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五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659160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五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五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五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展示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0页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目标(1)现状: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目标: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我国人口发展目标是: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3)环境污染加剧。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类型主要成因全球气候变化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水资源短缺人口多,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酸雨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土地荒漠化植被的破坏海洋污染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2.特点:全球性。3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四、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层次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2)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3)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2)易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1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3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4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6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4个易混易错点(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体现生物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3)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4)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考点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核心考点通关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的、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3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2)实例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等。(3)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4)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4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特别提醒(1)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淡水湖泊和江河中由于氮、磷元素污染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暴发,叫作水华。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情况,叫作赤潮。这样的水体污染会使渔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使邻近地域人们的饮水安全受到直接威胁。(3)解决水体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污水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通常的办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题组突破演练题组人口增长及对环境影响分析1.如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解析: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应该表现为曲线b;“S”型曲线具有K值,若K值为110亿,则K/2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J”型曲线无K值,但在资源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答案:A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人口增长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从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多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其他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人口增长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解析: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人口增长会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而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有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因而就会使人口继续增多,A正确;人的很多种需求,都会随人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正确;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等,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D正确。答案:C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BC D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答案:C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核心考点通关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成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DNA(基因)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们还不清楚的但肯定具有的巨大的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一个基因库就消失了,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代观点:两避免、两坚持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5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引发的危机(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侵入种。(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种群的“J”型增长。题组突破演练题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4(2017江苏扬州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解析: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并非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正确。答案:C5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而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大熊猫这个物种,保护大熊猫这个物种所特有的基因,因此,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错误。答案:B考点三生物在环境污染过程中的净化作用核心考点通关1无机N、P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2)引发的后果:“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发生。2生物净化作用(1)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公顷柳杉每个月可吸收60 kg SO2;第二是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第三是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如悬铃木(法国梧桐)、橙、圆柏等。(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净化作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水体受生活污水污染后河流的自净过程)。3河流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自动净化曲线分析(1)有机物的变化:在污水注入点有机物达到最高,然后在细菌的作用下,逐渐减少。(2)好氧性细菌的变化:随着污水的注入迅速增加达到最高值,随着有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也逐渐下降。(3)溶解氧的变化:随着好氧性细菌的大量繁殖逐渐减少,随着藻类的增加而逐渐增多。(4)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数量逐渐增加,随着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5)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4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若水中富含N、P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若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题组突破演练题组一水污染的原因分析6(2017河北保定调研)近年来保定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关于此生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成此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B此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藻类的大暴发,是由于氮、磷元素过多,藻类不是外来物种,A错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水生植物丧失阳光和生存空间而死亡,以植物为食的水生动物随之死亡,故此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B正确;由于水中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造成藻类暴发,C正确;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在水体中增多,将会减少水体中的藻类,使其他生物得以生存,因而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答案:A7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ABC D解析: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与乙、甲与丙、乙与丙的自变量分别为N、P等矿质元素、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种类。所以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可通过观察丙池中水体的变化来验证;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答案:A题组二水污染的净化作用分析8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要想提高生物多样性,应该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合理搭配,A项正确;如果使用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人为提高的,D项错误。答案:D9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水、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回答:(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解析:(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在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标。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生物群落(2)核酸高(多)(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4页练全国高考真题知考查重点1(2016高考江苏卷)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解析: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答案:B2(2015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环境条件长期选择的结果,故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由于缺乏其天敌而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比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更易发生病虫害。答案:A3(2015高考广东卷)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pH5.8(对照)4.03.02.0桃树2.20(100)2.19(99.55)2.13(96.82)1.83(83.18)蜡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木樨1.07(100)1.07(100)1.05(98.13)0.96(89.72)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色。酸雨中的SO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解析:(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其中扩散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其呈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光反应中促进H和ATP的形成,其中H和ATP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C3,生成(CH2O)。(2)据表可知,表中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不同种植物,另一个是不同pH,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分析表格得出的结论有:随着pH降低,三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都减少,且受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不同pH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木樨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最小;在pH相同的情况下,木樨叶绿素含量受的影响最小,蜡梅叶绿素含量受的影响最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影响到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1)类囊体薄膜(基粒)黄绿ATP、H、(O2)C3的还原(2)逐渐增强不同植物对相同pH的酸雨的耐受程度不同,木樨耐受能力强于桃树和蜡梅在相同的pH条件下,蜡梅的叶绿素含量受影响最大(3)抵抗力生物的种类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4(2012高考广东卷)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促使其释放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注:K0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解析:(1)机体大量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该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2)罗非鱼在放养的早期,空间和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放养FNE后,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数量减少,最后稳定在K2左右。(3)罗非鱼是杂食性鱼,既能以藻类为食,也能以浮游动物为食。答案:(1)升高垂体抗利尿激素(2)“J”bK2(3)如图产毒藻浮游动物杂食性鱼类(罗非鱼)FNE练各地市模拟知命题热点5(2017湖北武昌调研)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潜在的使用价值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并非禁止,A错误;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错误;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作用更大,D正确。答案:D6(2017东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不允许人们随便进入,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B错误;迁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D正确。