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7 文言实词(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7620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7 文言实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7 文言实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7 文言实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爱好B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安稳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穿着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倍:背向解析倍:加倍,愈加。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兵:战争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困苦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察:调查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曾经解析兵:士兵,军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朝见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的确D其文约,其辞微辞:言辞解析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伐无道,诛暴秦道:王道B轩东故尝为厨故:过去C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看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固执解析顾:表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B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通晓解析通:普遍。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BCD解析A项,绝:断绝;横渡。B项,兵:兵器。C项,故:形容词,旧;名词,旧交。D项,息:名词,风;动词,停止。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BCD解析A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树木。B项,棹:名词作动词,划桨;名词,船桨。C项,目:名词作动词,递眼色。D项,道: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道路。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BCD解析A项,亡:灭亡;失去。B项,归:使回去。C项,却:使退却;后退,退却。D项,负:使负担,使承担;承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B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连词,并且解析“而”通“能”,能力,能耐。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穷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行为文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一般人解析A项,穷困:走投无路。B项,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C项,博学:广博地学习。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去来江口守空船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解析A项,“去来”是偏义复词,偏“去”,离开,“来”为衬字。B项,“作息”偏“作”,这里是“工作”的意思。C项,“父母”偏“母”,“弟兄”偏“兄”。D项,“得”指“成功”,“失”指“失败”,是单音词连用,无偏义。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刘字子珪,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齐高帝践阼,召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节选自南史刘传)【注】 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此可及也及:_可宝万世宝:_学士故自过人过:_ 有乖恩顾乖:_以比古之曹、郑比:_答案达到视为宝,珍爱超过违背比作(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译文:_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 译文:_答案被授予奉朝请一职,没有就任,兄弟三人同住一间茅屋,茅屋被风吹倒,没有钱修葺。陛下以前车之失为鉴戒,加上宽厚的仁政,即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辙,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参考译文 刘字子珪,是沛郡相人。五岁时,听舅舅孔熙先读管宁传,高兴地要读,舅舅便为他解说,刘聚精会神地听讲,说:“这可以达到。”被授予奉朝请一职,没有就任,兄弟三人同住一间茅屋,茅屋被风吹倒,没有钱修葺。但怡然自乐,学习不松懈。收徒授学,常常有数十人。齐高帝即位,召刘进华林园谈话,问他为政之道。他答道:“为政之道就在孝经里。刘宋王朝覆灭的原因,陛下您得天下的原因,正是这点。”皇帝赞叹道:“儒者的言论,可视之为万世之宝啊。”皇帝又对刘说:“我顺应天命进行变革,人们的议论认为如何?”刘说:“陛下以前车之失为鉴戒,加上宽厚的仁政,即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辙,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等他出去,皇帝对司徒褚彦回说:“如此方正直率。学士自然超过别人。”齐武帝永明初年,竟陵王萧子良请他担任征北司徒记室,刘给张融、王思远写信说:“接到你们的信让我应召,本当停下手上公事;但考虑到平生抱负,将有违你们的关怀。我对人情世故很笨拙,不习惯做官,以前曾经做过佐吏,便因为不能办好公事被罢免,这是熟识我的亲友们所共知的。自己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和职位,不敢期望高升,从小贫困,加上生性粗疏懒散,衣着长相,很是吓人。我希望顺应阴阳天道留下的踪迹,可以无微不至地侍奉父母,开展自己计划,我的志向就在于此而已。”被授予步兵校尉,他没就任。刘身材瘦小,儒学学问在当时最深厚,都城的士子、无官职的王公贵族,没有不在他座下受教的,当世的人推他为大儒,把他比作古代的曹褒、郑玄。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御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节选自元史张德辉传)【注】 畀(b):给,给以。(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搒掠诬服掠:_辽事臣未周知周:_儒何咎焉咎:_世祖然之然:_何衣食之不赡赡:_答案拷打详尽过错认为正确充足(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译文:_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译文:_答案开创国家大业的君王,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银和好的工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百姓男耕女织,一年到头勤劳辛苦,挑选其中精良的上交给官府,剩下粗糙不好的用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参考译文 张德辉,字耀卿,是冀宁交城人。年少时勤学,数次被乡里举荐。曾向御史台谋求官职,恰逢有强盗杀害算命先生的案件,官府追查案情线索,抓获了一个藏匿妇人的僧人,将他屈打成招。案件审理完毕,张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的真正盗贼。丁未年,世祖在住所,召见张德辉,问他:“有人说,辽国因为信奉佛教而灭亡,金国因为重用儒臣而灭亡,有这回事吗?”张德辉回答说:“辽国的事我未能详尽知晓,金国末年亡国之事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有一两个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袭的武将,等到议论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凭借儒臣的身份晋升为宰臣的大概只占三十分之一。国家的存续和灭亡,自当有人承担罪责,儒臣有什么过错呢!”世祖认为他说的正确。又问张德辉:“祖宗的法度都在,然而有很多都不能付诸实践,应该怎么办呢?”张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的君王,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银和好的工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还应交给谨慎敦厚的人掌管,才能永远当作珍宝使用。否则不仅会被损坏,恐怕也有被偷去的危险。”世祖沉思了良久说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又问:“农民辛苦劳作,为何衣食不充足?”张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百姓男耕女织,一年到头勤劳辛苦,挑选其中精良的上交给官府,剩下粗糙不好的用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了。”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节选自明史郑和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B多赍金币赍:携带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D帝以践阼岁久践阼:登上帝位解析邀劫:拦路抢劫。(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成祖:明代皇帝朱棣死后的庙号B永乐三年六月永乐:明代皇帝朱棣的年号C帝大悦,爵赏有差差:稍微差一点D献俘,戮于都市都市:京城的集市解析差:差等,区别。(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解析“首达占城”和“宣天子诏”句意完整,前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君长”是“赐”的宾语,“赐其君长”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择B项。参考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燕王府邸侍奉燕王,跟随他起兵夺权有功。多次升迁到太监。成祖怀疑惠帝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明朝的武力,显示本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他的同僚王景弘等人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钱币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皇帝。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皇帝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将他处死了。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郑和凭下番诸军的身份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较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王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