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7282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限时集训(五)文言文阅读编者按文官类人物的品行特点:敏学聪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不媚权贵、敢于进谏、忠诚爱国、正直无私、勇敢无畏、淡泊宁静、孤介自持、廉洁爱民等。总之,这些人物个性独特,形象鲜明,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如2017年全国卷谢弘微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才能出众,做事稳妥,清正廉洁,睦亲和邻,受到朝廷的重用,赢得四方的赞誉。2018年全国卷范纯礼敢于抗言,关怀下属,治事去苛从宽,深得皇上认可。2019年全国卷贾谊学识渊博,勇于改革,尽职尽忠,受到皇帝重用和后人推崇。这些人物,正是与现代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主题相吻合。一、(2019长春四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上书咸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令集百僚于尚书省议。公卿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袆为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袆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余,配流岩州。卒于路。(节选自旧唐书宇文融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B“分往天下”意为“分别派往天下各地”,句意完整;“所在”意为“所到之处”,“所在检括田畴”意为“所到之处清查已耕种的田地”,句意也完整。故应在“所在”之前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则免其六年赋调”意为“就免除他们六年的赋税征调”,句意完整,“其六年赋调”作“免”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项。选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驰传”,意为驾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中等马拉的车。B“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C“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D“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C“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错,“朋党”指同类的人为私利结成的集团。回归教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其中的“海内”即指全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失人口及与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B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代理御史职务;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侍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C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帝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再生父母。D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袆一案而遭罢相,又因结交朋党及儿子贪赃被贬,后流放岩州,死在路上。C“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错,从原文中“议者颇以为为不便”“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唯户部侍郎杨瑒所得不补所失”可知,朝中大臣并非“一致”赞同他的举措。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5分)译文:(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5分)译文:答案(1)州县官吏迎合宇文融的意思,致力于大量搜获(流失人口),都夸大数目,也有把现居百姓作为流失人口的。(得分点:“希”“务”“虚张”“以为”各1分,句意1分)(2)但他性情急躁,多次发表议论,又邀请门客旧友,早晚饮酒谈笑,因此被当时的舆论指责。(得分点:“引”“由是”“讥”各1分,“为所”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宇文融,是京兆万年人。开元初年,多次调动官职至富平县主簿,明察善辩,具有治理才能。当时全国居民逃跑户籍丢失,免除徭役的名额大多是假造不实的,朝廷深深地认为这是一大忧患。宇文融于是陈述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上奏请求考察假造不实的情况,搜寻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令宇文融充任劝农使推行(这一措施)。宇文融于是上奏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天下各地,所到之处清查已耕种的田地,招抚百姓入户籍。那些刚归附的流失人口,就免除他们六年的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赋给官府。议论的官员认为此举骚扰百姓太厉害也不便利,上书都陈述搜寻流失人口没有益处。这时皇帝正信任宇文融,侍中源乾曜和中书舍人陆坚都赞同这件事,因此各道搜寻得到流失人口共八十多万,田亩数也与此相当。州县官吏迎合宇文融的意思,致力于大量搜获(流失人口),都夸大数目,也有把现居百姓作为流失人口的。年底征收得到流失人口几百万税钱,宇文融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上书进言的人仍旧说搜寻流失人口损害现居百姓的利益,皇帝下令召集百官在尚书省商议。公卿以下的官员畏惧宇文融的恩宠权势,都随声附和不敢有不同的意见,唯独户部侍郎杨瑒提出意见,认为搜求流失人口对现居百姓不利,征收不在户籍册上的农户的田税,使百姓贫困疲敝,所得到的不能弥补所失去的。不久,杨瑒出京城到外地任职。宇文融于是乘坐驿站的马车巡行视察全国。宇文融所到之处,必定要召唤集合老幼百姓宣布皇帝的诏命,百姓感动于他的诚心,甚至有流着眼泪称他为再生父母的人。十七年,授任黄门侍郎,与裴光庭一同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宇文融已经官居宰相之位,打算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对别人说:“假如让我处于宰相之位几个月,差不多就能使天下太平无事了。”于是推荐宋璟任右丞相,裴耀卿任户部侍郎,很符合朝廷的期望。但他性情急躁,多次发表议论,又邀请门客旧友,早晚饮酒谈笑,因此被当时的舆论指责。当时信安王李袆任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弹劾他,朝廷以驿马传召(李袆)回京,将要关进狱中。李袆陈诉情由得到支持后,宇文融因徇私偏袒李宙而获罪,出京任汝州刺史,在宰相之位总共一百天就被罢免了。裴光庭当时兼任御史大夫,又弹劾宇文融结交朋党和儿子收受贿赂等事,将他贬为昭州平乐尉。在岭外一年多,被发配流放到岩州。死在路上。