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复习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4564267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课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课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课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人格详细教案 一、人格概念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性。人格标志一个人具有的独特性,并反映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交织。 二、 什么是气质(temperament)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他提出“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心理学的气质概念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表现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方面的心理特点。是由生理尤其是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属性,表现为行为的能量和时间方面的特点。如行为的强度、反应的速度、活动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等。比如,人们常说的“冲动”与“文静”、“敏感”与“迟钝”、“急性子”与“有耐性”等,都是描述的气质,都是指行为的动力与时间特点。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根据神经过程的上述三个特性,巴甫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分为四种。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 不平衡不可遏止型 强 灵 活活泼型 平衡 不灵活安静型 弱弱型 抑制型 四种基本类型的特点是: A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止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很强,且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相对占优势它们形成阳性条件反射迅速而容易,但形成阴性条件反射缓慢困难。由于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不平衡,所以在很强的刺激作用下,这些动物易产生神经分裂。 B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这种类型的动物既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也容易改变条件反射,行动迅速活泼。一旦缺乏刺激就很快人睡或无精打采。 C强平衡而不灵活型(安静型):这种类型动物的神经过程强而平衡,但不灵活。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但难于改造,是一种行动迟缓而有惰性的类型。D. 弱型(抑制型):这种类型的动物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都是弱的,而且抑制过程占优势。阳性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困难,持续或过强的刺激很容易使它们精力迅速消耗,引起神经官能症。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较好地解释了气质的生理机制,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就是气质的类型。它只是气质的生理基础。而且影响气质的不仅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这几个类型,而且和大脑皮层下组织有关;人的内分泌系统对气质也有影响。 但绝大多数是混合型。四、气质类型 把人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是心理学中流行的分类法。在这方面苏联心理学家的工很有特色。他们对确定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指标做了许多探讨。根据苏联心家的研究,可以列出构成气质类型的几种特性如下:感受性: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最小强度产生心理反应的能力。它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表现。耐受性:这是人在时间上和强度上经受外界刺激的能力,也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反映。*长时间从事某工作,注意力的集中性,对疼痛、噪声等强刺激的耐受性,长时间思考的有效性;反应的敏捷性:它包括两类特性:A不随意的反应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 对发令枪的反应B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思维敏捷性、动作灵活性等。* 如说话的速度,记忆的速度,思维的敏捷度,动作的灵活性等。 可塑性:这是人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难易程度。它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反映。 5情绪兴奋性:这是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它既反映神经系统的强度,也反映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外倾性和内倾性: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表现于外叫外倾性,表现于内叫内倾性。外倾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倾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苏联的心理学家认为,上述各种特性在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中的结合如下:A 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B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C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D 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有随意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感受性 耐受性 反应性 敏捷性 抑制性 情绪兴奋性 向性 可塑性胆汁质 低 高 较强 快不灵活 弱 高 外向 较大多血质 低 高 强 快灵活 稍弱 高体验浅 外向 大粘液质 低 高 低 慢 强 低 内向 偏小抑郁质 高 低 低 慢刻板 过强 低化验深 内向 小人格教案2五、气质与人类生活 ()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的特性,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动态特点的综合表现。