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3讲 免疫调节学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642143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3讲 免疫调节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3讲 免疫调节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3讲 免疫调节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3讲免疫调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1(必修3 P40拓展题改编)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这是因为人们对捐献骨髓的认识存在误区,下列对捐献骨髓的说法,错误的是()A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D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答案:D2(深入追问)(1)溶菌酶只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吗?提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都起作用。(2)能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细胞分别是什么?提示:浆细胞,T细胞。1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感知考题】(2017武汉模拟)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和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和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全面认识免疫细胞与免疫物质(1)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2)免疫活性物质有的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有的则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3)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4)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跟进题组】 命题1免疫系统的功能1(2016高考上海卷,17改编)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具有免疫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涉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BC D解析:选B。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命题2免疫细胞的综合考查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改编)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解析:选D。A项,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B项,细胞免疫中,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致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项,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者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D项,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改编)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选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项错误、C项正确。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也随淋巴液进入血液,故B项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出膜方式为胞吐,故D项正确。与免疫细胞有关的2个易混点(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 命题3免疫细胞作用机理的实验探究4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细胞的作用解析:选D。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5(2016高考海南卷,27)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这一细胞器_处理。(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_(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_。解析:(1)致病菌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第一道防线,即皮肤、黏膜。(2)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3)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答案:(1)皮肤、黏膜(2)溶酶体(3)不能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体液免疫(1)过程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细胞或物质a吞噬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抗体。(2)浆细胞的来源:B细胞或记忆细胞。(3)结果: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体液免疫过程一吞(吞噬细胞)、二T(T细胞)、三B(B细胞),牢牢将(浆细胞)你记忆(记忆细胞)。3细胞免疫(1)过程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细胞或物质eT细胞,f.效应T细胞。(2)效应T细胞的来源:T细胞或记忆细胞。(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吞噬、消灭。1(必修3 P37图215改编)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解析:选C。吞噬细胞有识别抗原的作用,T细胞和B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M细胞为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E细胞(浆细胞);E为浆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效应T细胞具有该功能;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抗原结合,因此能阻止入侵机体的病毒在体液中的传播。2(深入追问)(1)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提示:吞噬细胞、T细胞。(2)效应T细胞能直接杀死靶细胞吗?提示:不能。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3)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怎样清除细胞内的病菌的?提示:先通过细胞免疫将隐藏病菌的细胞破坏,使抗原(病菌)无藏身之处,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 突破1结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之间的联系模型完成下表两种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核心细胞B细胞T细胞分泌物质特异性抗体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免疫时间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过程缓慢,所需时间长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关系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因此两者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突破2结合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分析(1)比较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反应初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概念机体在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特点抗体产生速度较慢,导致免疫过程较慢比初次免疫反应速度快,产生抗体量多,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2)记忆细胞的特点: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1抗原与抗体的界定(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2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分析(1)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若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部分保留。(2)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3)浆细胞(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自于B细胞(T细胞)。(4)由B、T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细胞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有关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6)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感知考题】(2016高考全国卷乙,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即可导致乙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使动物乙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能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接种甲疫苗后体内形成的记忆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病毒甲,当机体再次被病毒甲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甲杀灭清除,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都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产生囊泡,而且都需要消耗能量。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1)下列物质或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有;细胞特异性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糖蛋白。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抗体(2)体液免疫中产生浆细胞的途径有三条:第一条: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第二条: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第三条: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跟进题组】 命题1抗原、抗体与淋巴因子辨析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选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2(2015高考全国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析:选D。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B项,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C项,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D项,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命题2免疫类型分析3(2017山东日照一模)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表示抗原,表示物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B人体内的细胞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是T细胞,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分泌解析:选D。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4(2017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联考)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和都有分泌功能,物质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BA细胞能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C若某小鼠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D图示细胞只能来自于细胞或细胞解析:选A。细胞和分别代表T细胞和浆细胞,可分别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物质(抗体)不能进入靶细胞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A正确;A细胞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也可发挥作用,B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影响T细胞的产生,没有T细胞的小鼠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C错误;细胞是记忆细胞,除来自于细胞或细胞外,也可来自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5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解析:选C。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免疫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考查6(2017吉林长春模拟)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解析:选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垂体细胞的代谢,但是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相同受体,故推断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1免疫失调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连一连2免疫学的应用包括疫苗、检测人体组织内的抗原、器官移植等。3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1)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 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2)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3)预防:拒绝毒品,洁身自爱。1(必修3 P36资料分析改编)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死亡率极高,是因为HIV破坏了人类的()A免疫功能B生殖功能C生育功能 D基因结构答案:A2(深入追问)为什么预防接种要多次注射疫苗?