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696857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动作电位产生基础:神经元膜上存在两种协助Na、K等离子进出细胞的膜蛋白。(1)通道蛋白,协助Na、K等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消耗ATP,但通道蛋白可以被关闭和打开。(2)NaK泵(NaKATP酶),该膜蛋白在消耗ATP情况下,能同时将Na运出细胞将K运入细胞,使神经元膜外Na多于膜内,膜内K多于膜外。2.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1)oa:极化状态,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2)ab:去极化过程,Na通道开放。(3)bc:反极化过程,外负内正,Na继续内流。(4)cd:复极化过程,极化状态恢复,K外流。3.动作电位传导:根据下图某一时刻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兴奋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2)曲线图的横坐标是离刺激点的距离,不是刺激后的时间。(3)图中ab表示复极化,bc表示复极化,cd表示反极化,de表示去极化。1.(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AB段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Na流动过程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A错误;BC段上升也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不是外流,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C正确;DE段下降是因为K进一步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D错误。答案C2.(2015浙江高考)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解析伸肌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到肌纤维内部,从而引起肌纤维收缩,A错误。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对K通透性减小,B错误。兴奋(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是不衰减的,因为这是一个耗能的过程,C错误。静息电位的大小形成与K外流量有关,若降低膜外K浓度,膜内K外流量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细胞兴奋性减弱,D正确。答案D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21P2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完成下表:曲线分段膜的状态膜内外电位离子通道开闭离子移动AB极化(静息)外正内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至平衡BC去极化外正内负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Na内流CD反极化(兴奋)外负内正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Na内流至平衡DE复极化外负内正外正内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至平衡EF极化(不应期)外正内负NaK泵主动转运Na至膜外K至膜内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兴奋部位是A(用字母表示)。(2)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C和AB。角度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20169月名校协作)【加试题】下图表示在不同强度刺激下神经肌肉接点肌膜上测得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所示的电位传播至肌纤维内部,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若突触间隙中的K浓度急性下降,则甲图a点下移C.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D.增加刺激强度无法使乙图b点上升解析静息电位机理为K外流,K浓度下降,外流K增多,电位加大,a点下移。增加刺激强度不会改变Na内流速率,电位不变化。甲图所示刺激未达到阈强度,无法产生动作电位,而小电位是不能传播的。答案A2.(20167月嘉兴期末)(改编)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某时刻的膜电位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点相比,b点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小B.与c点相比,d点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神经纤维膜b点处于反极化状态D.神经细胞膜c点处于去极化过程解析由于曲线图的横坐标是距刺激点的距离,说明此图是动作电位的传导图,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所以曲线c点为去极化过程,而b点处于复极化过程,C错误,D正确。复极化过程(b点)中膜对K的通透性变大,K大量外流,A错误。去极化过程(c点)膜对Na的通透性变大,Na大量内流,而极化状态(d点)下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B错误。答案D1.Na浓度与膜电位曲线:(1)分析依据: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只有足够量的Na内流才会引起正常动作电位的形成。(2)实例分析: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b表示的是在低浓度海水中的电位变化,因为Na内流不足,所以形成的电位差较小,不能形成正常的动作电位,并且电位变化的时间也延迟了。2.K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静息电位由K少量外流造成的,若内外浓度差减小,则膜电位绝对值减小,但动作电位不受影响。3.区分动作电位产生与传导图:主要看曲线横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则曲线表示动作电位产生图(甲图);若横坐标为神经纤维上的距离,则曲线表示动作电位传导图(乙图)。无论是动作电位产生曲线还是传导曲线,曲线上超极化部分就是复极化后的部分,则另一侧就是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如下图示)考点二兴奋的传递根据下图兴奋的传递过程,回答问题:(1)过程: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2012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骨骼肌细胞通常具有多个细胞核,A错误。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B正确。突触后膜的表面积通常比突触前膜的大得多,这有利于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C错误。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小电位,这种小电位不能传播,只有大量乙酰胆碱分子作用后,小电位叠加产生的电位大于阈值,电位才能传播(即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答案B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23,突触的信号传递1.突触结构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的肌膜较厚,有皱褶,称为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称突触间隙。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每个小泡里面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2.