会不同于人的社会动机、态度和行为倾向等具有社会评价和社会意义,因而气质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发展的方向,也不决定人的能力的大小。但每种气质类型既有其积极方面,也有其消极方面。例如,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灵活、热情优点,但轻浮、多变、精力分散等缺点。胆汁质的人生气勃勃,动作迅速而有力优点,而暴燥、任性缺点;粘液质,有较强的自制力,遇事沉着冷静优点,但对周围事物冷淡、动作迟缓-缺点;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刻而稳定,办事仔细、认真,观察力敏锐是优点,而容易沉沦于个人的体验和过度保持沉默、孤僻、羞怯,又是缺点。气质本身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对社会作过巨大贡献的人中间,我们可以找到各种气质类型的人。研究发现,俄国著名文学家普希金属于胆汁质类型;赫尔岑属于多血质类型,克雷洛夫属于粘液质类型,果戈里和柴可夫斯基则是抑郁质类型。而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则是胆汁质类型。因此,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才能,在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国的调查中,大学生中抑郁质少。六、阿尔波特的特质论 阿尔波特是人格特质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构造单位;是真实存在于人内心的“一般倾向”,是对个别行为习惯整合的结果。特质具有相对持久性和动力性,能引导行为,并造成行为的一贯性,是个体独特性的来源。 境条件一样,但结果却不同,这是由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造成的。 1、人格特质的类别阿尔波特指出,特质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重叠的,一系列特质相互交织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格。然而,对于不同人来说不同特质在人格中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并不相同。阿尔波特研究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种类型的特质:根本(cardinal)特质,核心(central)特质,次要(secondary)特质。 根本特质又称枢纽特质。这种特质主导着整个人格,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比如吝啬就是“悭吝人”的根本特质,他的所有行为都反映出他各啬的品质。 核心特质也是具有概括性、弥散性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人格的基本要素,只是其渗透性逊于根本特质。阿尔波特发现,描述一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核心特征,平均只需要72个特质,他概括到:人格的主要特征大约由到个核心特质组成。次要特质是指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很重要,或者在一个人身上并非经常、一贯性地表现出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常常因人的习惯、态度、趣味以及环境刺激因素而改变或转换。七、大五 McCrae & Costa 自80年代以来对五因素模型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他们根据对16PF因素分析和自己的理论构想,编制了测验五因素的NEO-PI-R人格量表(1989)。每个维度量表设置了6个测量特质水平的层面量表:1、外倾性(extraversion,E): 热情性(EI)、 乐群性(E2)、 自我肯定性(E3)、 活跃性(E4)、 刺激寻求(E5)、 正情绪(E6);2、宜人性(agreeableness,A): 信任性(A1)、 坦诚(A2)、 利他(A3)、顺从性(A4)、 谦虚(A5)、 温存(A6);3、公正性(conscientiousness,C):胜任感(C1)、 条理性(C2)、 责任心(C3)、事业心(C4)、 自律性(C5)、 审慎性(C6);4、神经质(neuroticism,N): 焦虑(N1)、 愤怒性敌意(N2)、 抑郁(N3)、 自我意识(N4)、 冲动性(N5)、 脆弱(N6);5、开放性(openness to new experrience,O):幻想(O1)、 审美(O2)、 情感(O3)、 行动(O4)、 观念(O5)、 价值(O6)。* 对类型说及特质论的评价(略) 八、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他的人格发展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各成分处于动态冲突与平衡的过程之中。其中本我所代表的无意识冲动主要是性需要(即快乐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总要通过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区域的快感来实现,而这个区域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人格乃至整个心理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有个发展阶段: A口唇期(oral stage):出生至一岁左右为口唇期,这时儿童主要通过吃奶和吸吮等口唇动作来获得满足快感。由于口唇活动是应付焦虑、获得满足够唯一方式,如果过早或过迟断奶,口唇快感满足不够或过度满足,在口唇期后,就会遗留某些口唇期的行为方式。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叫作“固着”(入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儿童很大了还吃手指、咬笔头,有的成人过分好吃、嗜烟、爱唠叨等。这些人被弗洛伊德认为具有“口唇人格”。 B肛门期(anal stage):肛门期在岁间。弗洛伊德认为,这时幼儿以肛门的忍、排便行为为快感来源。这时也正是对儿童进行便溺训练的时期。如果训练过严或过松,会导致肛门期的固着作用。结果是,到了成年期,要么过分拘谨,小气,固执,高度有条理性,过分注意清洁和小节,表现为“肛门期停滞”人格,要么过分杂乱无序,邀遏,没有条理,不拘小节,表现为“肛门期排斥”人格。 