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9670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部分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儒家A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b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c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d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道家A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b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3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1)相同点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不同点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侧重于感性,追求善。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4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5. 克伦威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革命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法国大革命贡献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领导独立战争;建立共和国;从行动上捍卫民主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局限入侵爱尔兰、苏格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6.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经验。1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4)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寻找时代背景。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孙中山的比较,等等。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等。四、注意进行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结果,尤其应把客观结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结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结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结果就背道而驰了。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这种评价是错误的。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其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帝()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命题评析】本题创设情境,考查康熙帝的活动反映的本质特点,考查了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熙帝学习的知识既涉及中国又涉及西方,既涉及满汉文化又涉及儒家经典,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这本质上反映了康熙帝涉猎广泛,体现其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故选D项。 (2016高考浙江卷T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材料二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秦始皇、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国家治理举措。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从中央、地方两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举措,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指出;第二小问不同之处,分析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答案:(1)列举: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举措: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考向2中外思想科技文化人物的主张或成就、影响及评价 孔子说,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这反映了孔子主张()A仁者爱人B以德治民C克己复礼D君轻民贵【命题评析】本题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孔子思想的主张,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故选B项。孔子“仁者爱人”的观点是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材料讲的是统治者的为政之道,“仁者爱人”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克己复礼”的观点体现了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君轻民贵”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非孔子,D项错误。 (2019高考全国卷T47)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汉赋学家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及成就取得的历史原因,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结合“少好读书”“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等分析作答。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对孙中山思想主张的评价,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孙中山此时的上书是学习和总结西方资本主义的相关经验而提出的救国之路,是一种探索,有待实践检验,故选C项。从孙中山的上书可以看到其并未认识到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是中国统治阶级制度的弊端造成的,A项错误;孙中山的建议和洋务运动的措施有相似之处,未看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项错误;孙中山上书是希望清政府能够实现社会改革进而实现国家富强,并非政治幻想,D项错误。 (2017高考江苏卷T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华盛顿对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及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主要考查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1)第一小问,由“1787年”“制宪会议”并结合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作答。第二小问,根据“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概括作答。(2)第一小问,由材料可知,华盛顿勇于担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后交出兵权,不贪恋权力。第二小问,结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制宪会议上及其担任总统期间的活动可知,华盛顿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考向4综合考查古今中外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命题评析】本题以学者观点为载体,考查邓小平思想的特点,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基于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选A项。 (2018高考江苏卷T24B)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命题评析】本题运用材料,考查列宁关于经济发展探索的思想观点及评价,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市场规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对苏俄(联)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分析作答。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单元质量检测(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三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三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A文治武功,民族融合B清除异己,总揽大权C开科取士,崇儒尊孔D友好开放,兼收并蓄解析:选A。秦始皇以文治武功开创了统一多民族的局面,唐太宗以文治武功揭开了中华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康熙以文治武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A项。2.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解析:选B。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孔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从自己做起,大力倡导君子之道,故选B项。孔子倡导的君子之道只反映出士阶层的思想品格,与政治无直接关联,故A、C两项错误;君子之道只是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故D项错误。3孟德斯鸠认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由此,他主张()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C发动人民进行革命D以理性反对宗教狂热解析:选B。