提示:通过多次注射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1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2)病理: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机理如下:(3)区别: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体液免疫的抗原有大分子性,而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体液免疫的抗原对所有人都是抗原,没有个体差异性;而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只针对某些人是过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与预防(1)艾滋病病毒HIV遗传物质:RNA。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合成场所:主要是T细胞内(T细胞核内进行逆转录和转录,T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特点:因为遗传物质为RNA,所以该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感知考题】(2015高考全国卷,40)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以其作为模板,在_的作用下合成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解析(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要想获得相应的目的基因,应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或DNA)。(2)目的蛋白注入机体后相当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进行体液免疫,由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分泌蛋白),由于该抗体能与目的蛋白(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以可通过抗体检测出有无目的蛋白,从而确定体内有无HIV。(3)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或T淋巴)细胞,从而降低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癌细胞在机体中属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跟进题组】 命题1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1(高考海南卷改编)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选D。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心脏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2(2017河南安阳一调)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解析:选B。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命题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3(2016高考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解析:选D。因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故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HIV有高度变异性,发生变异后原疫苗失去预防的作用,故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抗原),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C项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可产生免疫应答形成抗体,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应用4(2017安徽池州二模)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该DNA疫苗()A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C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D制成的该DNA疫苗结构应包括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解析:选D。DNA疫苗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其上基因编码的产物可以作为抗原,A错误;疫苗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会增多,细胞周期缩短,B错误;相应抗体与该DNA疫苗的编码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核心体系构建填空免疫器官防卫皮肤、黏膜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等体液免疫规范答题必备1.免疫系统的三个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系统的两个作用(1)防卫(2)监控、清除: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3.免疫的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这些细胞除吞噬细胞外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1)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2)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5.三种免疫失调病(1)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攻击引起。(3)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课时作业1(2016高考海南卷,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选B。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可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项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错误。2(2015高考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选C。A项,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起到了疫苗的作用,属于抗原。B项,第一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并不是病原菌诱导鸡产生抗性变异。C项,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的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D项,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同样发生特异性免疫,但由于未注射过“疫苗”,其体内没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产生得较慢、较少,导致其死亡。3(2017常州市统考)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解析:选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4(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调)麻风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侵入人体后,不会发生()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麻风杆菌B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攻击麻风杆菌的宿主细胞解析:选B。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麻风杆菌,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A不符合题意;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化增殖,B符合题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不符合题意;麻风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将麻风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D不符合题意。5(2015高考北京卷,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析:选D。A项,接种乙肝疫苗后,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B项,抗体具有特异性,乙肝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C项,抗体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不是裂解乙肝病毒。D项,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先天性免疫还是获得性免疫都具有特异性B吞噬细胞既参与先天性免疫又参与获得性免疫C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D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等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解析:选B。先天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溶菌酶不仅可以由免疫细胞分泌,还可以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分泌。7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解析:选A。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的方式是胞吞,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此图表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能力,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8(2017江苏盐城中学月考)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个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时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B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能力降低C图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解析:选A。图甲中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进行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图甲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能力降低,B错误;图乙d处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9(2017江西赣州模拟)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解析:选C。分析图示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欲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应该使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抑制免疫反应,A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错误。10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解析:选C。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A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D错误。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改编)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解析:(1)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经过抗原的刺激后,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淋巴B抗体12(2017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解析:选B。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13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表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细胞和均是T细胞,细胞是效应T细胞B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S蛋白C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与细胞细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D图乙是用50 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解析:选C。据图可知图甲中细胞和均是T细胞,细胞是效应T细胞,A正确;树突状细胞是吞噬细胞,其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S蛋白,B正确;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是浆细胞,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细胞是效应T细胞,细胞膜上有受体,C错误;图乙是用50 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D正确。14(2016高考北京卷,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刺激机体产生_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图1(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图2(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图3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组别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_对照组1_对照组2同同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_。解析:(1)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据图1可知一定血浆稀释度范围内甲血液中的抗体浓度显著高于乙,故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3)图2中纵坐标为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感染率越低,说明单抗抑制效果越好。(4)要确定单抗A、B与EVGP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实际就是确定两种单抗是否能同时与EVGP结合。由图3可知需要先后加入未标记的抗体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题干提示选填A、B和无关抗体,可确定实验组和分别为A和B(或B和A,原理及结果相同,只讨论一种),则对照组2中荧光标记和未标记的都是B抗体,存在相同的结合位点,对照组1中和分别为无关抗体和B抗体,不存在相同的结合位点。根据题意,若单抗A、B与EVGP的结合位点不同,则预期结果是实验组荧光值与对照组1无明显差别,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该小题为半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系列研究提供EV病治疗的思路,只要答案合理即可,有两个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一个是题干直接给出的单抗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另一个是教材中单抗的应用之一是制备靶向药物。答案:(1)抗原特异(2)甲(3)和(4)方案一: B, A, 无关抗体, A方案二: A, B, 无关抗体, B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