二、(2018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注,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瑊,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注】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C聚焦辨析重点。四个选项中有两处断句不一样,即“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分析语法结构。“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中“愈所书已非自出”是一套完整的主谓结构,“元和以来”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出”后面要断开,排除A、B两项。抓扣标志词语,认定位置。“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中“者”后要断开,可排除D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A借助语境巧推断。由前文“弃妻子奔行在”,后文“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可知,文中的“扈狩”是路泌跟随唐德宗到梁州避难的委婉说法。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亲的感情深厚。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时,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D第一步,细化选项,文题对应。A项,对应原文“逮长,知父执吐蕃”到“终身不引镜”。B项,对应原文“举明经”到“不为屈”。C项,对应原文“再迁中书舍人”到“公事而当私贶邪”。第二步,细心比对,排除干扰。D项,“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错。原文是“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指出顺宗实录错误的是朝廷,不是路隋。信息错位,张冠李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译文:(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译文:答案(1)(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却带回了路泌的灵柩,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得分点:“报聘”“愍恻”各1分,句意3分)(2)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是对国君的是非呢?(得分点:“褒劝”“诬”各1分,句意3分)【参考译文】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父亲路泌,字安期,通晓五经,端正诚实,不多说话,因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闻名。建中末年,路泌担任长安尉。德宗逃往奉天的时候,路泌丢下妻子儿女到德宗所在的地方陪同德宗到梁州避难,冲破叛军包围逃出梁州的时候,两次被乱箭射中,裂开的衣服都被鲜血浸湿了。他用计策游说浑瑊,被浑瑊征召到幕府。浑瑊向东讨伐李怀光的时候,奏请朝廷让他代理副元帅判官之职。他跟随浑瑊和吐蕃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抓住,最后死在那里。当时路隋是个幼儿,因为父亲的恩荫被授予八品官。等到长大以后,路隋知道父亲被抓到吐蕃去了,日夜号哭,坐下来时定要面向西边,(吃饭的时候)不吃肉。母亲告诉路隋,他的相貌很像父亲,他为此一生都没有再照镜子。贞元末年,吐蕃求和,路隋三次上疏朝廷认为应该同意吐蕃请和的要求,朝廷没有回复。他参加明经科举考试考中,被授予润州参军事之职。李锜想刁难侮辱他,让他管理市场的事务,路隋安然坐在集市中处理事务,不因此而屈服。韦夏卿认为他气节高尚,征召他到东都幕府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朝廷请求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父亲路泌能够返回。朝廷下诏同意了。(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却带回了路泌的灵柩,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丧期过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路隋因为刚正坦诚而被人称道。穆宗继位后,路隋与韦处厚一起被提升为侍讲学士,两次升迁后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路隋谢绝说:“(我是为)公家做事,怎么能接受私人的赠送呢?”文宗继位后,路隋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监督编修国史。起初,韩愈编撰顺宗实录,记录宫中的事情真切率直,宦官们很不高兴,就诋毁这本史书的内容不真实,皇上下诏让路隋校正。路隋进谏说:“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都进言说重修是不恰当的。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是对国君的是非呢?议论的人甚至引用隽不疑、第五伦作比,来蒙蔽皇上的视听。大臣李宗闵、牛僧孺认为史官李汉、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他们不能参与修撰国史,让臣来落笔(修订)。臣认为不是这样的。况且韩愈所记载的事已并非全是他自己撰写的,而是元和以来沿袭至今的。李汉等人虽然因此而有嫌疑,也不妨害公事。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错误的地方,交付史官修正定稿。”朝廷下诏挑出贞元、永贞年间几件事与事实不符,其他的不再修改,李汉等人也没有被罢免。路隋被提升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过了一段时间,他因病辞职,朝廷没有许可,又任命他为太子太师。第二年路隋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岁。三、(2019长春二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陆逊,字伯言,吴都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栏。逊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廙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B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做题时综观四个选项,发现主要的分歧点在前半部分。对前半部分进行断句,理解文意是关键。“先是”是“当初”的意思,“二宫”代指当时的太子和鲁王,“二宫并阙”指“东宫太子孙和和鲁王宫的孙霸各立门户”,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A、D两项。“全琮”是人名,作“报逊”的主语,其前应断开;“遣”表“派遣”,“子弟”作其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综上,应选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右,以西为左,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D“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说法错误,藩臣是相对君主而言的,是君主的臣子。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为堂祖父治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得利。