C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大约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以生殖器为快感的主要来源。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时期,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儿童恋慕父母中异性的一方,以同性的一方作为“情敌”。男孩子恋母,这称为奥迪帕斯情节(Oedipus complex),取名自希腊神话里有奥迪帕斯恋母杀父的故事。女孩子恋父,成为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取名自希腊神话厄勒克特拉杀母报父仇的故事。然而,这种“乱伦”的情感不能被接受,而且儿童也惧怕来自父母中同性一方的惩罚,因此通过对父母中同性一方“认同”(identification),即在行为、思想和体验上以父母中的同性为榜样,与榜样相一致,来解决矛盾。这样,一方面可以“取代”同性一方而获得异性一方的情感,一方面可以因效仿同性一方而得到赏识而不是惩罚。 D潜伏期(latency stage):从七、八岁左右开始一直到青春期前,儿童进入潜伏期,这时儿童不对性感兴趣,也不再通过定位于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这时,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注意发展各种为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E生殖期(genital stage):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如果前面的几个心 理一性欲阶段发展顺利,这时就可建立持久的性爱关系。这时,虽然快乐源仍指向生殖区,但人们不只是寻求自我满足,而是考虑他人需要,在性爱基础上建立爱情关系。第九章 能力第九章 能力详细教案 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速度与质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深遂的思考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都是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但是,不是所有的个性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活泼与安静、行动敏捷与迟缓、认真、马虎、骄傲与谦虚等气质与性格特征,虽然对活动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不是直接决定活动效率及活动成败的因素,因此,通常不把它们划为能力的范围。能力总是与活动密切了解在一起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在他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在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难易、巩固程度等方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知识、技能也是影响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人不能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并不是因为他缺乏能力,们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知识、技能与能力有区别:(1)性质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即信息在脑中储存。能力则是在顺利地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2)形成速度不同:知识技能发展(积累)快,且无止境;随着学习进程而提高,随年龄发展而提高;能力发展相对慢,且有限度。 2、二者的了解:(1)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得到表现的。(2)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即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质量、难易、速度、巩固度。如果不具备最起码的感受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也就无法掌握最简单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在获取同样的知识与技能时,常常付出较少的代价,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生儿掌握知识技能,是由于具有潜能,如模仿力。潜在的能力,后来经过学习,可转成为现实能力。(图)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常不一致:即具有同等知识技能水平的人,不一定有同等水平的能力。 具有同等能力水平的人,在知识技能上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 智力水平高,成绩差(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经历的影响)但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水平是比较一致的。总之,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相互了解。 三、智力理论之一: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到l963年,斯皮尔曼的弟子,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Raymond B.Cattell,1905),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Cattell,1963):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动智力多通过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来表现。 晶体智力(或固定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晶体智力多通过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来表现。 图:流动与晶体两种智力的发展 :由图显示两种智力随年龄变化的情形,到30岁左右流动智力已发展到顶峰,以后即迅速下降。晶体智力则是在20岁以后一直维持相当的水平。按卡特尔的解释,传统的智力测验所测到的主要是流动智力,因此实施智力测验时,就会发现智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情形。其实如将晶体智力也考虑在内,结果就不会如此。 四、智力理论之二:智力结构论,弗农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 1961年由英国心理学家弗农(Vernon, P. E.)