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75102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一.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1.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1)清末“新政”出笼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2)清末“新政”的内容有哪些?(3)你怎样认识、评价清末“新政”?(4)清末“新政”与 1898 年戊戌变法相比,有哪些异同?(1)清末“新政” ,是在辛丑条约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实行的。当时,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这种形势下,腐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风雨飘摇的反动统治,被迫实施了“新政” 。(2)1901 年,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宣布实施“新政” ,内容包括: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3)从 1901 年清末“新政”的内容来看,只是涉及了一些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变革,处于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只字不提, “新政”根本没有触及到封建生产关系,目的只是以“新政”为幌子,来最终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故“新政”不可能使清政府摆脱困难,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清政府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声中岌岌可危。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 “新政”的内容中也客观上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4)清末“新政”和 1898 年戊戌变法都是清政府在面临严重统治危机条件下发生的,它们都属于清政府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社会变革。 但从根本上来讲, 两者有许多的不同之处:A.领导者不同。 前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和领导的, 后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B.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因为在 19 世纪末, “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维新派把救亡与变法联系起来,提出改良方案,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后者是清政府组织的一次自救与变革, 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而且推行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地主官僚。C.应付的内外局势的侧重点不同。从国际背景看,都发生在重大的对外民族战争之后;从国内形势看,都面临尖锐的阶级矛盾。面对相似的背景,两者都有挽救民族危机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意图,但侧重点各异。维新派力倡变法,通过政治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国势衰落的局面, 具有鲜明的爱国性, 虽然也有对付国内人民斗争的一面, 但救亡图存是主要的。 “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列强在辛丑条约中给清政府规定的镇压人民及赔款等任务。以保住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与爱国图存关系甚微。D.历史地位与作用不完全相同。前者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是“新政”所没有的,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虽然在客观上也有进步作用, 但它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时, 这种企图延缓清王朝统治的所谓“新政” ,早已成了对革命的反动。2.2. 预备立宪预备立宪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猛烈冲击着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被迫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那么何谓“预备立宪”呢?清政府只是摆出了要实行立宪的架势,至于何日真正实行立宪,那就不得而知了。1905年,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归国后,指出 “立宪”的真正用意;一是可保 “皇位永固” ;2二使“外患渐轻” ;三是“内乱可弭” 。清政府宣布实行 “预备立宪” 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消灭革命党人, 维护满清王朝专制统治。这充分暴露了清王朝借“立宪”之名继续加强封建专制的国家机器,使满族贵族继续专权,遏制并消灭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实质所在。哪些史实能说明清政府实行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1)慈禧太后接见五大臣时,讲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的真实目的,名为“立宪” ,实质是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2)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3)1911 年,设责任内阁,满洲皇族占内阁多数,被称为“皇族内阁” 。清末立宪派是指 20 世纪初中国政坛上出现的一个政治群体。立宪派的头面人物,在国内主要是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与官场有联系的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 著名绅士。 在海外的代表人物则是已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立宪派的基本主张是: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治,而只把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改变一下,召开议会、建立责任政府,以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能参与政权。20 世纪初,清末立宪派的主要政治活动有哪些?(1)鼓吹君主立宪,以新民丛报为阵地,与资产阶级革命派论战,结果以失败告终。(2)发起恳请清政府速开国会的请愿活动。1911 年, “皇族内阁”成立,使其幻想化为泡影,由此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一部分开始倾向革命。如何看待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从主观目的来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从活动本质来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从客观影响来看具有进步性:清政府实行的某些措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从实际作用来看具有背离性: 在直接影响方面, 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在根本影响上,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 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 奖励实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质的落后性。我们并不否认钦宪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也不可否认它又有着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因为它的蓝本日本帝国宪法已被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宪法。这在以下三个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1)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大纲第一部分“君上大权”14 条,规定皇上拥有统帅军队,宣战、媾和、用人、立法、行政等大权。但他已不能像君主专制时代的帝王那样为所欲为了,而必须遵守宪法条文的规定。宪政编查馆在上奏的钦定宪法大纲的前言中说的很明白: “夫宪法者,国家之根本大法也,为君民所共守,自天子以至庶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 ”同时,皇帝在行使统治权力时,还要受到议院、内阁和司法机关的制约。(2)确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大纲第二部分“臣民权利义务”规定“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规定资格者,得为之武官吏及议员” ,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治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准其自由” , “臣民非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 “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所呈诉之案件” ; “臣民专受法律所定之审制衙门之审制” ;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以及臣民遵守国家法律和按法律所定“纳税” “当兵”之义务,共九条。尽管它比日本帝国宪法更为狭窄,但毕竟是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臣民的一些基本权利予以确认,尤其是规定臣民的财产“无故不加侵扰” ,这一条与资产阶级宪法中“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非常相近。另外它的附属法选举法要领中又规定“选举用投票之法” ,得3票多者当选,凡合乎选举资格的臣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这些都是封建法典从来没有的。(3)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 大纲前言中说: “谨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统,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 ”只是它对其中的一些原则作了有利于君权的修改,在立法、司法、行政之上有一个不可侵犯的君权来总揽一切权力, 仲裁它们的纠纷。 然而这相对于过去君主专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另外,在预备立宪期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和草案,有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等,基本上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法律和通例, 参照中国的情况拟订的, 虽然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从总体上看皆属资本主义范畴。所以可以说,清末预备立宪顺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有的学者甚至把它看成是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这种看法尚待商榷,但是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带来了许多封建时代所没有的新的进步的东西,因此,我们决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仅仅是一场“骗局” 。二、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1同盟会的建立(1)成立: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2)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3)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作用: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解读与点拨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因为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2前期活动: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在各地发动一系列起义,促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涨。重点精讲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以前,革命团体分散,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失败。现在有了统一政党,便于领导全国革命。(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的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三、武昌起义1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3)思想基础:章炳麟等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同盟会:1905 年 8 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酝酿(1)武装起义: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2)广泛宣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4(3)有利条件: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3过程: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起义,经过一夜激战,占领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1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所控制。4革命发展武昌起义震动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响应,南方 13 个省及最大城市上海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四、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 年春,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2)内容: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被选举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4)意义:体现了民主精神,反映了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重点精讲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1)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定颁布的。从其内容上分析体现了“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2)它确立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 临时约法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策划南北议和。列强通过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压,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2)篡权: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历史地位: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生产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际影响: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巨大影响,是“亚洲觉醒”的主要组成部分。解读与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阐释: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核心要点突破】一如何认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5(1) 中华民国是 19121949 年中国的国名, 南京临时政府则是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国性质的中央政权。(2)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 年 1 月3 月);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年1949 年)(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则是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国民党新军阀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际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二、全面认识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成功(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经济: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2.辛亥革命的失败(1)直接表现: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根本表现: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主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 具体原因: 他们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没有自己的军队。【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 (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考点】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影响【答案】B2 (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 ,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 ,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