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 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040641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化学 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2年高中化学 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2年高中化学 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化学 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2 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 了解新课程化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演法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国四大发明引入讲述一、化学发展简史简要介绍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时间区域和主要特征。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3燃素化学时期(1650年到1775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4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5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讲述二、化学与人类进步1化学的历史功绩以图片的形式简要介绍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 )四大发明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化学加速了人类文明人传播东汉永元五年的木简毕生的活字印刷化学改变了战争方式,拓展了生存空间古代战争原始的投石机古代用于战争的火药箭2 合成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介绍哈泊及其合成氨工业,说明合成氨工业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对人类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氨工业及发明人哈伯2现代化学与人类现代文明教师声情并茂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介绍现代文明,并配以介绍图片。(1)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2) 化学材料与通讯(3) 合成化学与健康营养补品的制取、合成药物、癌症的攻克等。(4) 化学是生物科学、物理科学的基础讲述三、新课程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分别介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学习。1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学习方式 . (1)自我制定计划 自我监督管理 (2)积极思考 动手动脑 (3)学会合作 善于交流讨论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重视认知策略 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习惯 (2)学会探究活动的各种方法,方案设计,资料搜索,实验研究等。 (3)学会正确的利用各种资源,正确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3 做好化学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巩固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们仍采用原教材的绪言课标题,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更能展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化学情感的培养和体验的丰富,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十分注意这方面内容的充实。2很多教师都认为绪言课好上,没有什么知识目标,随意扯,讲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我们在备课时感到要真正备好一节绪言课,上好一节绪言课并不轻松。要上的生动,就搜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上下来我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我们原来对化学的应用了解得太少,对化学前沿的最新成果了解的也太少。第二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常见物质的类别2.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明确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3.能够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4.归纳常见反应类型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5.能够用示例法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6.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重点: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四种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学法指导:预习、讨论交流,实验操作。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请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种类的物质,我们是任何对它们行分类的?学生讨论回答:水、空气、食盐、酒精、蔗糖、甲烷、硫酸、烧碱、氢气、铁、铜 板书: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几种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氢气、石墨、食盐水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小结:从存在状态分:固态-硫酸铵、铜、食盐、石墨; 液态-食盐水、乙醇、碘酒;气态-空气、氢气。 从组成和性质分:混合物-空气、食盐水、碘酒; 有机物-乙醇; 单质-铜(金属)、氢气、石墨(非金属); 盐-硫酸铵。交流与讨论:根据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1 怎样判断单质和化合物2 有人说H2O2是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你同意吗?3 KClO3是不是氧化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找学生回答,说明以下几点1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2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3 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归纳小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页图12,熟悉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关系图。