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讨伐费栈,因敌兵设计,他多树旗鼓,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着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以髡刑。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拆毁;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在意。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D“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错误,从原文中并不能看出陆逊受孙权的斥责是受太子太傅的牵连。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5分)译文:(2)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5分)译文:答案(1)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用微不足道的言论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得分点:“细”“诡”“非”各1分,句意2分)(2)(陆逊)上书多次,甚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述嫡庶的差别,以匡正过失。(得分点:“诣”“適庶”“得失”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世代都是江东有声望的家族。陆逊年幼丧父,跟着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住)在任职官署。袁术和陆康有仇,准备攻打陆康,陆康送陆逊和亲属们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就为陆康管理家务。孙权做将军时,开始在将军府中任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救济贫民,勉励和督促农业生产,使百姓得到利益。会稽的山贼首领潘临,长期以来是当地的祸患,多年没能抓获。陆逊率领招募的部下士兵,进入深山险地讨伐,所到之处都被降服。丹杨盗匪首领费栈接受曹操的委任,煽动山越,作为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众多而前往讨伐的兵马很少,陆逊就增设牙旗,分散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前进,盗匪当时就失败逃散。黄龙元年,孙权向东巡视建业,征召陆逊辅佐太子。当时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陆逊严肃地说:“君侯您应当勤奋阅读经典来自我更新进步,做这些东西干什么?”孙虑立即拆毁了斗鸭栏。射声校射孙松在公子中最受孙权喜爱,放纵士兵,军纪松弛,陆逊当着他的面对他的属吏给予剃发的处罚。南阳谢景赞扬刘廙先刑后礼的言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用微不足道的言论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你如今侍奉太子,应该遵循仁义来宣明善言,像刘廙那样的言论,是不应该宣扬的。”当初,东宫太子孙和和鲁王宫的孙霸各立门户,朝廷内外的职务,多数派官宦子弟担任。全琮告知陆逊,陆逊认为子弟如果有才,不愁不被任用,不应徇私情来求得名利;如果才德不好,终究会招致灾祸。而且听说两宫势均力敌,必定会各自结成派别,这是古人深深忌讳的。全琮的儿子全寄,果然逢迎攀附鲁王,轻率地与太子互相构陷。陆逊写信给全琮说:“您庇护阿寄,终究会给您的家族带来灾祸啊。”全琮完全不接受这些意见,反而因此与陆逊有了矛盾。等到出现了太子地位不安稳的议论,陆逊上书陈述:“太子是正统,应该有磐石一样坚固的地位,鲁王是藩臣,应当使他所受的恩宠和地位与太子有差别,彼此各得其所,上下得以相安无事。臣恭谨地叩头流血把这意见报告给您。”(陆逊)上书多次,甚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述嫡庶的差别,以匡正过失。孙权全不采纳,而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都因为亲近攀附太子,含冤被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和陆逊通信而获罪,投入狱中死去。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责备陆逊,陆逊愤恨而死,时年六十三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四、(2019武汉二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节选自金史忠义传)【注】北兵:蒙古兵。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语境可知,“南奔”的是陈和尚及其母、从兄完颜斜烈,而“大兵觉”语意完整,故“南奔”与“大兵觉”之间需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另外,通过分析可知,“载以鹿角车”为状语后置句,即“以鹿角车载”,而“兄弟共挽”句意完整,二者之间须断开,可以排除D项。故选B。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书机关。C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的人。D勒石,刻文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C“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乌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逃归金朝。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最终壮烈殉国。C“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内心坦然无辜”于文无据。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5分)译文:(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5分)译文:答案(1)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得分点:“倚”“横恣”“大辟”各1分,句意2分)(2)他先前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赴死一样,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得分点:“就木”“擐甲”“反顾”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自萧王的孙子辈。 