提出。 把能力看成具有多种成份的复杂结构,认为智力的紧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因素群;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弗农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像生物分类学的分类那样来设想能力的结构。此理论是在二因素论中加了二个层次,改变了G与S的对立局面。韦氏智力量表即按此来设计。 五、智力理论之三、多元智力理论 代表多维取向的智力多元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由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 1983提出。由于受到吉尔福德智力结构论的影响,Gardner认为在传统上根据智力测验所界定的智力概念, 只窄化到适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他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 1、语文智力(linguistic Intelllgence),学习与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数理智力(logic-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数学运算及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3、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凭知觉辨识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 4、音乐智力(rnuslcal intelligence),音律节奏欣赏及表达的能力。 5、体能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社交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已生活方向的能力。 显然,Gardner的智力理论,扩大了传统智力的观念,就其所列七种智力来看,传统智力测验中的题目,只把其中的前三种视为智力的因素,后面的四种能力并未视为智力。因此Gardner的智力理论,在学校教育上深有意义。六、智力理论之四、智力三维论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顿柏格(Robert J. Sternberg),在1985年从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处理论的观点,在其所著IQ不等于智力一书中提出新的智力理论。因为该一理论的基本要义是从三个层面来解释人类的智力,所以称之为智力三维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人类的智力系由三类不同能力所组成,分别为组合智力、经验智力与适应智力。智力又各自包括数种不同的能力: 1、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rce), 认知过程中对讯息的有效处理;而讯息的有效处理,又与三种智力的配合有关: (1)支配运用知识与选择策略的能力。(2)吸收新知识能力。(3)实际操作能力。 2经验智力(experriential intelligence)指个人修正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目的的能力。经验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1)运用旧经验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既有的算术四则经验,从事计算题演算。 (2)改造旧经验创造新经验的能力,如解答未曾见过的数学应用题时,必须将旧经验重新组台,求得答案。 3、适应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指适应环境变化达到生活目的的实用性智力。也包括三种能力: (1)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的环境时,能适度改变自己以符合环境要求。 (2)改变环境的能力,指必要时改变环境以适合个人需求的能力。上。 (3)选择能力,指在数种可能中选择其一,从而达到目的的能力。 七 智力测验1.法国学者比奈与西蒙(Theodore Simon,18731961)受法国教育部之聘,于1905年编成了第一个智力测验,是为著名的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该量表中计有30个题目,按难度由浅而深排列,以通过题数的多寡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后经1908年修订,增为58个题目,并按年龄分组,适用于313岁的儿童。 2、比率智商阶段 比西量表在法国问世后,迅即传至世界各国。后来经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ewis Madison Terman,l8771956)在1916年加以修订,是为此后著名的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也是应用最广最具权威的个别智力测验。 斯比量表的最大特征,是改变原来的心理年龄观念,而以智力商数或简称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来表示智力。智商代表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间的比值,故而又称为比率智商(ratio IQ)。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IQ = MA / CA * 100 I Q:代表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 MA:代表心理年龄(mental age)CA:代表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公式内乘以100的目的在于消去小数) 4、离差智商阶段 自从斯比量表采用比率智商以后,按智商数字的大小判定智力高低的观念,已广为接受。然而,采用IQ= MA /CA * 100 的公式来解释不同年龄的智力高低问题时,在使用上则有限制。因为人类智力随年龄而发展,但其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故MA与CA之间不可能保持固定的比值;否则成年后MA停止增加,而CA则继续成长,势必出现儿童期智力高,到成年后智力变低的不合理现象。如,一个人10岁时测得智龄为100,20岁时测得仍是100 IQ却不同了。为了解决此一问题,美国著名心理测验学家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18961981),除继斯比量表之后编制了数个著名的智力测验之外,更创用了一种离差智商(deviation IQ)的计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每个年龄阶段内全体人的智力分布为常态分配(或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再将个人分数在其年龄组分布中离开平均数的距离用标准差来表示之。