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十周 周二 散文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81183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十周 周二 散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十周 周二 散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十周 周二 散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二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龙在林海蒋子龙夏天的大兴安岭,到处是一片灿烂,或金黄,或嫣红,或姹紫。这里有着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我一直向往真正的森林,所以,刚踏上大兴安岭便不管不顾地闯进密林深处,想拥抱神秘的原始,尽情吸吮绿色历史的营养。这里有着太多一人搂抱不过来的大树,它们至少生长了数百年,枝干如铁,直捣青天,或美似华盖,或威如天神,或形貌狰狞有些不知在什么年代曾被雷电“咬过”一口,一道道几十米长的焦黑的伤疤,弯弯曲曲、飘飘忽忽,从树顶贯穿到树根,宛若一条条恶龙缠绕其身,恐怖而又壮观。难怪鄂伦春族人供奉“雷神”,大凡看见被雷电击烧的树木就远远绕开,免得自己得病发烧。像这样的大树,当初,被雷电击烧过之后,是怎么挺住并活下来的呢?它们重新活得强壮繁茂,透出一种犷悍的神秘感。在每一个炭状的树墩或每一排烧焦的树桩旁,总有新生的参天大树或幼苗,留下了历代一次次大火的痕迹和火后的重生。原始而又威力无比的自然之火,仿佛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再生。高空为树冠所垄断,遮天蔽日;地面则为杂草、野花和数不清的灌木所霸占,踩一脚绵软柔松,如落陷阱。蒿草齐人高,有些结果的植株匍匐于地,密如丝网,其果实则形如樱桃,红颜白颔,莹润闪光。杜斯的枝蔓带刺,横勾竖挂。杜鹃、花楸等数不清的小乔小灌,在树干之间织成网搭成墙,使人寸步难行。再加上蜘蛛结网乱上加乱,蚊子、瞎虻趁火打劫,更增加了森林中的神秘气氛。一开始,我与同行的人们声声相唤,彼此应答,唯恐走失。渐渐地,相互看不见影儿,也听不见声儿了,我头皮发紧,恐怖像赶不开的蚊子,轮番袭来。我感到自己是这样疲乏、弱小,这样愚昧、胆怯,我恨不得变成一棵树、一根草甚至一种小昆虫在森林里,它们都比我具有更大的自由和强劲的生存能力。显然,一个现代人落进了原始的“迷魂阵”。森林连接着远古和今天,令人感受到了世纪的更新、大地的变迁,历史的内涵无限地重复以及人类的花样翻新的局限。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充实与贫乏,什么是神奇与渺小,什么是博大与简单,什么是终古长新与昙花一现忽然,我听到几声枪响,那是向导在召唤,微弱得像文明社会的呻吟。在这个没有污染的天地里,我不适应,甚至感到恐惧,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渺小。生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现代惧怕原始,人类惧怕自然,无神论者遇到了神,恐怕历史也会“鬼打墙”吧。我常自以为热爱森林,却不过是“叶公好龙”。头上身上挂着蜘蛛网和草屑,脸和手臂被划破了几道口子,在向导急切的呼喊和召唤中,我终于逃出了大森林。以向导的估计,我顶多走进去二三里地,却像迷失了很长一阵子。尽管刚刚从现代文明踏入原始,却足以领略原始无与伦比的强大魅力;壮阔而单纯、粗暴而温柔、深沉而急躁,平静中藏着杀机、骚动中变化莫测。一旦返回现代文明社会,顿觉清风是凉爽的,空气是清香的,溪水清澈见底,喝一口清冽甘美,洗一把脸,头脑立刻清醒,姑且让原始的尘垢、蚊虫叮咬的红肿,尽付水流吧。唯有在林中的诸般感受沉淀下来,才能充实我们蓬勃的灵魂,丰富我们浅显的生命。向导为了让人们真正感受这片森林,仔细地讲解了它无可估量的生态效益: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屏障东北、供氧净化与调节气候等。像大兴安岭这样的林海,每天至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600万吨,吐出新鲜氧气400万吨,堪称一座规模宏大的“制氧工厂”。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大林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大兴安岭有大溪小河1860多条,有山必有沟,有沟就有水,水源总量为433亿立方米。每年夏天,自林海蒸腾水分50亿吨。常看天气预报的人会有感觉,东北这方水土,总是夏天雨多,冬天雪大。森林堪称看不见的、庞大的地下水库。雨大,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若问现在的龙王安在,大概最奇妙的回答是:龙在林海。(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至第五段紧承第一段,写作者进入森林探寻神秘的原始,尽情吸吮绿色历史的营养,为下文写自己的感受和反思做了铺垫。B与作者以前对森林的想象完全不同,原始森林壮阔而单纯、粗暴而温柔、深沉而急躁,平静中藏着杀机、骚动中变化莫测,让人心存敬畏。C文章通过记叙“我”进入森林的所见所思,表现了人类、现代文明在以森林为代表的自然、原始面前的浅薄和渺小。D文章最后通过向导介绍森林的生态功能,再一次赞颂了自然的伟大,与前面对自然的描写相得益彰,同时也起到扣题的作用。2请简要赏析第五段景物描写的手法。答:_3如何理解“我常自以为热爱森林,却不过是叶公好龙”?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田埂上的野花芳草李汉荣那天,我独自到郊外田野游逛,时值初夏,油菜正在结籽,小麦开始灌浆,田埂上花草繁密,清香扑鼻。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它们全神贯注地沉浸于自己的小心事,酝酿着田园诗意,精心构思着代代相传的古老乡土艺术。