今还没有整理出比较确切可靠并可以利用的统计规律,在理论工作上进展也不大。但是太阳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已经被得到证实。教材选取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的一幅图来说明这种相关性。此图中有两条曲线,红色的是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实测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蓝色的是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实测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从图中至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有相关性;二是两者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三是三个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如12测站两者全部为正相关,22测站两者全部为负相关,36测站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采用图示的方法,一方面对教材内容的说明性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选学内容)四、能够反映月、地、日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受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讲述这些知识。仅就这几项内容来看,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是月相,而且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因此,教材选取月相的知识加以介绍。教材主要通过图示的方法,分析了月相的成因和月相变化的规律性。月相的成因主要从两点来分析。一是由于月、地、日运动而形成的三者位置的变化。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在图下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了解朔、上弦、望、下弦四个位置时,月、地、日三者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很显然,月球在位置A和C时,也就是在朔和望时,月、地、日三者在一条直线上,而在B和D时,也就是在上弦和下弦时,三者呈直角。二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也是月相形成的重要条件。月相的变化是可以实地观测到的,因此月相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段内容。教材从这个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就是连续观测月相。这个活动依靠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至少观察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个月相,最好能观察图中所示的八个月相。一个月后要有检查。教材最后介绍了人们对月相的利用。教材主要说明人们利用月相的规律性,创造了计时制度。实际上人们对月相的利用不仅于此,比如,根据月相出现的空间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方向。教学时可以作适当补充。典例精评 例1 下列关于月亮的出没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历初五的黄昏,月亮挂上西方的天空 B.农历十五的傍晚,月亮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C.农历二十三的黎明,月亮从西方地平线落下 D.农历初七的黄昏,月亮在上中天附近的位置 解析 根据公式算得各日期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刻约为:初五为940前后(说明:白天升起,但淹没在日光中);初七为 1120前后;农历十五为1800前后;农历二十三为 2240前后。初五这一天当太阳下山时,月亮已经在地平线上运行了1800-940=8时20分,即这一天月亮在地平线上运行了约125,因此黄昏时的月亮挂在西边的天空;初七这一天,当太阳下山时月亮在地平线上运行了约1800-1120=640分左右,即这一天月亮在地平线上运行了约100,因此黄昏时月亮在上中天附近的位置;根据计算结果,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在地平线上已运行了约6小时,因此黎明时月亮应在上中天的位置。答案为B。评注 掌握推算月亮出没时间的计算方法,对于了解月亮出没的规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例2 月食时的月相一定是 (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解析 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可以排除选项B和D。新月时根本就看不到月亮,更看不到月食,A选项可以被排除。满月时当月亮(局部或全部)处于地球的影子之中,即发生月食。答案为C。评注 该题将月相与月食结合起来,主要是为考查学生对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与月相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