即以个人在同年龄组分布中所在的位置为基础,先换算成标准分数,然后看他的位置离开平均数的距离有几个标准差,从而判定他智力的高低。 IQ = 100 + 15 (X X )/ S如: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中得90分,这个人所在团体的平均分为85,所在团体的离差值为10 ,则这个人的智商为: IQ = 100 + 15 (90 85) / 10 = 107.5韦克斯勒是成人智力测验的创始者,是最早创用离差智商表示智力高低的人,是20 世纪心理测验学界的代表人物。是比奈之后对智力测验发展贡献最大的人。八智力落后(低能,IQ小于70):智力低下者的主要特点是智商在以下。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贫乏;记忆差;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缺乏逻辑连贯性;在认知活动中缺乏概括力,生活不能自理。第八章 情绪一、 情绪的含义 定义:个体与环境意义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义即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愿望等。 与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反映的是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征; 而情绪则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主体主要是指主体的愿望、需要、欲望等倾向。所以人们又称情绪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二、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依赖于认识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的基础。客观事物只有当人们认识时,才能产生情感。所以情绪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活动而产生的。()情绪随认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对事物认识深刻,情感也就深刻 情绪对认识的调节 ()情感性质不同,作用也不同; 即:积极的情感可以推动人们认识活动,消极的情感起阻碍作用 ()情绪强度不同,作用不同: a 强度适当,起积极作用。即:机体遇到某一事件(如威胁)或从事某种认识活动中,情感的存在,可调动身体资源支适应产生兴奋,使有机体处于警觉状态,以满足机体适应性行为的需要。所以,适当的紧张、兴奋有助于认识活动的进行。b 消极方面,即:过强过弱的情感,不利于认识活动的进行,直到了干扰的作用;尤其是过强,神经高度激活,使之处于激动状态,可使行为无法控制,影响人更好地适应活动。 所以适当的情绪唤醒水平,才能保证认识、操作的顺利进行。这可以通过三条曲线来加以说明: * Hebb 情绪唤醒与操作曲线图* 伍德霍根森(Wood & Hokanson 1965)根据实验结果作一曲线为假定的理想曲线,即:当激动水平极高、极低时,操作水平很低;*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认为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关系,随任务的复杂性而变化: a 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操作清单最佳状态是处在较低的激动水平;b 操作初等的算术问题,操作水平高峰是处在情绪的中间水平;c 操作简单的问题,高峰是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所以在教学中,对难题,应让学生平稳情绪慢慢做; 对简单题,应制造紧张气氛摧快做。附:情绪与脑电变化:情绪状态下,也发生中枢变化,利用脑电描记器,可记录下大脑不同电位差的变化。 脑电波有以下四种:正常情况下 () 波: 频率8-13次/s 振幅20-100mv 安静、清醒、闭目; 波阻断: 睁眼、思考问题或接到刺激时, 波消失,出现快波(); () 波 频率14-30次/s 振幅5-20mv。 安静闭目时在额叶出现 波,受到刺激作有目的行动时, 波阻断,出现 波; 波一般代表神经细胞的兴奋活动,这在额叶最明显;波节律高,表示脑细胞兴奋性高; ()波 频率4-7次/s 振幅100-150mv 。困倦时出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表现,儿童常见,成人在情绪紧张时也可见;()波 频率1-3.5次/s 振幅20-200mv。 睡眠时出现,成人若清醒时出现,说明有器质性病变。*思考题* 如果你是主考老师,一次考试中,题目简单,时间充裕,如何使用指导语,为什么? 教学中,让学生完成难题与简单题,各应使用怎样的指导语,为什么?三、情绪的种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外部表现,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微弱(强度)而持久(时间)的情绪状态。 * 心情舒畅,闷闷不乐,烦燥不安. 心境的情绪体验常具有弥漫的特点,却并不一定被意识到;所以当一个人处于某一种心境中时,在一段时间里对待周围的事物,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去体验; * 在良好的心境下,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 反之,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心烦意乱; 引起心境好坏的原因很多: * 工作生活顺利与否; * 人际关系融洽如何; * 身体状况(更年期),环境,气候. 心境在现实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即对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 * 良好心境下,能使人朝气蓬勃,增强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沮丧心境,则使人萎糜不振,消极悲观,有碍于工作学习。心境可以通过主观意志调节,所以良好心境可以培养。 、激情:是一种迅速爆发的、紧张激烈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 暴怒时,拍案而起,暴跳如雷; * 恐惧时,脸色苍白,浑身战粟; * 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激情时,紧张性高,注意力集中,人的认识范围会缩小,理智受抑制,控制力减弱;所以不利多角度看问题,也无法正确评价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引起激情的原因:a 客观上: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强烈事件的刺激可引起; * 范进中举; * 爱财如命者丢了钱; * 冲突,失恋,受人侮辱,突然的危险事件 b 主观上:自身修养: * 一些修养差的人,为一点小事也引起激情;个性上: * 主要体现在神经类型上,兴奋抑制不平衡者身上,尤其是兴奋占优势的气质的人,更易产生激情。