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分层检测案17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第二册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601680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分层检测案17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分层检测案17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后分层检测案17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分层检测案17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合格考全员做】1我国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A金鱼自身变异演化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金鱼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果解析:人工选择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对生物进行选择,结果在短期内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新品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应是一致的。答案:C2人工选择能选育出良种,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选择基础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解析:无论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必须建立在生物之间有性状差异(即变异),并且被选择的性状可以遗传的基础上。答案:B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繁衍后代的需要D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公鹿的祖先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公鹿鹿角发达,有的不够发达,这种差异在公鹿争夺配偶的生存斗争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具有发达鹿角的公鹿得以夺得配偶繁衍后代,而鹿角不够发达的公鹿在争夺配偶的斗争中被击败,不能获得配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进化,就进化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公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4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慢,分析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缓和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少 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解析:环境的简单或复杂对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稳定的环境中,非变异个体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新物种的产生缓慢;若环境变化大,非变异的个体会逐渐失去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有些变异的个体因适应变化的环境而在生存斗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速度较快。与陆地相比较,海洋环境相对稳定,所以海洋生物进化的速度较陆地生物的慢些。答案:A5日本有一种鹰仅存十几只,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于环境改变导致雌鹰产的卵壳薄而脆,孵化难以成功。解释这种现象可用()A定向选择 B生存斗争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不利变异则逐代被淘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日本这种鹰产的卵壳薄而脆,孵化难以成功而濒临灭绝,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具体体现。答案:C6下列哪项事实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A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的昆虫B人类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反而使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C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突然出现大量新物种的化石,而这些物种的形成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个渐变的过程,而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恰恰是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答案:C7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这是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D这是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解析: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变异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能使生物产生某种变异。答案:C8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病毒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解析: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并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只是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答案:C9枯叶蝶的翅膀颜色和形状极似枯叶,这种拟态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再变异的结果D人工选择后再变异的结果解析:拟态属于生物的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后,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答案:B10根据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科学家在对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的DNA分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张黑猩猩和大猩猩应该和人划分到一个分类属性,分析结果如下:在上述四种类人猿中,长臂猿与人类DNA分子相差最大,猩猩次之,而黑猩猩与人类DNA分子相差较小,并且小于黑猩猩和大猩猩之间DNA分子的差别。(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四种类人猿在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分开最早的是哪种?次之是哪种?分开最晚的是哪种?(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战争不断爆发,资源被疯狂掠夺,环境污染严重,森林遭到砍伐,使黑猩猩和大猩猩濒临灭绝。试从“人猿同祖”谈起,说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猿类。解析:(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DNA分子的差异可以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DNA分子相差越大,说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DNA分子相差越小,说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2)人类的聪明才智,使人类从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影响到整个生物圈,而与我们同祖先的现代类人猿,却由于种种原因,数量日益减少。人类应当视类人猿等各种野生动物,同人类自身一样,它们都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对于人类的近亲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人们应当加强保护,善待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答案:(1)长臂猿与人类分开最早,猩猩次之,分开最晚的是黑猩猩和大猩猩。(2)我们应该保护猿类的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战争,减轻对猿类的危害。【等级考选学做】11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解析: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一代时间之后的性状是无法判断的,子代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答案:C12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解析:生物的高繁殖率、低成活率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目急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生物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达尔文用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答案:B13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解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答案:C14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的个体。(2)在消灭害虫的方法上,从实验结果上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_;_。(4)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蝇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方面)的证据。解析:(1)(2)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处理后效果不同,电离辐射处理后效果更好一些,杀虫剂处理后害虫数量还会上升,原因是害虫中原来有对杀虫剂具有抗性的个体,经杀虫剂选择后保留并大量繁殖,使种群数量上升。(3)电离辐射后导致了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由图二所示可以看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够产生新的等位基因。(4)由于丙蝇的DNA分子单链中与甲蝇的DNA分子单链中能够互补的碱基较多,所以可判断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答案:(1)具有抗药性(2)电离辐射处理效果比杀虫剂好,若杀虫剂处理时间过长,则害虫种群抗药性逐渐增强,其数量还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4)丙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素养达成练】15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等量的多组,每组再分为等量的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表明抗性低,反之则表明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1)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_。(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的结果。(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DT的关系是_。(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5)简述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解析:对自然选择的理解要明确:生存斗争是动力,是外因;变异和遗传是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定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适者生存。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可知家蝇的个体存在着抗性的差异,而DDT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多次的重复实验,实际上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最终存活率的提高表现为适者生存。答案:(1)96%(2)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长期选择(3)生存斗争(4)选择(5)家蝇抗性的产生,符合达尔文的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进化论。家蝇的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有的抗性强,有的抗性弱。经DDT处理进行的选择(因A、B为同组),就把抗性强(适者)的个体选了出来。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家蝇中选出了具有强抗性的个体(尽管B组从未接触过DDT),可见,家蝇抗性的产生是选择的结果。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