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奉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丢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人们把他看作秀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叫李太和的人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互相斗殴,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杖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恶蛮横,以理亏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给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葛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怨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她的丈夫,向台省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派人赶去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怨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赦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国家得到你的助力,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赦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正大五年,蒙古兵进入大昌原,平章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出来接受命令。他先前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赴死一样,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人,名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逃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隐蔽的地方,等到杀戮掳掠稍微平定才出来,自己(对蒙古兵)说:“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士兵们用数名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兵想让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小腿也不屈服,从嘴至耳朵被割开,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陈和尚死时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追赠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刻石立碑记载他忠烈的事迹。文官类(二)(限时55分钟)一、(2019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鄠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繇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太宗方幼而病”,“为”即“为此”,“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是说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以祈年”则是“来祈求太宗长寿”的意思,作“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的目的状语,二者中间不可断开;而“久而刓晦”是说时间久了玉像磨损,句意完整,故应在“久”字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仲方在郑”是说张仲方在郑州,“敕吏治护”是说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句意完整,故“郑”“护”后均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宏辞,也称宏词,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制科名目的一种,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的兵车,“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如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长官。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结合原文语境可知,“万乘”在这里指天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最终也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B张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书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C张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采纳,但还是安抚了他。D张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他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根据原文“帝为减三之二”可知,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而敬宗“没有采纳,但还是安抚了他”是在皇帝下诏亲临华清宫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5分)译文:(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繇是不死。(5分)译文:答案(1)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任用他。”(得分点:“异”“器”“使”“振起”各1分,句意1分)(2)张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得分点:“被”“行”“繇”“而”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张仲方,天生聪慧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任用他。”贞元年间,张仲方考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免官。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上表推荐张仲方担任御史。张仲方几次晋升后任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责并除去官职,张仲方因为是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百姓的田地,张仲方多次上书请求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被召入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佐朝政,推荐张仲方任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的船只,预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张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劝谏,皇帝因此减去三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亲临华清宫,张仲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保护的侍卫,简易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安抚了他。