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作用: a 积极作用:可以动员人以全力投入某一行动,成为巨大的动力;* 与暴徒博斗; b 消极作用:可能会引起粗暴行为,造成难堪的后果; * 愤怒之下,把人打伤致残。 激情可以控制,控制能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理智水平、自我修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意志坚强的人就易控制自己的消极激情。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 当人遇到预料之外的紧急事故,瞬息之间就作出反应; * 汽车与自行车即将相撞之际; 应激时,有两种反应: a急中生智,以清醒的头脑采取适当行动,摆脱困境; b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因为情绪高度紧张,又高度恐惧,使感知、思维等理智水平很低;应激力包括:意志力、警觉性、动作机敏性等,这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得心身性疾病,不利于健康; * 卓别林演的机器时代的人;* 如同按电钮的猴子一般。 4、情操(情感的种类) 情操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如道德、学问、艺术等)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直接相关的情感社会性情感。情操受生活经验、教育水平、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人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1)道德感: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现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道德需要之间的关系。() 美感: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即客观事物与人的审美需要关系的反映。() 理智感:人们的认识、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体验,是在智力活动中发生的,是关于客观事物与人的认识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四、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S.Schaheter & J.E.Singer 1962)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因素”、“生理因素”、“认识因素”三个因素在大脑中整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认识起关键作用。 他们在一个实验中探讨了环境事件、生理状态、认识对情绪发生的作用: (黄希庭 普通心理学 402)(克雷奇 心理学导论 440)他们给被试(自愿大学生)注射,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称为Suproxin的维生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或食盐水。注射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发热等生理反应。受试者分为组: 注射肾上腺素有组: a 正确告知组(真情组):告知会起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以抖等; b 错误告知组(假情组):告知可能无感觉,可能会发麻、痒、头痛等; c 无告知组; a b 有认知,c 无认知;d 注射生理盐水,无告知。 然后安排两种环境: a 欢快环境:主试的助手演小丑,去被试的房间跳唱,纵情表演粗野、滑稽的动作,目的是使被试高兴;b 愤怒环境:主试的助手同一真被试一起填写一张问卷表,其中的问题足以使很有忍耐力的人也发怒他父母婚姻以外的性生活的次数,助手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怒,最后把问卷撕成碎片,愤然而走(此时被试并不知道这组被试是属于哪一组双盲)。 来自观察和自我报告的结果复杂。简单地说,情绪反应越是错误地告知者,越强烈;即: 正确告知组,几乎不受助手气氛的影响,其欢欣、愤怒的程度最轻; 不告知组中的食盐水组,稍受影响; 不告知组中的肾上腺素组,受一定影响;错误告知组,则表现最为欢欣或愤怒,高度受助手气氛的影响。 实验说明,注射肾上腺素虽然能引起典型的情绪生理反应,但它单独作用却不一定能引起人的情绪;同样,环境因素也不能单独地决定人的情绪。这里认识对人的情绪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验者从结果推论说: 生理反应的错误告知组,因为对自己有生理反应不能作出恰当的说明,就从环境中求得线索,认为自己体验到的变化,是由环境气氛造成的,所以把生理上的感受与环境对应,说成是“欢乐”与“愤怒”; 正确告知组,由于已经有了说明自己生理反应的信息,便不去寻求环境线索; 无告知组,从主试处什么信息也没有得到,所以完全是按自己的反应来进行评价的。此实验的主要结论是:在同样的生理激发状态下,所表现的情绪的性质受社会情景的制约,即:尽管人的情绪的产生与生理激活状态紧密了解在一起,但人的认识过程可以对情绪进行调整。 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为:环境因素 生理反应 认知 情绪反应 因素 无(食盐) 无 弱 环境;欢快与愤怒 无(肾上腺素) 无 稍强 环境生理; 有(肾上腺素) 有(错误的) 最强 环境生理认知; 有(肾上腺素) 有(正确的) 最弱 环境生理认知。 说明: a 单环境因素,并不一定引起情绪; b 环境生理也不一定引起情绪; c 三者同时作用才产生情绪(情绪变化最显著); d 三者中认知对情绪的产生及其强度,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三因素说把前二种理论统一了起来)。 附加:抑与焦虑的分析(主要是作为课后提高用)1.抑郁的心理分析 人人都有过抑郁的体验,因此,抑郁可属正常情绪范围。然而在持久和严重的情况下,抑郁可能转化为病态情绪。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自身遭遇作恰当的分析与认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一定的自信与自尊,虽有忧郁体验但无异常行为,即属于正常情绪反应。然而,如果抑郁状态使人对自身处境不能作出如实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行为,如由于过度压力感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和责任感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回避社会和企图自杀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则均属已转化为情绪异常。 