信号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角度兴奋的传递1.(20167月温州八校期末)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能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会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方式的,不消耗ATP,B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就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虽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但此时K有较多在膜外,而Na有较多在膜内,需要通过NaK泵的主动转运将Na转运到膜外,将K转运到膜内,使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状态,可以传导新的动作电位,NaK泵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D正确。答案B2.(2017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B.突触1为该结构的突触前膜,突触2为突触后膜C.离子通道乙表示钠离子通道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解析乙酰胆碱和Gly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两者都是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1与突触2是两个不同的突触结构,从图分析突触1与突触2的突触前膜来自两个不同的神经元,而突触后膜是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B错误;已知突触2可以使突触后膜抑制,说明离子通道乙不是钠离子通道,因为钠离子内流会造成突触后膜去极化和反极化而兴奋,C错误;如果抑制Gly释放,突触2的突触后膜将没有电位变化,因此突触1引起的兴奋将会由A传导到B,而不是阻断兴奋传导,D错误。答案A1.兴奋的传递(1)化学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2)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2.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异常情况: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化学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化学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考点三动作电位的测量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外两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01610月浙江选考卷)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指针偏转先是向右,所以刺激点更接近乙,A错误;图中去极化的应是乙电极处,B错误;图中由于指针向左偏转,所以应是甲处发生了去极化,乙处于极化状态,C正确;K内流是逆浓度进行的,D错误。答案C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20、P21,电位测定的方法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从测量角度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实质都是以膜外电位为零,记录膜内电位,因此应按以下方法测量。(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2)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请在下图中绘出a点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答案角度动作电位的测量1.(2017衢丽湖舟四地模拟)下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按图示连接,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B.兴奋传到b处时,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C.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处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d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解析由于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一内一外,在静息状态下可测静息电位,而受刺激后可测动作电位,A正确。兴奋传到b处时,该处发生去极化、反极化,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B正确。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即反极化结束时,c处(膜内)Na浓度仍低于膜外,因为去极化、反极化时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的,反极化结束时,Na内流停止是因为内正外负的电压造成的,C错误。考虑兴奋传导过程,当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即兴奋到达b处,接下来其右侧d处将会兴奋,所以此时d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D正确。答案C2.(20173月绍兴模拟)下图表示在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电位变化时,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电表指针所处的位置情况,其中指针所处的位置不是偏转最大时的位置。下列关于这一时刻a、b处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刺激在a左侧,则a处膜外可能为负电位B.若刺激在a左侧,则b处可能处于反极化过程C.若刺激在b右侧,则a处Na可能从膜外扩散进入膜内D.若刺激在b右侧,则b处膜外K浓度可能高于膜内解析题图所示电表指针偏转情况说明电流方向由a到b,因此,a处膜电位为正电位,b处膜电位为负电位,A错误;若刺激在a左侧,电流由a流向b,说明b处电位为内正外负,处在反极化状态,B正确;若刺激在b的右侧,由于a处膜外为正电位,则a处K可能从膜内扩散进入膜外维持静息电位,C错误;细胞内K浓度始终高于细胞外K浓度,D错误。答案B1.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2.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时间:40分钟分数:100分)1.(2017绍兴一模)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后膜可以位于轴突处B.乙酰胆碱受体具有识别化学信号和离子通道的双重功能C.膝反射中,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兴奋的神经纤维与邻近另一根神经纤维之间可形成局部电流,使后者产生动作电位解析突触后膜主要是神经元的胞体膜和树突膜,也可以是轴突膜,A正确。乙酰胆碱受体具有识别乙酰胆碱分子,同时该受体又是离子通道,B正确。膝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正确。同一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可以形成局部电流,实现神经冲动的传导,D错误。答案D2.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可以判断刺激部位在乙的右侧,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A错误。中指针偏向乙,说明乙为受刺激的部位,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误。指针偏向甲,说明甲为受刺激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乙为极化状态,C错误。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都处于极化状态,D正确。