向学生说明这是中学阶段运用最多的一种分类方法。问题解决1:把P3页“问题解决中”的物质按组成进行分类。经过交流和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 混合物-氯化铁溶液; 有机物-葡萄糖; 单质-钠(金属)、氯气(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钙酸-硫酸 ; 碱- 氢氧化钠;盐-碳酸钙。问题解决2:学生完成P4页“问题解决”,为了防止学生把K2SO3误写成K2SO4(因为学生对K2SO4比较熟悉)。可要求学生同时写SO3与KOH的反应。学生:思考、书写方程式。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一特点进行迁移应用。要求学生先写出CO2与KOH的化学方程式。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评讲、校正。2KOH+CO2K2CO3+H2O迁移2KOH+SO2K2SO3+H2O迁移2KOH+SO3K2SO4+H2O根据练习说明分类研究物质的意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设计用多媒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板书设计: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图(略)教学反思:1 本节课虽然是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但学生还是会把分类搞错,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物质不是很熟悉,譬如NaOH,由于学生在实验时见到的都是配制好的溶液状态,故而学生很容易把它归为液体一类。2.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不清楚,一是与非金属氧化物混淆,二是理解为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因为初中没有学习SiO2不溶于水的知识。3.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如酒精,生活中多是酒精溶液,所以学生易它归为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从物质组成分类的本质去理解,把它归于混合物。其它如石墨等,学生也易认为是混合物。4作业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如蔗糖,学生没有学过,又没有给化学式,多数学生误认为是混合物。CCl4学生不知道是有机化合物,当然也说明教学中存在着化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第三课时物质的分类转化复习检查:找学生复述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图。教师以手势引导学生按图的结构来回忆。过渡:对于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我们要分类研究。不同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同的物质之间在相互转化时,有哪些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板书:二、物质的转化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交流讨论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交流讨论,完成表11。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 化合物C+O2 H2 + O2 H2O+CO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Na2O+ H2O酸 盐HCl + NaOH H2SO4 + NaOH碱 盐NaOH + HNO3金属氧化物 盐CuO + H2SO4 (稀)非金属氧化物 盐CO2 + KOH SO2 + KOH 学生:完成表11,并与其它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列举更多方程式,待学生完成交流后,用多媒体呈现表中红字答案部分。学法指导: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来说,通常将物质分为七类: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酸、盐。无机物(即单质、氧化物和碱、酸、盐)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交流讨论2: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自己完成钙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然后小组讨论. 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化学方程式:1、CaO + H2O 2、 CaO + HCl 3、 CaCO3 + HCl 4、CaCO3 5、Ca + H2O 6、 Ca + O2 7、 Ca + HCl 8、Ca(OH)2 + HCl 9、Ca(OH)2 + Na2CO3 10、CaCl2 + CO2 .归纳整理: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的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按照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填充下面的表格。 反应类型实例A+B+=AB化合Ca + H2O = Ca(OH)2AB=A+B+分解CaCO3 CaO + CO2AB+C=A+CB置换Zn +2 HCl = ZnCl2 + H2AB+CD=AD+CB复分解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举例: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反应:CuO + CO Cu + CO2 ,这个反应属于上面四类反应中的哪一类?学生讨论,都不是。教师解释: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上述四种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如果分类,就要从另外的角度去分类。从反应前后某些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来分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归纳整理:从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交流讨论:部分化合反应、部分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其它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课堂小结: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课后作业:教研室“教学质量检测讲义”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教材第3页图1-2。 二、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 化合物C+O2 H2 + O2 H2O+CO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Na2O+ H2O酸 盐HCl + NaOH H2SO4 + NaOH碱 盐NaOH + HNO3金属氧化物 盐CuO + H2SO4 (稀)非金属氧化物 盐CO2 + KOH SO2 + KOH 反应类型实例A+B=AB化合Ca + H2O = Ca(OH)2AB=A+B分解CaCO3 CaO + CO2AB+C=A+CB置换Zn +2 HCl = ZnCl2 + H2AB+CD=AD+CB复分解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三、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反思:1.