对抑郁症的心理学解释:()任何引起严重“失落感”的事件,都可能导致抑郁失去亲人、失去已有的荣誉和尊严、失去社会承认和支持,都可能成为抑郁的原因。抑郁患者会对抛弃他的对象产生愤怒,又由于怕失去对方而压抑愤怒,或由于不敢暴露自身的愤怒与妒嫉而使愤怒内化,从而归因于自己无能和自责,这就会加重抑郁的程度。患者由于自责和失去信心的威胁而心存恐惧与担扰,自我感到无力应付而心理上处于僵化状态,从而引起退缩行为而削弱面对威胁和改善自身处境的勇气。同时还可能伴有较严重的悔恨和自罪感。这些负性情绪成分固着于自我而无力挣脱,过度疑虑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不能恰当对待,从而加重郁闷和回避倾向,表现为社会交往适应不良现象,严重的自我烦扰使之更加不能摆脱,固着于自我的束缚。()忧郁患者有歪曲的认知倾向。当以歪曲的眼光和偏见来判断自己,所形成的认知“图式”也会过度偏离实际情况。倾向于自我低估和自我责备,对前途倾向于产生无能为力的预感,从而导致意愿麻痹和愿望丧失(A.Beck,1967)。 ()忧郁由缺乏积极强化所引起 突然发生的忧郁是由于习惯了的积极强化突然消失所致。塞利格曼(W.Seligman,1975)提出抑郁是“习得性失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结果,即当认识到(习得)自己的处境是自己不能加以控制时产生一种无助感,从而被动地接受这一情境的压力而陷于抑郁。 ()、抑郁是一种复合的负性情绪体验。痛苦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忍受的负性情绪,它导致抑郁状态在一个人身上持续存在着。敌意状态也包括在抑郁中,敌意有种情绪成分愤怒、厌恶和轻蔑。愤怒倾向于攻击,厌恶和轻蔑则倾向远离和拒绝。当它们同时发生而成为敌意时,则只产生“伤害的意向”而抑制了伤害行为。因此敌意使抑郁患者心存恶意但又忍受着厌怒之情。此外,恐惧、羞愧和内疚感也是构成抑郁的成分。这些情绪导致自责和失去自信。多种情绪成分在抑郁的发生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诱发情境的不同,存在不同的组合。基本情绪,如痛苦、愤怒等,均有一定的适应价值,但在过度和持久发生时则会导致适应不良和病变(Izard,1977)。 2、焦虑的心理分析 焦虑也是复合性负情绪。其核心成分是恐惧。在某些情境中,痛苦、愤怒、羞愧、内疚和兴趣等复合发生。当焦虑状态严重和持续存在时就可能导致神经性焦虑的病理状态。经常感受焦虑者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特质,其特点为脆弱性格。 焦虑由危险或威胁的预感所诱发。个人遭遇到利害冲突、灾难灾害、疾病困扰或竞争威胁与挑战时,预感到无力避免、无法应付的威胁,恐惧就可能转化为焦虑。 焦虑状态对人的精神生活有严重影响。焦虑导致自主神经系统高度激活,焦虑持续或频繁发生导致身体全面衰弱、食欲减退、睡眠不良和过度疲劳,恐惧、紧张和无助感加剧,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想慌乱,无所适从,易产生极端念头,夸大自身无能,顾虑重重,灰心丧气。有时对恐怖的预期还会导致易怒和暴躁,怨天尤人和厌烦。 焦虑的特点是使人具有脆弱感。焦虑并非直接由恐惧所转化。恐惧具有保护性适应价值,而只有对恐惧的恐惧,才具有真正的破坏性。焦虑是对恐惧的恐惧,对担忧的担忧。害怕已出现过的恐怖感再次发生而紧张并不能自控。这种无助感持续发展,就可能转化为绝望而焦虑。心理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范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正常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心理活动的动力(情绪、需要、动机、意志);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智力、人格)。心理学科的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心理学的学科范围:心理学科的研究由各分支学科来承担,理论任务由基础心理学科承担,实践任务由应用学科承担。基础学科有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应用学科有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传统心理学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作品分析等;新的研究方法有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等。三、心理学简史及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说科学心理学的起源,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认知过程的机制、认知神经科学、智力与脑的关系、意识与无意识问题、儿童认知发展、学习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认知工程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脑机能定位的研究手段传统的研究手段:电刺激、切除等;新的研究手段:正电子发射扫描图技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FMRI)高分辨率脑电图(EEG),高分辨率脑磁图(MEG)二、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神经的兴奋(神经冲动)与传导;突触传导三、神经系统的构造与机能神经系统的构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四、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的结构;机能分布,三类机能区一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调节觉醒、紧张状态的机能系统,接收、加工、储存信息机能系统,调节复杂活动机能系统。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裂脑人的研究,右脑革命的提出,汉字的复脑效应研究。脑机能定位研究的新进展。脑潜能的开发。第三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意识的含义,意识的结构,意识的基本特征,意识的作用意识的共同性与差异;意识的不同层面:焦点意识,非意识,下意识,潜意识自我意识及其形成与发展意识的变体:梦与睡眠,摧眠,白日梦,药物致幻二、注意概述注意的概念及其特征,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三、注意的生理机制:生理指标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变化,瞳孔直径的变化,诱发电位(EP);注意的脑机制觉醒状态的注意,选择性注意,有目的注意与集中注意;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类型学说的解释定向反射、负诱导优势兴奋中心;注意的外部表现。新的研究发现。