鄠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张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张仲方出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晋升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张仲方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张仲方又被授任常侍。李训发起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臣错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张仲方说:“有诏书,张仲方可以任京兆尹。”然后打开殿门,宣布群臣上朝。当时遭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张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乱政务,张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令薛元赏取代张仲方的职位,张仲方出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张仲方,不重用他,郑覃于是把准备任命张仲方为丞、郎的奏书上报给皇帝。文宗说:“侍郎,是朝廷显贵的官职。张仲方做刺史时没有政绩,不能授予。”只是封他为曲江县伯。张仲方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成。张仲方刚正有气节,死后,人们多为他感到伤心。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寿,时间久了玉像磨损,张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传。二、(2019郑州二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注。参劾其借官麹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节选自宋史吕溱传)【注】流内铨:宋代官署名。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由前文可知,“执中”即陈执中,“溱”为吕溱,根据语境可以推测,“执中去”即陈执中被罢免,而“以侍读学士知徐州”的应是“溱”,故排除A、C两项。“赐宴资善堂”即在资善堂赐宴,语意完整,其与“遣使谕曰”是皇帝的两个行为,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综上确定答案为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B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兼任。C加,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D舍人,可指古代权贵门客,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文中指显贵子弟”错。文中的“舍人”应为“古代官名”。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疏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麹作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论罪,被贬为和州知州。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权豪奸恶之辈,颇有政绩。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从文中“溱乃未尝受”可知吕溱未受贿,而其他罪名并非诬陷。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5分)译文:(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5分)译文:答案(1)(若)用言语议论他人,这是暗地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得分点:“以”“中”“示”“辨”各1分,句意1分)(2)吕溱在朝为官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得分点:“事”“绝迹”“故”“废”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吕溱,字济叔,是扬州人。考中进士第一名。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同时任修起居注。因为参与进奏院宴饮一事获罪,出京外任蕲、楚、舒三州知州。后又任他为修起居注。侬智高侵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吕溱进言:“一个地方有了紧急情况,应该使各地都知道,得以共同戒备。现在却想让人们不知道(有关情况),这是什么意思呢?”晋升为知制诰,又出京外任杭州知州,后入朝任翰林学士。吕溱上书弹劾宰相陈执中行为奸诈邪恶,仁宗退还了他的奏疏。吕溱说:“(若)用言语议论他人,这是暗地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不久,陈执中被罢免,吕溱也以侍读学士的职位任徐州知州,(仁宗)在资善堂赐宴(饯别),派遣使臣转告他说:“这顿宴席是特地为你设的,你可以尽情大醉。”下诏自此以后以经筵讲官身份出京外任的人(都)依照此例。调任成德军知军,当时正开凿六塔河,由宰相掌管决策。恰逢地震,吕溱请求罢停此事来应答上天的警戒。吕溱豪放奢侈自我放纵,处事怠慢疏忽,和都转运使李参(相处)不和睦,回到朝廷,在流内铨兼职。李参弹劾吕溱借用官府的酒曲酿酒,(派人)挟带私货到河东做买卖,以及违反规定收受(别人)赠送的财物,(朝廷)将此事交付大理寺审议。吕溱不曾接受贿赂,然而朝臣议论纷纷,认为吕溱犯下了死罪。皇帝知道他罪过较轻,只是将他降职,出任和州知州。御史认为降职不足以抵偿他的罪责,(朝廷)又让他到南京任职。后来起用为池州知州、江宁府知府,又任集贤院学士,加衔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开封府知府。当时任京兆尹的官员连续几任都不称职,而吕溱见识精准超群,诉讼之事能立刻决断,豪强奸恶之人收敛劣迹。曾经入朝奏对职事,神宗察觉他有病容,劝他就医服药,不久果然生病。神宗改任他为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不久)吕溱就病逝了,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他为礼部侍郎。皇帝深表哀悼怀念,命中书省下诏说:“吕溱在朝为官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刚刚晋升要职,却猝然离世,家境贫寒,子女幼弱,遭逢如此大祸,一定很艰难窘迫。应当赐予优厚的财物,官府办理他的丧葬,来勉励人臣的节操。”并敕令他妻子的兄长护送灵柩归葬家乡。吕溱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当时名流都推重赞许他。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接待宾客时,只说寥寥数语,世人称之为“七字舍人”。三、(2019成都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王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注。皆未易才也。”珣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从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时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山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