初中所学的知识很少有规律性、理解不深刻多是识记性,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写出2AgOH + CaCl2 = AgCl + Ca(OH)2 CaO + H2 = Ca + H2O等反应2学生对反应基本类型掌握的较好,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整体概念,因为初中是按得失氧分成氧化或还原两个反应学的,所以学生会问,到底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课题:物质的量第2周星期一星期六总46课时主备教师:杨帆(06年9月1115日)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2 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3 经历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推理过程,并对结果识记。4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5 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n=N/NA n=m/M及其应用物质的量与微粒种类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种类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类比、抽象概括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创设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C+O2=CO2宏观:12g 32g 44g微观1个原子1个分子1个分子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32gO2中有多少O2分子呢?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讲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 物质的量是一个联系宏观与微观的物理量,是一数目微粒的集合体。2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单位名称换算关系示例数量质量摩尔1mol = 6.021023个1molO21molO3相等不一定相等打1打12个1打啤酒 1打手套相等不一定相等3 阿伏加德罗常数:NA,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人为规定)。近似值约为6.021023个。问题解决见教材P7问题解决1(1)、(2)、(4)方法指导列出计算式,注意题中氢分子、氯离子、钠离子的表述。(1)0.5molH2中的氢分子数为:0.5mol6.021023mol-1 = 3.011023(2)1molNaCl中的氯离子数:1mol6.021023mol-1 = 6.021023(4)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1.20410246.021023mol-1 =2mol归纳概括:物质的量、微粒数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交流与讨论如将(1)改为:0.5molH2中的氢原子数为_,又该如何计算。方法指导:明确H2分子的组成,分子与原子的关系,一个氢分子有几个氢原子构成。0.5molH2中的氢原子数为:0.5mol26.021023mol-1 =6.021023小结物质的量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问题解决:1 见教材P7问题解决(3)2 1mol氨气中有_个分子,_个氢原子, 个电子3 0.2molCaCl2中的氯离子数_交流与讨论:11 mol H2SO4中含有的氧原子数:1mol46.021023mol-1 =2.408102421mol氨气中有分子数:1mol6.021023mol-1 =6.021023氢原子数:1mol36.021023mol-1 =1.8061024电子数:1mol106.021023mol-1 =6.02102430.2molCaCl2中的氯离子数:0.2mol26.021023mol-1 =2.4081023课堂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 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课后作业:教研室“课堂导学训练”专题一课时2:普通班T13、T14、T15选做。物质的量单位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6.021023mol-1微粒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大小微粒之间的转换关系,感到不理解。如不能说出1molH2SO4中含O原子的个数,认为既然是1mol就应该是NA个。或者置换错误,如1molO原子,则lH2SO4是4mol。解决方法是前者运用类比的方法,后者也运用数学列比例式的方法。2 物质的量作为一个工具,其实不需要追求学生一次性完全理解,只要会用就可以了。本节课用类比教学法将摩尔引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接受得比较好。第二课时复习准备1写出物质的量、微粒数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式2在使用mol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答:略问题情境“老师这儿有一杯水,体积为500mL,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问题分析:知道水的体积,我们可以求出水的质量,要想求出水的分子数,就要求出物质的量,如果能知道1mol水的质量是多少,就可以求出500mL水的物质的量。自学讨论:摩尔质量1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2 离子的摩尔质量应该怎么求?交流讨论:1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2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3 摩尔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g/moL4 对于离子来讲,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1 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的式量。如Na的摩尔质量是23g/moL。变式练习:1 mol H2O的质量是 1 mol SO的质量是 1 mol S的质量是 NaCl的摩尔质量是 H2SO4的摩尔质量是_小结:质量的单位是g Kg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例题讲解:见教材P7例1问题表征:要求Na、SO的物质的量求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已知质量求出摩尔质量即可。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规范,如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表示方法。