答案:D7(2017吉林普通高中摸底)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种群数(种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19832490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很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土壤污染物浓度越高,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越小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解析: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个体小,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丰富度,A错误;距离污染河流越近,污染物浓度越高,据图表可知,离污染河流越近,动物的类群数越少,B、D正确;农田受到污染,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减少,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答案:A8(2017江苏四市模拟)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析: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对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A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改变有害昆虫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从而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濒危动物精子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的基因,因此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因此减少人类干扰,被破坏的湿地可依靠自然恢复,D正确。答案:A9(2017湖南七校联考)据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湖南省的外来物种入侵种类已达97种,全球公认的16种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中,湖南有11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刚刚引入时,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呈_增长。原因是_。由于互花米草入侵,当地的物种丰富度将_(填“增加”或“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改变。(2)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培育后(用其处理城市污水中的重金属)引入我国后迅速扩散,目前洞庭湖区很多养殖户养殖克氏原螯虾。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上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_。(3)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_。解析: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的灭绝。生物富集现象:一般食物链上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1)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说明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原因是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由于互花米草入侵,当地的物种丰富度将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般食物链上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3)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异地保护。答案:(1)“J”型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降低(2)高(3)异地保护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5页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答案:D2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A大规模围湖造田B严格控制污染源C清理河道淤泥 D建立污水处理厂解析: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答案:A3在某市的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解析:用海水灌溉,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A正确;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并不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该蔬菜可在盐碱地种植,减少对耕地的需求,C正确;海水中含充足的无机盐,减少了化肥用量,D正确。答案:B4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目前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C项错误。答案:D5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出现缺粮的现象。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A两项 B三项C四项 D五项解析: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带来了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合理地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解决粮食问题。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和多用农药、化肥等措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正确,答案选B。答案:B6(2017四川绵阳诊断)发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荒漠和贫瘠土壤中,因被大量采挖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植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植物B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四条色素带C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解析:发菜虽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发菜的色素与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不同,不一定是四条色素带;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就地保护。答案:C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B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自然气候的特点,此为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C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提高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D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解析:选项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调节气候的特点属于间接价值。选项C,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选项D,栖息地受到破坏后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答案:A8.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N、P元素造成的,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A正确;丙为消费者,若没有丙,更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答案:D9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做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改造前优势物种是陆生植物,而改造后优势物种是水生植物,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正确;改造前植物的种类是20种,改造后是30种,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到25%,可改善该区域的小气候环境,C正确;改造的目的是改善气候条件,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D错误。答案:D10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约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解析:图甲食肉动物为第三营养级,食草动物为第二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A正确;DDT沿食物链进行富集,因此最高营养级体内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B正确;图乙中,人类可食用植物,此时处于第二营养级,C错误;城市生态系统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起决定作用,D正确。答案:C1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性,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解析: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有外部有机物和能量地输入,A错误;在此过程中人们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而种植了大量的芦苇,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植物无法吸收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首先要靠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利用,D错误。答案:B12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解析:基因的多样性越大,适应环境的类型越多,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机会越大,A正确;群落演替的趋势是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故演替顺序一般为acdb,B正确;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作用导致汞的含量越高,C正确;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除与这四个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关外,还与它的K值有关,故b种群种内斗争不一定最激烈,D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7湖北八市联考)下面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态,还要引进_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2)敞开式的污水处理塘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净化污水,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_、_。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_。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的。(3)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_,它们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_(填成分)。解析:(1)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和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控制藻类需引入相应的捕食者。(2)图中显示对流入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吸收进行的。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N、P元素,因为被藻类吸收,故含量减少。(3)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答案:(1)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以藻类为食的动物(2)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N、P自我调节能力(3)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分解者14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2000年之前是沿岸城市工业排污的主要渠道。2001年沈阳境内37处排污口被切断,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降解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从2006年起,沈阳每年都会向浑河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虾、螺等生物,以改善生态环境。但违反“禁止捕鱼”的行为也时有出现。专家指出:浑河鱼不宜食用,因为部分鱼体内生存着一种乳白色小虫即“日本鱼怪”,它会使鱼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会使鱼丧失生殖能力,但“日本鱼怪”可以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2)在排污口的下游,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出生态系统的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_,使_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6)“日本鱼怪”与鱼的关系为 _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日本鱼怪”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具有_价值。解析:(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浮游植物数量较少,光合作用产生的O2少,同时,由于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需氧型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大量减少。(2)由于上游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下游水中的无机盐含量大大增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加快了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速度,加快了物质循环。(4)河流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可以增加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使食物链(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6)“日本鱼怪”与鱼为寄生关系,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的直接价值。答案:(1)浮游植物数量少产生O2少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或答“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降解后产生的大量无机盐(3)物质循环(4)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5)生物多样性(或答“生物种类”)营养结构(或答“食物网”)(6)寄生直接15(2017山东青岛质检)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_。决定朱鹮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统计朱鹮种群数量2 200只,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_。(3)如图为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若有750 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_,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生理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中。(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_,生物发生进化。解析:(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朱鹮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公式推导:繁殖一代,2 200(1m),繁殖两代,2 200(1m)2,以此类推,繁殖n代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2 200(1m)n。(3)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包括浮游动物、小鱼、泥鳅。最多能使朱鹮增重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选最短食物链:75020%20%30 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CO2形式释放到无机环境。(4)“炫耀”的方式求偶是一种行为信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1)就地保护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2 200(1m)n(3)浮游动物、小鱼、泥鳅30 kg自身的呼吸作用(4)行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