答案D3.(2017金丽衢十二校)研究发现,老鼠处于不同特定地点时,大脑的海马体里会有不同的“位置细胞”被激活,同时大脑内嗅皮层里不同的“网格细胞”也被激活。这两类细胞共同组成了大脑内的综合定位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细胞未被激活时,Na和K不会进行跨膜运输B.两种细胞被激活时,膜外Na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两种细胞未激活时,细胞膜外Na和K多于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两种细胞被激活后,膜外Na大量内流,使膜内外Na浓度相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解析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也会有离子的跨膜运输,如K的外流形成静息电位,A错误。神经元受适宜刺激后,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膜外Na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这是通过离子通道的易化扩散过程,B正确。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其膜内外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外Na多于细胞膜内,细胞膜内K多于细胞膜外,C错误。神经元受适宜刺激后,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膜外Na大量内流,但由于电位的反向作用,Na内流过程很快停止,此时细胞膜外Na仍多于细胞膜内,D错误。答案B4.(2017嘉兴模拟)甲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图,乙中的、是神经元质膜上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转运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段的出现时转运蛋白活动导致的B.bc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开启导致的C.cd的出现是转运蛋白开启导致的D.ab段时的神经元质膜为外正内负状态解析分析甲图曲线,ab段为膜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需要转运蛋白协助,A错误。bc段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由钠离子内流形成,需要转运蛋白协助,B正确。cd段是静息电位恢复阶段,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需要转运蛋白协助,C正确。ab段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状态,D正确。答案A5.(2017宁波九校期末)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与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点将降低B.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C.图丙中,g接受f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解析图甲的a点代表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大小由K外流量决定,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细胞外Na浓度高,对静息电位绝对值大小没有影响,A错误。图甲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而图乙表示动作电位的传导,图甲中ab、图乙中的都表示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这时发生Na内流,B正确。由图丙判断,f是突触后膜,所以应当是f接受g传递来的化学信号,C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过程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ATP,D错误。答案B6.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B.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对K的通透性减小C.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的快速内流有关D.细胞膜通过通道蛋白开闭来控制离子通透性的大小解析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A正确;由图可知: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都是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的快速内流有关,C正确;细胞膜通过通道蛋白开闭来控制离子通透性的大小,D正确。答案B7.(20171月台州期末)如图是肌膜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离子通道同时也是信号分子的受体B.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可引起肌膜上全部离子通道的开放C.肌膜上钠离子内流引起的电位变化都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D.图示部位接受信号分子的刺激后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解析分析图中信息,当信号分子与通道蛋白结合,通道蛋白就打开,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膜另一侧,说明离子通道同时也是信号分子的受体,A正确。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导致通道蛋白(受体)打开,但没有打开所有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对离子的通透性是有专一性的,通道蛋白打开只会引起相应离子的转运,B错误。肌膜上钠离子内流引起的电位变化,只有这种变化超过阈值,才能引起肌膜上产生动作电位,并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引起肌肉收缩,C错误。图示部位接受信号分子的刺激后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即将信号分子代表的化学信号转变为肌膜上的电信号(电位改变),D错误。答案A8.(20173月嘉兴模拟)将一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1),在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解析如题图灵敏电流计的电极都接在膜外,在处刺激后,膜外为负的兴奋区将先后通过左侧和右侧电极,当兴奋区通过左侧电极时,电表记录到向下的曲线,当兴奋区通过右侧电极时,电表记录到向上的曲线。所以当刺激在处时,会产生向左右传播的兴奋区,由图可知向右传播的兴奋区将先到右侧电极,根据前面分析,电表将记录到向上的曲线,随后向左传播的兴奋区到达左侧电极,同理电表将记录到向下的曲线。综上所述,在处刺激后,电表将先记录到向上的曲线,随后将记录到向下的曲线,B正确。答案B9.(2017温州十校)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元C.传入神经元和效应器 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解析由表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反射中枢左后肢”、“左后肢反射中枢右后肢”、“右后肢反射中枢右后肢”、“右后肢反射中枢左后肢”。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元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反射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反射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反射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反射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答案C10.