问题解决1:(1)9.8gH2SO4的物质的量是: n(H2SO4)0.1mol(2)5.3g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5mol(3)0.25mol CaCO3的质量:m(Na2CO3) = n(Na2CO3) M(Na2CO3)0.25mol100g/mol25g(4) 2mol H2O的质量是:36g概括总结: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n = m/M问题解决3: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强调方程式中的反应比可以是物质的量的比。问题解决4:在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中,要使1mol NaOH完全反应,求需要H2SO4 的物质的量。解: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1 2x 1mol 解得x= 0.5mol答略。课后作业:教研室“课堂导学训练”专题一课时3:重点班全做,普通班T8、9选做教学反思:1 缺少分析问题和设计思路的习惯,学生拿到问题后,不是先分析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不能设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的思路,找不到所用知识。习惯于凭感觉解题,稍复杂一点的题目感到无从下手。2学生对质子、电子及其二者的关系不清楚,元素的质子数不熟练,解题时需要临时背一遍才能找对。3 在问题解决4中,学生明显不能适应用物质的量列比例式,多数学生将其还原到初中的质量比进行计算。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巩固复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等概念。巩固两个物质的量与质量、微粒数的关系式。2 提高学生运用物质的量及n=N/NA n = m/M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问题表征、思路分析设计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方法:练习评讲学法指导:复述问题表征教学用具:CAI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有关物质的量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复述后,激发其它学生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讲、总结,并用多媒体呈现主要知识体系:N/NA n = m/M示例1:0.3mol氨气和0.4molCO2的质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含分子数_,所含原子数_。解析:(1)质量问题表征:已知条件:物质的量n目标:质量是否相等思路分析:根据公式n = m/M先求出NH3和CO2的质量(m),再进行比较。解题过程:m(NH3) = M(NH3) n(NH3)= 17g/mol 0.3mol = 5.1g m(CO2) = M(CO2) n(CO2)= 44g/mol 0.4mol = 17.6g 答:二者质量不相等(2)所含分子数:问题表征:已知条件:物质的量n目标:所含分子数是否相等思路分析:根据公式n = N/NA,先求出NH3和CO2分子数(N),再进行比较。解题过程:N(NH3) = NAn(NH3)0.3mol 6.021023mol-1N(CO2) = NAn(CO2)0.4mol 6.021023mol-1答:二者所含分子数不相等。(3)所含原子数:问题表征:已知条件:所含分子数相等目标:所含原子数是否相等思路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先进行大微粒与小微粒的换算,由分子数求出各处的原子数,再进行比较。解题过程:1个NH3含有4个原子,0.3mol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3mol 41.2mol1个CO2含有3个原子,0.4mol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0.4mol 31.2mol答:二者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从(2)的解题中概括中如下公式:n1n2 = N1 N2练习1:0.3mol O2和0.2molO3的质量比是_,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_ 所含的原子数之比是_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不要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计算过程上。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要运用公式,运算过程中要带单位。示例2:12.4g Na2R中含Na+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 ,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问题表征:已知:Na2R的质量m,Na+的物质的量n,目标:Na2R的摩尔质量(M),R的相对原子质量(Ar)。思路分析:根据公式n = m/M要求出M(Na2R),需要求出n(Na2R),n(Na2R)可根据大小微粒之间的转换由Na+求出。解题过程:1个Na2R中含有2个Na+,含Na+0.4mol,则Na2R的物质的量为0.2mol。M(Na2R)m(Na2R) n(Na2R)12.4g 0.2mol = 62 g/mol Na2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2316答:略练习2:A、B两容器分别贮有NH3和H2,若它们所含氢原子个数相等,则两容器的气体的质量比是()A32B23C173D17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表征,特别注意审题中的氢原子数相等,然后分析解题思路,要运用两个公式:n = N/NA和n = m/M。N(H)N(分子)n(分子) m (分子)解题过程和评讲略。示例3:在NaOH溶液中Na+和H2O分子的个数比为120,求此溶液的质量分数。问题表征:已知条件:Na+和H2O分子的个数比目标:溶液的质量分数。思路分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m(NaOH) m(NaOH) + m(H2O)需要求出m(NaOH)和m(H2O),需要求出n(NaOH)和n(H2O)需要求出N(NaOH)和N(H2O)。解题过程:N(Na+)N(H2O)N(NaOH)N(H2O)120n(NaOH)n(H2O)N(NaOH)N(H2O) 120 m(NaOH)m(H2O)n(NaOH) M(NaOH)n(H2O) M(H2O)40g/mol 1mol 20mol 18g/mol436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m(NaOH) m(NaOH) + m(H2O)4g(4+36)g0.110%答:略课后作业:新课标名师大课堂P67普通班:A组T11T12T15T16、选做B组T22T25重点班:A组T15T16 T22T25附:板书设计:NANnNAmMM知识准备:解题技能:问题表征:已知条件求解目标思路分析:正向分析(由条件到目标),逆向分析(由目标到条件)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表现出一定兴趣,感觉对解决问题有帮助。但方法和能力显然较差,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2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应用知识和解题能力都较差。且有抄作业现象,应检查。3新课标名师大课堂P7的T19为电荷守恒题,暂时不宜讲,等学完离子反应再加入。课题:物质的聚集状态第34周总713课时教材的设计思路分析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聚集体,然后给出物质的聚集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个状态。