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案 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5507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案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案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学案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2015江苏单科,T18)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从考查题型看,选择题与材料题并重。2.从考查内容看,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等都是命题重点,相对来说,选择题出现的概率会更高些。(2014江苏单科,T16)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2013江苏单科,T2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评价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2017江苏单科,T18)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3.表现(1)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2)农民大量破产。(3)失业人数剧增。4.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5.影响(1)经济危机首先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2)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4)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5)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思维导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考法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及特点典例 (2017靖江模拟)19291933年在胡佛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大量公路,开工兴建了胡佛水坝;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应对当时的问题。这说明胡佛总统()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D.实施的措施成效显著解析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针对大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有限,无法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全面”干预,B项错误。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干预,故罗斯福有可能借鉴了胡佛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抓关键“修建了大量公路,开工兴建了胡佛水坝;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体现了政府干预。定方法“现象本质类”试题:首先,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反映的直观现象;然后,结合唯物史观的知识,透过现象,分析其隐含的实质内容。【史论链接】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考点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危机。(2)1933年,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推行新政。2.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3.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紧急银行法,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2)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4.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全面加强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6.影响(1)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危机,恢复了经济。(2)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3)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易错易误】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考法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典例 (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罗斯福新政抓关键注意材料中关键数据的变化趋势。定方法图文数据类选择题:首先,细致全面地观察图片,注意图片的出处、注释、提示和题干的限制语等内容,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的信息;其次,将所获得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最后,针对题干的设问,探究命题者的意图,有的放矢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史论链接】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考法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史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摘自美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史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1.史料一信息“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史料二中“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为日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3.史料三信息“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消极影响;“客观效果”说明新政的积极作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提示:(1)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干预的手段有哪些?提示:(1)措施:举办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史论归纳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通过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一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表现(2)作用: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易错易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历史阶段经济理论历史影响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困境80年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3.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3)含义: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深化理解】 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点二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时期(19451979年)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货币主义政策。(3)进一步发展(90年代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3)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4)手段:财政、税收、价格。(5)影响:法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私有化浪潮。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轻巧识记】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法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典例 (2017江苏单科,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1990年和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同一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相对较少,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B项错误;三类国家在三大产业中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C项错误。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抓关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都是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减少,服务业的比例增加。定方法“表明类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解答关键是对材料的信息进行有效解读。如本题关键是从表格中解读出“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的信息。【史论链接】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考法2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表现及实质史料研读史料一二战后的西欧国有经济史料二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贝弗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史料三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新阶段指数了解美国经济的变革的研究报告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的创造思想和技术。1.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的手段,表明二战后的西欧实行了国有化政策。2.史料二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其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3.史料三反映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1.根据史料一概括西欧国营经济的发展所反映的实质。提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应用。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提示:保障了低收入阶层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史论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1.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2018苏州模拟)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与周期之间的世界经济呈现波谷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美苏经济的对抗 B.世界局部战争破坏C.经济大危机爆发 D.世界民众消费乏力解析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是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繁荣,20年代末出现经济危机,导致经济陷入低谷,故C项正确;A项是二战以后;B和D因素均不是主要原因。答案C2.(2017徐州模拟)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那些经营还过得去的公司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解析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积极推行以工代赈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提高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公共工程,组建金融复兴公司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二罗斯福新政3.(2018南京调研)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A.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B.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C.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解析材料中凯恩斯反对设置NRA(全国工业复兴署),认为它会阻碍美国经济的复兴,他认为“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说明凯恩斯的目的在于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政府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故A项正确;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不是材料中凯恩斯主张的重点,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经济引导职能并不是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故C项错误;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不符合材料表达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徐州质检)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 第9条第3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B.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C.有很多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D.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解析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方式渡过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就是立法的形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最高法院之所以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是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说明罗斯福新政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的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所列举的事例属于个案,不能说明有很多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2017苏州考前调研)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解析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故A项错误;“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表明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的集中,要求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开始受到重视,故B项正确;“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表明哈耶克是反对公有制,崇尚私有制,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反对公有制,推崇私有制,要减少国家的干预,没有涉及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B6.(2018苏北三市调研)下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C.