(原创题)【加试题】在某神经纤维的a、b两处膜外分别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的两极,在“”给予刺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神经冲动处于a点时,a处的钠通道可能处于关闭状态B.兴奋从a向b传导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是baC.若增大刺激强度,则电表的读数相应增大D.若刺激点换到ab中央,电流计将只发生一次偏转解析当神经冲动处于a点时,发生复极化时,a处的钠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兴奋从a向b传导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b;若增大刺激强度,电表的读数不变;若刺激点换到ab中央,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A11.(2017浙江五校联考)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E需要受体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解析图中显示,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膜摄取NE是跨膜运输,并不是与受体结合,不能传递兴奋,A正确。NE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E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进行的,不需要受体,B错误。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的释放,从而维持突触间隙中NE浓度的稳定,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NE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实现信息传递,D正确。答案B12.(2017温州选考模拟)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上神经肌肉接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可以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B.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变化C.更多的乙酰胆碱引发肌膜产生更大的动作电位D.人体内骨骼肌收缩必须依赖于神经末梢的兴奋解析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即神经肌肉接点的前膜)可以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A正确;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通道蛋白通透性发生变化,B正确;一定量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但更多的乙酰胆碱不会引发肌膜产生更大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大小由钠离子内流量决定,C错误;人体的骨骼肌通常是反射弧的效应器,其收缩必须依赖于神经末梢的兴奋,D正确。答案C13.(2017温州模拟)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在静息状态下也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自发释放,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前膜B.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C.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绝对值变小D.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不能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解析乙酰胆碱以胞吐方式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A错误。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该受体也是离子通道蛋白,所以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绝对值变小,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但由于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微小的电位变化不能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B、C、D正确。答案A14.(2017稽阳联考)下列甲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为灵敏电表,电表的电极均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为突触。若在处给予适当刺激,下列与之有关的变化过程中,叙述错误的是()A.膝反射弧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反射弧B.、处的电表均能测到电位变化,且电表指针的偏转状况相同C.中测得的电位变化可用丁图表示D.丙图a处所示电位的形成是由于膜上K通道打开造成的解析膝反射弧是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的,是一种二元反射弧,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向传递,在处给予刺激,在、处均能测到电流变化,在处电表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由于电表两极均在膜外侧,电表数据变化可用丁图表示,处只能偏转一次,B错误;C正确;丙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由于传导方向向右,在a处的数据表示此处电位正处于复极化过程,是由于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造成的,D正确。答案B15.(20171月杭州期末)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B.CD段正离子与Na通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 mVD.F点后,腓肠肌的细胞膜不一定去极化解析结合动作电位产生(如下图,字母所代表的点与题图对应)过程以及题目信息,曲线AC段(内向电流)发生了Na的大量内流,应当对应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该段Na的大量内流是通过Na通道,是易化扩散方式,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同样,曲线CE段(外向电流)发生了K的大量外流,应当对应复极化过程,K的大量外流是通过K通道进行的,B错误。图中C点应当对应动作电位曲线的峰电位最高点,此时膜内电位高于膜外,所以记录的膜内电位大于零,C正确。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腓肠肌的细胞膜是神经肌肉接点中的突触后膜,F点时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已经产生。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之后,乙酰胆碱释放作用于腓肠肌的细胞膜(突触后膜),腓肠肌的细胞膜去极化,D错误。答案C16.(2017杭州模拟)如图表示在一条神经纤维的箭头处提供一个足够强的刺激,兴奋进行双向传导,下列能表示该刺激发生后的某一时刻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侧的电位的是()解析一条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兴奋区,接着兴奋将向两侧传导,在刺激后的某个时刻将出现如下图的情况,其中A区表示兴奋已经过去,而B和C区是兴奋将要到达的区域。我们注意左侧和右侧兴奋区,和对应区域将出现去极化,造成两兴奋区向两侧(即B和C)传导,而和对应区域复极化完成,A正确。答案A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