再通过表1-3详细对比了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旧教材上都是没有的,所以本节教案一开始就对新添加的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这对学上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是非常有用的。紧接着1-4对比引入,通过比较1mol固、液、气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却大致相同。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1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含有的体积个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却近视相等?最后启发学生从摩尔质量的定义类推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并说明22.4 Lmol-1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在习题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基础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的新知道有个系统的回顾,对于例题,应让学生演算,然后对照教材,由教师讲评,着重强调单位的一致和格式的规范化。三维目标1 了解物质三种聚集状态在形状、体积和能否压缩等方面的特征,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2 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能够解释1摩尔固体、液体体积不同,而1摩尔气体体积在相同状态下几乎相同的原因。3 在了解物质的状态和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使用条件。4 通过问题解决,推导并识记公式5初步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与气体体积的关系难点:相同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的原因教学方法:自学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学法指导:基于问题阅读理解经验理解法教学用具:CAI课件模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物质聚集状态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一、聚集体的状态及其物理性质 阅读理解:宏观物质都是由无数微观粒子的聚合体。不同状态的聚集体又有宏观的物理性质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8-9页教材内容并填下列两个表格1 不同的聚集状态在形状、体积及能否被压缩方面有什么特征?2 从结构上对物质的这些特性进行解释。物质的聚集状态固定的形状固定的体积能否被压缩固态有有不易液态无有不易气态无无易表1-3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尤其是气体有无固定体积),然后评讲在多媒体上呈现问题答案(表中红字部分内容)。归纳总结:总结归纳 固态,液态 ,气态物质中,微粒的运动方式微观粒子的距离是不同的。不同的聚集状态的物质在微观社会的差异导致了物质性质的不同。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交流讨论1:1 我们知道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微粒数目相同,但质量不同,那么体积是否相同呢?计算1mol下列物质的体积,并将结果填入表1-4。2 比较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表1-4 1mol物质的体积物质状态摩尔质量/g.mol-1密度1mol物质的体积Al固态26.982.70g.cm-39.99 cm3Fe固态55.857.86g.cm-37.11 cm3H2O液态18.020.998g.cm-318.06cm3C2H5OH液态46.070.789g.cm-358.39cm3H2气态2.0160.0899g.cm-322.43LN2气态28.021.25g.cm-322.42LCO气态28.011.25g.cm-322.42L(说明:固体、液体均为293K时的测定值,气体为1.01105Pa、273K时的测定值。)归纳概括:通过比较1mol固、液、气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1.01105Pa、273K)1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含的体积却大致相同。交流讨论2:影响物质的体积因素有哪些?为什么会有上述结论?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10页有关内容,讨论影响固体、液体、气体的主要因素,并对上述结论作出解释。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如下总结。因素固体液体气体粒子数目主要主要主要粒子大小主要主要粒子间的距离主要展示模型:用多媒体展示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的理解。1molFe 1molAl 1molPb1molH2O 1molH2SO4 固体液体气体结论1.1mol固体或液体所含的粒子数目相同,但粒子的大小不同,故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往往是不同的。21mol气态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相同。虽粒子的大小不同,但是粒子间的距离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所以1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间的距离,而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与外界的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升高,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如加热带橡皮塞的试管)压强升高,温度不变,体积减小。(针筒)3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粒子间的距离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因此,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自学阅读:气体摩尔体积1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单位及数值2 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讲解归纳:1符号“Vm”,单位Lmol -1或m3mol-1标况下(273K、101KPa)约为22.4 Lmol -12使用条件:标况下(273K、101KPa),气体。问题解决: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2)1CO2的体积约为。 ( )31H2O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 ( )(4)3.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2、填写下列空白。 1标况下,0.5H2 2标况下,2O2占有的体积是 3标况下,33.6H2的物质的量是 归纳概括: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强调气体摩尔体积及使用条件。