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点强化练2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可以得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与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未提出“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2.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从材料“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可得出农民对政府政策不满,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实际是农民无偿交粮食给国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年国内战争的余粮收集制对农民剥夺最大,但不能反映出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故C项错误;粮食税出现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斯大林模式完全确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并未出现战争,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项。4.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列宁主张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工商业,控制并指导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主张由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5.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发展中的经济不可抗拒地要求扩大经济流转的范围。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是本质,故排除。6.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材料“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故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建设钾矿矿井体现了苏联政府以租让的方式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D项正确。7.“(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知,该模式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故A项正确;该模式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该模式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这种模式发展到后期弊端日益显现,压抑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故D项错误。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这种情况说明在当时苏联()A.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C.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D.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答案:D解析:材料中强调斯大林时期以高昂的代价换取工业的进步,并没有强调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故A项错误;工业产量的增加“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世界性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苏联以高昂代价换取工业的进步,甚至不惜杀戮、饥荒和大批人口迁移,说明其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9.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下滑,苏联则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持续上升,故A项正确。10.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联)对人类20世纪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人类政治发展的新方向。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成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确立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工农苏维埃政府建立的时间是十月革命后,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始实施计划经济模式,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斯大林模式,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成立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依据题意,A项符合题意。11.(2018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差别不大C.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治国需要遵循的原则D.不同的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是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适合的改革,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相互借鉴,A项表述正确,但并非本质,故错误;B项表述中“已经差别不大”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遵循的原则,故C项正确;题目问的是本质问题,即寻找三大改革的共同原则,并非仅仅说的是各国治理国家的方式的不同,故D项错误。12.下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答案:A解析:漫画中的八位人物反映俄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列宁时期,苏俄还没有与美国形成两极对抗,故C项错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及其实践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材料二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列宁明确承认:“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并没有把“新经济政策”仅仅看作克服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他坚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摘编自郑异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认识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依据这一认识的变化,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中所体现的精神。(2)阅读材料二,请您选择一种认识加以解读。选择,请结合所学,对苏俄实践“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的内容予以阐释说明。选择,请结合所学,阐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参考答案:(1)社会原因: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经验。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选择。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选择。意义: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最近25年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等方面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认识的变化,从与时俱进、创新等方面提炼其精神。第(2)问选择第一种认识可根据材料“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选择第二种认识可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调动生产积极性、巩固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等方面阐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12年7月28日凌晨消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主题为梦幻的岛屿,在倒计时和第一章绿色而愉悦的土地之后,第二章喧嚣上演。工业革命来了。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高速发展,但同时,人们也陷入恐惧与艰辛的劳动。英国人对工业革命的成就总是充满了凌云壮志的自豪,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工业革命丑陋和肮脏的一面。烟囱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1820年,世界上最高的烟囱在北爱尔兰,高度30米。英国作家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扫烟囱的人,讲述一个小男孩成为童工,含辛茹苦的生活。逐渐地,工人的自我意识慢慢觉醒。人们逐渐开始保护自己的权益,争取合法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到英国的拉美移民,英国本地的失业工人,以及为女性争取选举权,这些斗争接连在英国出现。最终在工业革命的大烟囱大熔炉中锻造出了奥运五环。材料二列宁之后,在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一派以布哈林为代表。布哈林认为:工农业是互相依赖、互相帮助,特别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要实现工业化、保持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是农民。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增强农民的支付能力来发展工业。“工业要得到发展, 需要农业取得成就; 反之, 农业要取得成就, 也需要工业得到发展。”另一派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为代表。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在苏俄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国营经济非常脆弱,只有迅速实现工业化,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过渡到社会主义;而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依靠行政和经济的一切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即把小生产作为“殖民地”和原始积累的源泉。制度创新与产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演进、工业生产、金融贸易、世界格局、社会关系、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说明“英国人对工业革命的成就总是充满了凌云壮志的自豪,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工业革命丑陋和肮脏的一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最终选择了哪一派主张的工业化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其最大弊端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的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的不同特点。参考答案:(1)自豪:引领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工厂”(第一个工业国家);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丑陋和肮脏:对外扩张,制造殖民灾难;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造成环境污染。(2)选择: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派。特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最大弊端:体制僵化、丧失活力。(言之有理亦可)(3)不同特点:英国工业化始于轻工业,苏联的工业化始于重工业。(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第(1)问结合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从文明演进、工业生产、金融贸易方面说明“自豪”,再从世界格局、社会关系、自然环境方面说明“丑陋和肮脏”。第(2)问第一小问分析出材料中两派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模式的特点和最大弊端。第(3)问可从两国工业化的道路角度进行对比得出。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