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19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86253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19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19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19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7全国卷,352017天津卷,142016全国卷,402016海南卷,23侧重于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背景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资本主义新变化突出体现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的政策分值:214分考点一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_华尔街_股市崩溃。(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4)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5)影响政治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社会危机_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争夺,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它们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罗斯福新政(1)背景_胡佛政府_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美国人民期盼新的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危机。1932年,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胜出。(2)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_贬值_;管制证券业。调整工业生产: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用_行政手段_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_以工代赈_”。社会立法:签署_全国劳工关系法_,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4)影响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入_国家垄断_资本主义时期。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1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 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A)A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C是全球化加快的结果D标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解析题干中提到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说明美国的关税法导致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劣,故A项正确;1933年之后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故B项错误;美国关税法案的实施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结果,故C项错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是在二战之后,故D项错误。2被誉为“沙漠之钻”的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11日动工,美国总统胡佛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其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A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C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解析“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11日动工”“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都体现了国家开始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以工代赈”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美国一直没有放弃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抑制物价上涨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1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教训(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例题1】1931年9、10月间,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出现了海外挤兑风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再贴现率提高到3.5%,虽然阻止了黄金外流,却加大了美国银行的倒闭风险,仅10月份就有522家商业银行关门。各国央行的行为最终促使美国(C)A恢复银行信用B主动货币贬值C放弃金本位制D扩权美国央行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各国一般实行的都是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黄金可以自由买卖和贮藏,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各国货币的汇率是按货币含金量的相互比率确定的。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的银行与货币都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首当其冲,各国银行大规模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这就使美国黄金大量外流。黄金大量外流使得这种实物货币难以继续承担基础货币的职能,如果继续坚持金本位制就难以灵活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汇率,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因此美国最终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不是各国央行抛售美元资产的行为所促成的,故排除。二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例题2】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带框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1934年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至1940年,修理住房低息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A)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C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底层的直接救济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解析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萧条,政府帮助人们赎回产权,发放修理住房低息贷款等,显然是在帮助民众重建对政府的信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房屋所有权性质的改变,故B项错误;政府通过设立房主贷款公司、联邦住房管理局来进行救济,不是直接救济,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重点和中心是在工业生产领域而非社会救济领域,故D项错误。1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做法(B)A加剧了成员间的贸易摩擦B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C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帝国特惠制”保护了英联邦成员的利益,减少了成员间的贸易摩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特惠制”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故B项正确;英联邦成员经济会议不是区域集团化的表现,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C)A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斯福强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给予各个群体以保障是正确的,故C项正确。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背景:_凯恩斯主义_经济理论盛行。(2)表现: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_宏观调控_。(3)影响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_经济干预_,发展“混合经济”。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_社会保障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20世纪70年代后受挫,但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地位: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缓和了经济的_周期性波动_,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4“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美国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特点:“新经济”是以_知识经济_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图示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D)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A理论在1980年后复苏的重要原因是“滞胀”解析根据图像判断,A理论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图像判断,B理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它反对自由放任,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1932年上台之后开始了,图上所示B理论的起止时间是1936年,故C 项错误;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传统国家干预失效,于是自由主义被用来指导国家政策,故D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例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否决了一项57亿美元的公共工程和地区发展法案及一项21亿美元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法案。到1973年他宣布已取消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的社会立法142项。这表明美国(A)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B实行战略收缩政策C总统破坏权力制衡D导致人民更加困苦解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逐渐减少了国家干预经济,这符合题干中尼克松对相关法案的否决,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战略收缩政策,故B项错误;否决法案是总统的法定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这些做法导致人民更加困苦,故D项错误。1二战后,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经济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下列措施与“货币主义”经济理论相符的是(C)A降低利率,全面调控B增加货币,扩大开支C稳定货币,减少干预D货币贬值,刺激出口解析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而“货币主义”经济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均排除。21986年,西欧各国生产低速增长、失业率高,欧共体12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1.5%,除去产生经济“滞胀”的国际性共同性因素之外,导致西欧“滞胀”尤为严重的主要因素是(C)A受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B西欧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对外贸易C国营经济成分比重大和社会福利制度开支大D欧共体内在贸易问题上的摩擦日益加剧解析A、B两项属于生产经济“滞胀”的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二战后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过程中,西欧国家国营经济成分比重较大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开支过大,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受经济危机的危害较其他国家大,“滞胀”尤为严重,故C项正确;欧共体内在贸易问题上的摩擦日益加剧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典例】(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B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并非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体现了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让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非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即消除国家干预经济弊端,故选A项。【规范答题】A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知识经济的发展B社会结构的变化C福利国家的建立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当代发达国家,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个庞大的新社会群体的规模不断增大。这反映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1(重庆卷)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D)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解析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材料中“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表明罗斯福以此紧急严峻的态势敦促国会迅速通过新政提案以对危机,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1933年”,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中立法案”废除,故A项错误;“发动战争转嫁危机”表述不符合史实,美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新政”而非“战争”,故B项错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故C项错误。2(江苏卷)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D)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解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