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D.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的新经济政策。图片显示19921998年美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是由于美国实行新经济模式,导致高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现象,故C项正确。A项是20世纪80年代政策。B项是二战后到70年代政策。D与材料中主旨不符合。故选C。答案C7.(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 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年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材料二3月12日星期日夜间,罗斯福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发表“炉边谈话”,在谈话中他用热情感人的声调向他们保证,现在把积蓄送回银行是安全的,估计至少有6 000万人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谈话。效果果然不错,次日上午在12个设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城市,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表明公众情绪已发生急剧的转变。正如艾格尼丝迈耶所指出的:“人民相信这个政府,恰如他们过去不相信它一样;这就是整个形势的奥妙之处。”在罗斯福在任期间,这样的“谈话”不下35次。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及其目的。从结果来看,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讲话、罗斯福“炉边谈话”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1)因素:1929年经济危机。事实:不符合。依据:市场的全面崩溃。(2)措施:整顿银行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目的:稳定公众情绪;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达到了。说明:“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3)原因:胡佛自由放任;罗斯福国家干预。启发:要因势改革。课后巩固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考向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7苏州中学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这样一首顺口溜:“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选A。答案A2.(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解析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表明对其研究的深入,充分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的认识,不可能取得定论过于武断,故A项错误;社会制度分析方法也是研究方法之一,“研究重点”的变化不等于“无法解释”,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近年来侧重于具体问题,历史真相既需要微观具体,也需要宏观视野,相辅相成,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盐城调研)1932年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设立专门救灾机构,四年间花在公共工程项目上的钱比此前三十年的总和还要多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应该是有限的。材料说明当时()A.胡佛坚持国家有限干预经济B.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相结合C.凯恩斯主义学说已得到实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解析材料“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应该是有限的”表明胡佛坚持国家有限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1932年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设立专门救灾机构,四年间花在公共工程项目上的钱比此前三十年的总和还要多”没有涉及直接救济,故B项错误;实践凯恩斯主义的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故D项错误。答案A考向二罗斯福新政4.(2017无锡期中)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A.铁犁牛耕的应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新经济”的出现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解析铁犁牛耕的应用,改变了原来的耕作方式,属于突破性创新,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手段维护原来的政治制度,符合运用式创新,故B项正确;“新经济”是运用知识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与运用式创新不符,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2018泰州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材料主要表明()A.美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C.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D.新政注重缓和劳资关系解析材料中“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不能表明是高福利,故A项错误;“已走出”与材料中“罗斯福新政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是经济而非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保险费,另一半则联邦政府拨付”表明缓和劳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6.(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了()A.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B.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D.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指导思想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农业方面,根据材料,“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得出通过让农民削减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农产品的价格,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加强立法不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货币流通,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是为了维护农产品价格,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不是为了取得农场主的支持,故D项错误。答案B7.(2018扬州中学质检)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解析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D项错误。答案B8.(2017徐州考前冲刺打靶卷)阿瑟小施莱辛格指出: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一做法旨在()A.遏制私有企业发展 B.缓和社会矛盾C.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D.扩大政府权力解析根据材料“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可知,并不是要遏制私有企业发展,而是对企业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进行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些做法有利于维护工人、农民、消费者的利益,可以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工人、农民、消费者不都是弱势群体,故C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保护工人、农民、消费者的利益,扩大政府权力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2018镇江调研)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由此说明()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解析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与材料中“19011908”不符,西奥多罗斯福是另一人,故A项错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与材料中“19011908”不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而材料中“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反映了局部的干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与材料中“19011908”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江苏高考模拟)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内容1982年1983年1984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解析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1983、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年的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不是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而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是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故C项正确;“福利国家”政策陷入困境但是并未破产,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镇江模拟)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C.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D.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解析材料中修补资本主义说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也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表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同样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调整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计划的手段)而不是实行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2.(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解析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通货膨胀严重。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与“60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通货膨胀率下降而非较高,故B项错误;90年代“新经济”出现,而非80年代,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答案D13.(2017淮安高考信息卷)“福利国家”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生活,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国民收入的一种福利政策,它把国家对部分人的社会责任变成全体人民的权利,把消极的援助变成积极的预防。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A.解决了贫富分化的问题B.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活力C.保证了国民的体面生活D.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福利制度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无法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社会赤字,阻碍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福利国家”发展日渐完备时,国民能够体面的生活,但从长远看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故C项错误;福利制度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但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支出,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8苏锡常镇四市模拟)“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解析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后,英美等国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与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15.(2017苏北四市期中)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19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 000万辆,1975年约有1 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解析“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说明战后消费需求释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广泛运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购买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是90年代以来克林顿执政时期出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光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残疾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1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6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1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运动日益兴起。(2分)做法:紧急救济;为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4分)(2)原因:“福利国家”制度存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分)(3)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10分)论证方面(3分)1215分明确归纳出“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政府应承担责任”论据充分,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社会立法:德国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美国联邦紧急救济等法案。(2分)财政支持:美国政府支出社会保障项目、德国国家承担部分保险费用。(2分)政策调整: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1分)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通畅128分隐含“政府应承担责任”论据较充分,能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46分中心论点偏颇,如“政府应承担全部责任”论据不充分,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少关联性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