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6764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知识纵横贯通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对点训练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A过重的田赋 B官僚贪污严重C贫富差距过大 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答案D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二 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对点训练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思想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对秦汉和宋朝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认为,秦汉和宋代的制度都是为了一家之私利,没有一点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由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C项正确;黄宗羲所谓的“法”并不是近代的民主法治,故D项错误。三 理学与心学的异同对点训练3.(2018河南洛阳期中)明代王阳明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了“天理即是良知”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A注重道德培养 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 D追求民主自由答案B解析两者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强调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是继承汉代新儒学,并融合佛道思想而成,先秦儒学是宋明理学的源头,故C项错误;两者都未主张民主自由,故D项错误。四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对点训练4.下图为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B制度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C科技发明是影响中国和外国发展的双刃剑D新经济因素推动科技创新答案D解析15世纪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制度创新影响但不决定科技创新;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发明的作用和影响,C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科技的发明与创新,故答案为D项。五 明清时期经济迟滞的原因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经济上:(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3)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对点训练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答案D解析材料“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项;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致使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六 中西贯通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对点训练6.(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仅供参考)论题:明清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光。角度1:将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中外交流等)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光(科技、经济、殖民扩张、世界交流等)对比关联说明。角度2:任选一个方面,如从经济发展、中西贸易方面;从科技发展、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方面作答。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1415世纪、16世纪、17世纪三个时间段,可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中国与西方的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来进行回答。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又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交流,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再如1417世纪中国与西方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出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核心素养培优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3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4继承和发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总结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联系现实,面向未来,发展民族文化。第四,反对绝对的否定与绝对的肯定。5原因和结果(1)一因多果:即一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引起多种结果: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科学技术的落后;批判现实的文学兴盛。(2)一果多因:即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的。如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3)互为因果:即同时存在历史整体中的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的横向联系中。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产生,改革后又促进了民族融合。6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体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决定现象。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存在以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全面厘清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就能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使命,就能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8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所谓必然性,也称规律性,是指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注定要发生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原因,不可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历史解读,要学会解读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造就必然,影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都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事件表现出来的。当我们站到某一个历史时刻点上的时候,过去历史的进程和现在的现状似乎都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偶然性对历史发展仅仅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新月异。这表明当时南京()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解析头巾的多样性反映出人们审美的多元化,这源于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体现了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南京士大夫头巾的多样化,但未提及南京商业发展状况在全国的水平,故B项错误;士大夫所戴头巾的多种式样无法说明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头巾,无法判断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否复古,故D项错误。答案A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