四、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含义、作用,主要的引起条件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五、注意的基本特征与教学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儿童多动症及其识别注意的个体差异第四章 感知觉一、感觉感觉的概念 ,感觉的分类,生理基础,感觉的意义感觉的测定与度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信号侦察论,差别阈限,心理物理函数感觉现象及其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的空间积累与空间融合,感觉的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二、知觉 概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加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过程,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组织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自学: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青少年感知特点,观察与观察力及其发展第五章 记忆 一、概述概念,重要性,分类(形象记忆、情意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表象及其意义,心理旋转内隐记忆特点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记忆的生理机制二、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种类、特点、功能;短时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特点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特点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获得(识记),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机械总值记与意义识记,对识记材料的组织加工,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长时记忆的储存: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质上的变化与量上的变化;保持量的测量,记忆的双重存储系统;语义储存的层次网络模型长时记忆的提取:再认与重现,联想,影响提取的因素长时记忆的遗忘:遗忘的含义与类型,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影响遗忘产生的因素 遗忘的理论:干扰说:倒摄与前摄抑制及其影响因素,痕迹衰退说,压抑说加强复习克服遗忘:及时复习,多样化复习,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第五章思维与想象一、概述 思维含义与特征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与重要特征,常规性思维与创造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补充材料: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二、思维过程分析分析与综合,比较、分类、系统化,抽象、概括、具体化三、概念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概念的改造,形成过程与特点,概念形成的策略,影响概念获得的因素。四、解决问题思维含义与特点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一般模式,汇综模式,信息加工的心理学观点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过程,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中学生思维特点六、想象想象的含义、功能、种类及影响因素第七章需要动机与意志一、需要与动机需要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缺失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饮食动机 饮水动机 睡眠和觉醒的驱力 性动机 母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 权力动机动机理论:动机自我归因理论,认知失调论,动机自我效能论二、动机与绩效叶克斯道得生定律,倒U曲线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兴趣概念,兴趣的个别差异:指向性 广度 稳定性 效能三、意志意志含义、过程,动机冲突,选择与决策,行为效果的反馈作用困难及其反应,控制和失控,失败后的反应(挫折反应)意志品质: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第八章 情绪一、情绪的概念与功能 情绪的含义,情感与情绪,情绪的功能:适应生存、信息交流、动机趋动二、情绪与认知:认识是情绪产生的基础,情绪对认识的调节:不同性质的情绪作用,不同的强度情绪不同三、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及实验阿诺德的-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四、情绪的生理指标肤电,循环系统,呼吸,语图分析,脑电,生化指标,测谎仪原理。五、表情六、情绪体验的维度和种类情绪的种类:原始的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情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第九章 技能与能力二、能力及其理论能力含义,能力与知识技能,能力的种类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理论:spearman二因素论、Cattell液体智力与晶体智力、Thurstone智力群因素论2、智力结构论:Vernon能力层次结构论、Guilford智力三维结构论3、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Gadner智力多元论、Sternberg的智力三维论和成功智力论,naglieri & Das智力PASS模型三、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量(智力测量),主要的智力测量量表,智商的计算,智力测验发展的新趋势,智力测验的正确使用,创造力测量四、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差异的表现:智力水平差异,智商的布,智力落后与智力超常;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的年龄差异;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的影响第十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