推导出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式: 课堂小结:运用多媒体根据板书设计进行小结。课后作业:1自学预习教材P10例2和问题解决2教研室“课堂导学训练”专题一课时4:T17 附:板书设计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固定的形状固定的体积能否被压缩固态有有不易液态无有不易气态无无易2 结构原因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二、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固、液、气体积的影响因素固体液体气体粒子数目主要主要主要粒子大小主要主要粒子间的距离主要2.气体摩尔体积单位mol/L标准状态下:22.4 Lmol -1使用条件:标准状态气体。教学反思:1 学生将气体摩尔体积和22.4 Lmol -1混淆,认为是同一个概念,注意引导学生区别2 对标准状况没有感性认识,应把273K和101KPa换算成通常说法,加深学生的理解。3 阿佛加德罗定律没有讲,视学生情况在单元复习中再加入。相应作业也删去。第二课时课题: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计算复习准备:1找同学复述上一节所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根据组织策略(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复述,在学生互相补充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把上节学的重点知识复习一遍。(具体内容见上节小结)。2完成下列练习1标况下,16g O2的体积是 2标况下,11.2gN2所含的分子数是 个3标况下,4.4g CO2的物质的量是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N、m 和V(g)之间的关系(见板书设计),为本节课新课学习作准备。新课讲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微粒个数比进行的,但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数目往往很庞大,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往往用物质的量来表示一定的数目集体,其实 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反应中微粒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也就是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2H2 O2 2H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1微粒个数之比 2 : 1 : 1扩大6.021023倍 2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气体物质参与的反应:H2 Cl2 = 2HCl 化学计量数之比 1 : 1 : 2微粒个数之比 1 : 1 : 2扩大NA倍 1NA :1NA : 2NA物质的量之比 1mol :1mol : 2mol 22.4L :22.4L : 44.8L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 1体积 : 1体积 : 2体积结论:对于气体物质,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体积也相等,所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1LH2和1LCl2完全反应生成2LHCl气体。例题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教师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并在解题时说明注意事项: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解: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1 2n(H2SO4 ) 1mol 解得n(H2SO4 )= 0.5mol m(H2SO4 ) = n(H2SO4 ) M(H2SO4 ) = 0.5mol 98g/mol = 49g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练习1:要制得1.5mol O2 需要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怎么获取这些氯酸钾?指导学生按照上述方程式计算步骤进行计算,注意运用物质的量和单位,防止学生受习惯驱使换算成质量列比例式。评讲:略例题2: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氢气?(教材P10例2)引导学生讨论:1 此例题的比例式列法与例1有什么不同?单位使用上有什么特征?2比例式还有没有其它列法?在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解法1:13.0g锌的物质的量为0.200molZn + 2HCl = ZnCl2 + H21mol 22.4L 0.200mol V(H2) 解得V(H2)=4.48L解法2:Zn + 2HCl = ZnCl2 + H265g 22.4L 13.0g V(H2) 解得V(H2)=4.48L小结归纳: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练习2:标准状况下,加热24.5g氯酸钾, 制得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学生板演:教师评价:略课堂练习: 练习3:在一定条件下,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求所用NaOH的溶液中所含NaOH的物质的量。练习4: 76g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二氧化锰存在下分解后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多少?教师评价: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课堂小结:运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课后作业:教研室“课堂导学训练”专题一课时4:T813 附:板书设计: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NANnNAmMMVVmVm一、 知识网络二、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解题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注意事项:上下单位要一致教学反思:1 学生不习惯用物质的量列比例式,表现出能计算出而列不出比例式的现象。2 对比例式中四个单位不一致不理解,不适应。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运用n = N/NA,n = m/M和Vm=V/n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养成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的习惯4巩固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比例式格式5初步掌握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概念,推导气体密度与摩尔体积的关系。知识复述1N 、m、 V与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2怎么在化学方程式中列比例式在学生复述的基础上,强调n = N/NA,n = m/M和Vm=V/n3个公式和NA、M、Vm的含义和单位,以及22.4 L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