由材料“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可以看出权力的相互制衡,故选B项;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卢梭主张发动人民进行革命,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宗教狂热,排除D项。4. 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展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解析:选B。题干“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表明拿破仑战争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故选B项。5爱因斯坦在1933年3月28日主动向普鲁士科学院递交了辞呈。辞呈上写道:“鉴于德国目前的状况,我不得不放弃在普鲁士科学院的职务。”“德国目前的状况”主要指()A德国纳粹分子迫害犹太人B德国科学研究的气氛不浓C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D德国发生经济危机的现实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纳粹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是犹太人,故选A项。6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1923年11月”“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现两党合作,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7.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与唐太宗实施的文化改革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在国子学停祭周公,只祭孔子,同时下诏升孔子为先圣,贞观四年,敕令全国各州县设立孔庙。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都准许“并用其书”。对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唐太宗本人虽不很相信它,但听其流传。贞观时期,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千二百六十员,约相当于唐高祖时期的十倍左右。唐太宗亲自来到学宫讲论典籍,讲论完毕,“各赐以束帛”,予以奖赏,同时破格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才担任学官。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太宗即位之后,广求天下图书。贞观四年,唐太宗在命颜师古刊定“五经”文字讹误的同时,又诏十多位学者共同撰修“五经”疏义,总结并统一了汉魏以后的各家注疏。经过整理和诠释后的“五经”,更便于士子们阅读和理解。高宗以后它还成为唐代科举制中明经考试的依据。贞观时期,史馆的位置多次迁移,但却越来越靠近帝王的活动中心。贞观二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监修国史,此后成为定制,贞观五年,又名魏征(宰相)监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并参加其中“赞论”部分的撰写。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文化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文化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对待儒学态度、教育措施、图书史学文化制度等方面概括。第(2)问,从文化发展与传播、中外文化交流、文化保存、教育与科举制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措施:尊崇儒学,兼容并包;大办教育,奖励文士;广证图书,整理经籍;设立史馆,建立宰相监修史书的制度。(2)作用:推动了儒学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促进了史学的繁荣;为科举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以上五点,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文化教育的发达为唐朝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奠定了人才基础。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李鸿章等人的“外须和戎”思想不同,张之洞提出“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张之洞认为“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他还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在办学思想方面,他要求“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摘编自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材料二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亚洲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也是洋务派中创办新式学堂最多的一个,他还多次派人赴日本和欧美国家留学。清末湖北留学生占全国四分之一。甲午战后,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他以从江宁带回的500名自强军为基础,扩建成湖北护军前后营,史称这支新军为湖北洋枪队,后来以它为核心又发展成“湖北新军”。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曾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称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其思想主张及性质角度归纳特点。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及与后来辛亥革命的联系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对外主战并以兵战为用;重视铁路的经济价值;重视兴学育才;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原因:近代工业的创办,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近代教育,培养了大批接受新思想的人才,成为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编练的新式军队,成为清末武昌起义的重要力量。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用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及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归纳;第二小问用意,结合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倾向,根据严复翻译的著作的特点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局势、严复翻译著作的目的、爱国主义意识等角度回答。答案:(1)态度:把学习西方文化与发掘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意:更好地宣传救亡图存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2)倾向:侧重自然科学著作。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严复想通过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经世致用的西方文明,来唤醒中国人的危机意识、爱国主义意识。10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但史学界对其有不同的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51年航海法的颁布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把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的事业来追求”。也是其追求国家层面全球海洋事业的开端。经过之后的多次修正,1651年颁布的航海法已不仅仅是保护英国商船和渔船的法案,也已经成为英国殖民体系坚实的基石,该法案的实施促进了英国航运和海上贸易的增长。詹姆士一世统治的22年只建造了19艘军舰。到1648年,英国在海上总共只有41艘军舰。在1649年至1659年的11年中共建造了98艘军舰,加上过去的战舰,英国海军到共和国时代结束时一共增加了207艘战舰。 根据英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多种观点,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克伦威尔是一个坚强的反封建斗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新制度的探索者;克伦威尔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应当肯定,但在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走向了反动。 根据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为发展对外贸易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一时期中国顺治皇帝实施的对外贸易措施。分析两国措施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2)如果请你评价克伦威尔,你会更侧重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展开。(不能只列观点不说理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克伦威尔的措施,据材料信息从造军舰、颁布法令角度归纳;第二小问顺治帝的措施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影响,据克伦威尔和顺治帝时代的背景分别作答。第(2)问属于观点评论题,据材料二选择一种观点,首先应明确历史人物的主张是什么,其次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评述。答案:(1)克伦威尔的措施:积极建造军舰;颁布航海条例。顺治帝的措施:颁布“海禁令”;颁布“迁海令”。影响:促进英国航运和海上贸易增长,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扼杀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更侧重: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处死查理一世,结束封建王权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取一系列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侧重: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处死查理一世,结束封建王权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