一些性急的野花已捧出了成熟的小果果,我采了几样放进嘴里,有的纯甜味,有的微甜带涩,有的不甜只涩,有的很苦涩。我当然不能埋怨它们不可口,压根儿它们开花结果就不是为了我吃。它们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保存种子。它们自私吗?不,一点也不自私,它们没有丝毫的私心,也许它们本来无心,若说有心,那也是草木之心,草木之心者,天地之心也。它们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也就延续了土地的春天,同时也就延续了蝴蝶的舞蹈事业和蜜蜂的酿造事业,延续了鸟儿们飞翔和歌唱的事业。这样,其实也就延续了田园的美景,延续了人类的审美体验。在公元前的周朝和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在原野一边耕种,一边吟唱,顺手拈来,脱口而出,就把身边手头的植物作为赋比兴的素材,唱进了风雅颂,在诗经三百余篇诗里,保存着上古植物的芬芳、露水和摇曳的身姿。沿着诗的线索,沿着田园的阡陌,一路走来了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杨万里拥在他们身边脚下,摇曳在他们视线里的,都是这些朴素的野花芳草。兴许,他们还曾一次次俯下身子,爱怜地抚摸过它们,有时,就坐在地上,长久地凝视着它们,为它们纯真的容颜、纯真的美,而久久沉浸,在这种单纯的沉浸里,他们触摸到了天地的空灵之心,也发现了自己的诗人之心。于是,他们捧出一首首饱含情感之露和灵思之美的诗,献给自然,献给原野,献给这些美好的植物,其实是献给了从大地上一茬茬走过的岁月,献给了一代代人类之心。我看着阡陌上可爱的植物们,内心里涌起了很深很浓的感情,对这些野花芳草们充满了由衷的尊敬。它们从远古一路走来,万古千秋,它们小心地保管着怀里的种子,小心地捧着手里的露水;万古千秋,它们没有将内心的秘密丢失,没有将手中的宝石打碎。它们完好地保存了大地的景色,维护着田园的诗意。它们是大自然的忠诚卫道士,是田园诗的坚贞传人。即使时间走到现代,文明已经离不开钢筋塑料水泥,它们断然拒绝向非诗的生活方式投降,在僵硬的逻辑之外,依旧坚持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瞧,此刻,我身旁这些花草,它们手中捧着的,仍是诗经里的露水,仍是陶渊明的种子,仍是孟浩然的气息。我就想,我们手里也曾有过不少好东西,但是,一路上被我们有意无意地丢失了、摔碎了多少?我长久地望着这些温柔的植物们,想起那些关于地球毁灭、动植物灭绝的不祥预言和恐怖电影,想起我们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内心里产生了深深的忧郁和恐惧,对“灭绝”则是十万八千个不愿意!不说别的,就凭眼前这些温存、美好的植物,这些从上古时代启程,揣着诗经的露水,沿着唐诗和宋词的纵横阡陌,一路千辛万苦走来的野花芳草,这个世界就不该灭绝,而应该千秋万世延续。是的,我们必须将纯真之美坚持下去,将自然之诗捍卫到底。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我听见,在南山之南,在田园远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正向我招手,吟啸(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我”品尝了一些野果,味道各不相同,这引发了“我”对这些植物生命意义的感叹,并引起了下文对田园文化的思索。B从诗经到陶渊明,再到盛唐的山水田园派,中国诗歌里始终摇曳着朴素的植物的身姿,它们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灵思。C本文写了“我”深爱的田埂上的野花芳草,又描写了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反思,深化主题。D结尾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一句看似调侃,其实作者是借此表达对纯真之美和自然之诗亲近、认同以及坚守的态度。5野花芳草们被“由衷的尊敬”的原因主要有哪两个方面?请概括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6这篇散文充满诗意,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答:_答案精析1B“与作者以前对森林的想象完全不同”在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文中并未提及作者以前对森林的想象。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森林的幽深、复杂、神秘,生动形象;从触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景物,使人身临其境;从高到低描写景物,变换视线,层次清晰。3原来“我”一直向往真正的森林,渴望拥抱神秘的原始,尽情吸吮绿色历史的营养;但真正进入大兴安岭森林后,一方面感受到原始森林的充实、神奇、博大、终古长新,另一方面也感受到自己的不适应,浅薄渺小,甚至恐惧。因此作者反思自己以前对森林的向往只是在对森林不太了解的情况下的个人想象。4C文章没有描写“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5自然(环境、物质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种子,保存了大地的景色,延续了田园的美景。文化(人文、精神、文明等)方面:被历代诗人吟咏过,饱含着情感灵思,为我们保存并坚守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6作者用词优美、典雅,且多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有诗一般的意境和美感。作者从野花芳草写到中国的田园诗,使得文章的描写对象具有浓浓的诗意。作者写野花芳草重在抒情,细腻、充沛、有感染力,文章有诗一般的抒情性。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