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堂互动探究案2 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597675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堂互动探究案2 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堂互动探究案2 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堂互动探究案2 生态系统的功能(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互动探究案2 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突破素养达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国考5年4考)(全国卷:2016全国卷、;2015全国卷、;地方卷:2018海南卷;2016四川卷;2015福建、四川、海南、江苏卷;2014天津、山东、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1)概念理解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2)能量流动图解考问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能量来源(2)能量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考问3生态金字塔分析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续表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特殊形状无极少考问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不能逆转;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逐级递减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研究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考问5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的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被分解者利用。(3)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考问6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100%。考问7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1)如食物链ABCD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题组跟进】高考题组研考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考查12016全国卷,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B22015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项错误。答案:D32015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7804 2007 980(Jm2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B正确;因不知太阳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无法计算,C错误;人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答案:B4经典高考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答案:C能量流动的综合考查5经典高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田鼠的同化量是7.50108J/(hm2a),鼬的同化量是2.25107J/(hm2a),故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3%。(2)设1 hm2的范围内种群数量为M,则,M80。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则估算值M偏高。(3)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田鼠和鼬都属于恒温动物,进行呼吸作用用于维持体温需消耗大量能量,还有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由题意可知,通过信息传递,鼬和田鼠的数量基本稳定,可见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互动探究据上题表格中数据推算随鼬粪便流失的能量是多少?这部分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包含于表中哪一数据中?提示:鼬粪便中的能量鼬的摄入量鼬同化量2.441072.251071.9106(J/hm2a),此部分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应包含于表中田鼠同化量中。题后归纳以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图解如下: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2)同化量呼吸量生长、发育、繁殖量。(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模拟题组预趋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2019湖北武昌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A散失在环境中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后,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在环境中,A正确。答案:A22019豫北名校联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解析: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答案:D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32019安徽皖江模拟如图所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f、g、h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单位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e)/a100%B该图示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物质循环特点C绿色植物都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有的消费者可属于不同营养级D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解析: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a100%,A错误;该图示只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但不能体现出物质循环特点,B错误;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有的消费者为杂食性动物,可属于不同营养级,C正确;顶级消费者没有下一级消费者,因而其同化的能量就不可能通过下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流向分解者,D错误。答案:D42019福建莆田一中高三模拟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正确的有()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 950万kJ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约为20%Ab和c Bc和dCb、c、d Da、b、c、d解析: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由大到小依次是、,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a错误;种群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5 450万kJ,而由于题中没有给出流向分解者能量,因此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也无法求出,b错误;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c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3.015.020%,d正确。答案:B关于生态金字塔的考查5高考改编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 ,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B。答案:B6创新题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同化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图中代表生产者,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和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国考5年1考)(全国卷:2016全国卷;地方卷:2018浙江、天津卷;2016江苏卷;2015海南、江苏卷;2014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2)生物群落中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实现的。考问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考问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图示易错警示与物质循环有关的两个注意点(1)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2)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题组跟进】高考题组研考向物质循环基础知识的考查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全国卷,T5A ()(2)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2016江苏卷,T20B()(3)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2015海南卷,T22A()(4)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江苏卷,T10D()(5)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2013天津卷,T3A()(6)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010海南卷,T23(1)()(7)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010全国卷,T3D()(8)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2010广东卷,T26(4)()高考VS,教材高考溯源以上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3 P101,考查点侧重碳循环,把握碳循环的来路与去路是解题关键。即时对练(必修3 P101图511改编)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D提高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解析:从图中看出,A为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BC;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也具有全球性;提高过程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会破坏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答案: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综合考查22018浙江卷,29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解析:(1)题图显示:A、B、C、E均有箭头指向D,说明D表示大气中的CO2。A、D之间是双向箭头,A、B死的有机物可被C利用,说明A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进而推知:B是消费者,E为化学燃料的燃烧。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冬季旺盛,使夏季大气中CO2的含量低于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体内的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所示的生产者、B所示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C所示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E所示的化学燃料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则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非生物环境,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因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所以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取消 “DA”。答案:(1)D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32018天津卷,8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氧呼吸*g/(m2年)老龄12 7302 5605 330470440幼龄1 4603 2404 310360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解析:(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遭到破坏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因此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生产者的固定的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净初级生产力,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量一部分流入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和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60/14600.25和470/12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该生态系统中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360,而异氧呼吸消耗量为390,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42015海南卷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生物成分E表示_。生物成分F表示_,_表示初级消费者。解析:(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2)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答案:(1)间接(也叫生态功能)(2)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师说技巧模型法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库。(2)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模型一分析:E为生产者;F、D、B都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二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三分析: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四分析:A为生产者;B、C都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模拟题组预趋势碳循环过程及特点分析1原创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解析: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故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故B错误;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故C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故D正确。答案:B2经典模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中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C由于过度排放人工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无机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则把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再返还给大气。表中A时期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是相同的,说明大气中碳的含量相对稳定。B时期碳的释放量大于吸收量,说明人为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碳的释放量,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大气中CO2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光合作用,而不是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答案: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32019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将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部分,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答案:C4经典模拟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选项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项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答案: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国考5年1考)(全国卷:2015全国卷;地方卷:2018海南卷;2017江苏卷;2015安徽、江苏卷;2014海南卷)【师说考问】考问1信息传递的作用或应用举例作用作用或应用举例个体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种群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的气味捕食或躲避;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应用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考问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题组跟进】高考题组研考向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基础考查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偶。2017江苏卷,T26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2015全国卷,T4C()(3)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卷,T9D()(4)拟水狼珠是稻田中卷叶螟、褐飞虱两种主要害虫的天敌,害虫与拟水狼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13四川卷,T6A()(5)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012山东卷,T26(3)()2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答案:A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及功能的综合考查3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1)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属于物理信息。(3)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互动探究上述实例表明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哪方面的功能?提示:该实例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模拟题组预趋势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应用分析1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解析: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昆虫的群种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D正确。解析:B22019河北石家庄市高三统考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性状)B细胞间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实现其全部信息传递C在兔狐过程中,物质、能量从兔到狐单向传递,而信息却是双向传递的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生物或不同种生物之间,并能调节种间关系解析:生物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有DNADNA即DNA的复制,也有DNARNA蛋白质即转录和翻译,A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除了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外,还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传递信息,植物细胞间还可以形成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传递,B错误;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捕食过程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如狼可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捕食后者,兔子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食,C正确;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如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和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这些物理信息即来自无机环境,D错误。答案: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32019山东烟台高三适应性练习发生雾霾天气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较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解析: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但生态系统并未崩溃,B错误;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C正确;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答案:B4经典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所以C错误。答案:C课堂总结网络建构网络建构答题必备1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2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20%。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6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