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645486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0-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0-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全国卷II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2(2019北京卷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解析】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C。3(2019天津卷T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答案】C【解析】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4(2019江苏卷T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C。5(2019江苏卷T2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BCD【解析】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6(2019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答案】B【解析】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7(2019浙江4月选考T3)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具有多样性B生物具有遗传性C生物能定向变异D生物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不同的生物组成所需的细胞数量和种类均不同,故生物具有多样性,A选项正确;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的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从而体现了一定的遗传特性和特征,故生物具有遗传性,B选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选项错误;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生物具有统一性,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8(2018海南卷T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 【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9(2018浙江卷T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10(2018海南卷T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11(2018海南卷T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12(2017海南卷T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13(2017江苏卷T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14(2017江苏卷T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15(2016全国卷IIIT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蝉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16(2016江苏卷T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17(2016全国卷IT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正确;能量不能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正确。18(2015福建卷T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19(2015新课标卷T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20(2014天津卷T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21(2014江苏卷T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富营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是单向的,所以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所以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故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故D项正确。22(2014海南卷T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如CO2、无机盐等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化能自养型生物,因属于生产者,D错误。23(2014海南卷T17)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B【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故选B24(2014海南卷T1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答案】B【解析】一般春夏季水不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25(2014江苏卷T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 , 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 ,故B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正确。26(2013广东卷T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27(2013四川卷T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C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28(2013上海卷T18)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答案】B【解析】大熊猫只有一个物种,不存在物种多样性,A错误;蛋白质大部分无区别,说明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遗传物质差异很小,正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B正确;根据题干无法推测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C错误;根据题干无法推测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D错误。29(2012浙江卷T5)右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的生物可形成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捕食链,且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在某一范围内变化,即围绕着K值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受到植物及其天敌数量的制约,相互之间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30(2012江苏卷T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ACD【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31(2011浙江卷T5)是调查某野山羊种族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 ,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B【解析】以存活数量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绘制的曲线即存活曲线,A正确;种群的存活曲线有三种,分别是凸形,对角线形和凹形,从数值看,该曲线类型属于凸型,早期死亡率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B错误;该野山羊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其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属于相对比较高等的动物,故C正确;根据题目表中数据分析,早期死亡率较低,反映出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故D正确。32(2011福建卷T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答案】A【解析】A、如该图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丙到甲的箭头为(CH2O);A正确;如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 B错误;如该图代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 C错误;如该图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D错误。33(2011海南生物卷T2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答案】A【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B错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C错误;与C选项同理,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34(2011海南生物卷T22)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 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A错误;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因此鸟类的种类将减少,B错误;在一段时间内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C错误;物种数量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正确。35(2011江苏卷T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A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这不是一个群落的内部空间上的配置,而是许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B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错误;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36(2011江苏卷T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答案】B【解析】互花米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竟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属于生物入侵,A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竟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正确。37(2010山东卷T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答案】C【解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其/一般高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未获取量)的值一般为10%-20%。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大小无法比较。/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38(2010全国卷T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 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39(2010江苏卷T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借助食物结构改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吃肉时人的营养级比吃素食时的营养级高,因此能量消耗多,消耗的粮食多。40(2010浙江卷T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选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答案】A【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谛增长。41(2010江苏卷T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及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正确先项为D。42(2010全国卷T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答案】C【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热带雨林气温较高,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有机物不易积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碳进入到生物群落中,通过呼吸作用把体内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43(2010北京卷T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解析】自然界生物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特别是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来说是逐渐增多的;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生物种类、数量、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44(2010江苏卷T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C项中其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45(2019全国卷T31)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1)果树AC 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解析】(1)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故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是捕食关系,故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为: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2)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的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3)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即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其传递给害虫的信息为化学信息。Y可以诱杀害虫B中的雄性个体,破坏B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46(2019全国卷IIT31)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答出2点即可)。(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答案】(1)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解析】(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2)依题意可知:甲、乙两瓶中只有生产者,A值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初始O2含量;甲瓶O2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BA呼吸作用耗氧量;乙瓶O2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放氧量,所以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即 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即 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AB呼吸作用耗氧量,即 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耗氧量。47(2019天津卷T7)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据表回答:(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答案】(1)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互利共生(2)间接(3)围封禁牧(4)强【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土壤全氮增加量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豆科植物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养料,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即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它们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2)生物多样性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通过题意分析可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三种恢复措施中禁牧草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且节肢动物个体数较多,因此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围封禁牧措施。(4)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48(2019江苏卷T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填序号)。空间分布迁入率互利共生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2)大型真菌、跳虫无机盐、CO2、H2O(3)水平(4)(5)c a-b【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即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因此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基本特征,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5)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49(2019浙江4月选考T29)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_。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_层被分解者分解。(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_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_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增长方式恢复。【答案】(1)生物放大底泥(2)富营养化正反馈(3)自然增长率(4)逻辑斯谛(或S形)【解析】(1)药物A投放入湖泊水体中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集中到食鱼鸟类体内,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水生群落中存在分层,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2)藻类种群大爆发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种群爆发,与鱼类争夺氧气,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导致进一步恶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的作用为正反馈;(3)鱼类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会导致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50(2018北京卷T31)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