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 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9286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 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 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 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尊重而不是吸收当地文化,B不选;C在题干中未提及,故排除;题干没提及传播西周思想文化,故排除D;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对于各地文化与周天子所在地的文化应该是一种逐渐的融合,故选A。2宗法制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A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C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D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结合所学,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尊祖敬宗,是宗庙祖先崇拜的产物,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被破坏,B错误;宗庙制度反映的是宗法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3礼乐制度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C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制度,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所以才受推崇,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井田制度而非礼乐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不能起到打击诸侯割据势力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礼乐制度的确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但最终还是由于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才受到推崇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4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5三公九卿制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分工,但没有体现牵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九卿分掌宗庙礼仪、宫殿警卫、宫门警卫、御用车马、刑法、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可以看出九卿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故B项正确;九卿都属于中央的官职,是三公之下的直属机构,不能体现垂直管理、分层管理,故C项错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与材料九卿的分工不符,故D项错误。6郡县制的推行“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材料意在说明()A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C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是说实行分封制必须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郡县制必须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故B项正确。7郡国并行制汉书诸侯王表载:“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无)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汉文帝)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这表明汉初分封诸侯()A招致了外戚专权政治局面形成B导致诸侯势力不断膨胀引发七国之乱C开创了汉初“文景之治”的辉煌D成为推动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材料“海内晏如,亡(无)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汉文帝)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反映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对平定诸吕之难、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封诸侯招致外戚专权政治局面,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七国之乱,故B排除;材料只涉及了汉文帝之业,没有反映“文景之治”,故C错误。8推恩令西汉末年,出现“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抵御)国难”的局面,王莽篡位才得以成功。这表明王莽篡位成功的重要原因是()A推恩令的推行B七国之乱的发生C郡国并行制度的建立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答案A解析推恩令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材料“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反映了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外无强蕃”表明没有强势的地方势力,且七国之乱出现于汉景帝时期,属于西汉初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可知郡国并行制已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宗室衰弱,外无强蕃”主要是政治方面而不是思想方面,故D项错误。9刺史制度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据此可知()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A正确;B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D错误。10察举制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可得知,材料所指的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特别是之后的九品中正制,故C项正确。11九品中正制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7%19%38%世家大族49%64%78%49%64%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代表门阀士族的世家大族在两晋南朝时期的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皇权与门阀势力在争夺国家权力中斗争激烈,故答案选B项。12三省六部制唐代宰相召开会议的地点叫政事堂,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末移至中书省。玄宗时因宰相张说奏请,改名为中书门下。列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表明()A门下省职权范围的扩大B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C尚书省的地位得到巩固D三省分工制衡机制的强化答案B解析中书门下系由以三省为依托的政事堂改变而来,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三省依然存在,但其机构建制和职权性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了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门下省的职权范围受到限制,故A错误。尚书省的地位下降,不是巩固,C错误。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D错误。13科举制下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惟有读书高”瓷俑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标准,“惟有读书高”反映了科举制实行后,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促使社会重学风气盛行,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察举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表明社会的重学风气,未体现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的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因职业分工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异,故排除D项。14二府三司制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即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的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枢密院和中书省分割了宰相的军事和行政权力,B项正确;宋代掌握财政大权的应为三司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枢密院对将领反叛现象的遏制及官员主动性的发挥,排除C、D两项。15行省制度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材料“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没有说明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中只是表述了行省的设立,没有涉及其权限,故B项错误;由“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说明了行省设立和职能,故C项正确;行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与君主专制表述不符,故D项错误。16内阁制明代“内阁在权力地位上有迫使六部就范的天然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内阁现实的宰相角色取代了吏部的宰相梦想”。由此可知明代()A内阁已成为法定宰相B吏部隶属于内阁管辖C皇权专制得到了扩张D内阁与吏部争权激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权力的膨胀对六部形成权力约束,反映了皇权在统治中枢的不断扩张,故C项正确。A项,明代宰相已被废除,内阁并不是法定机构,故排除。B项,内阁为皇帝的侍从机构,不能统率百司,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内阁与吏部的权力斗争,故排除。17军机处清代军机处机构精干,有官而无吏,因此打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军机大臣独掌决策B军机处等级森严C军机处人员素质低D军机处保密性强答案D解析军机处的作用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并没有决策权,故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是军机处的纪律森严而不是等级森严,故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军机处的勤杂工等是儿童充任,但并未涉及人员的素质低,故排除C项;依据“军机处机构精干,有官而无吏”再结合勤杂工是不识字的儿童担任表明清代的军机处的保密性强,故D项正确。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