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8194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2,4,10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3,5,6,7,113.综合考查8,9,12,13,14,15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B)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一个种群。2.从某社区随机抽取男女各200人,调查中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8人,患者6人,男性患者12人,则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D)A.5.25%B.8%C.10.5%D.7%解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因此色盲基因的频率是色盲基因数(女性人数2+男性人数)100%=(18+62+12)(2002+200)100%=7%。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D)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由于环境是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所以依赖度较高的RR个体数量减少,长期使用灭鼠灵rr个体数量大量减少,所以Rr个体的数量最多,r基因频率不会为0。4.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的基因库,4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互不相关的;基因频率是种群内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4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5.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D)A.诱发突变 B.导致基因重组C.选择基因型D.选择表现型解析:题干中的干旱、潮湿条件属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变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导致变异,环境所起的直接作用是选择了适应环境的表现型。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中不属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D)A.人的猫叫综合征B.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C.人的色盲D.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变异;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人的色盲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是杂合,高茎豌豆形成配子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不属于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范畴,只体现遗传。7.某地区的菜农长期使用除虫菊酯杀灭菜青虫,导致菜青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出现抗药性对菜青虫而言属于有利变异B.除虫菊酯诱导菜青虫出现抗药性突变C.该地区菜青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D.除虫菊酯杀灭菜青虫的同时可能会污染环境解析: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出现抗药性对菜青虫而言属于有利变异;菜青虫抗药性突变本身就是存在的,并不是除虫菊酯诱导出来的;由于自然选择,该地区菜青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除虫菊酯杀灭菜青虫的同时可能会污染环境。8.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种群内可遗传的变异是杂草进化的原材料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解析:种群内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它们是杂草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9.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表:基因型A+A+A+AA+aAAAaaa个体数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A+的基因频率是35%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解析:A+的基因频率=(1002+200+300)/2 000100%=35%;A+、A、a互为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不仅仅是所有的A+、A、a基因。10.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在、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B.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A突变为aC.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强D.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解析:在阶段,AA=40个,aa=20,Aa=40个,阶段AA=20个,aa=40个,Aa=40个,两个阶段Aa基因型频率都是40%;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并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11.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解析: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可见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昆虫的变异可增加其基因多样性,可增加其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即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昆虫在取食此种植物的过程中,无毒的植物被食用增多,有毒的植物不被食用,因此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最终昆虫和植物共同进化,而不是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12.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A.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解析:体重越大的面粉甲虫食量越大,其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低;据题干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甲虫蛹的体重越来越大,而自然选择的甲虫蛹的体重越来越小,其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蛹通过选择后,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其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13.一块某种甲虫成灾的菜地,先后使用了两种杀虫剂,该甲虫相对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曲线回升是通过之间的来实现的。(2)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以下现象: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甲虫起了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该种作用是(填“定向”或“不定向”)的。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重新适应环境。(3)如果不使用杀虫剂,在保证该菜地收益的同时降低甲虫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解析:(1)使用杀虫剂的过程就是对甲虫进行选择的过程,能够抗杀虫剂的个体逐渐被选择并大量繁殖,因此曲线回升是通过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3)如果不使用杀虫剂,在保证该菜地收益的同时降低甲虫的危害,可以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答案:(1)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2)选择定向自然选择有利变异(3)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14.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各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图(如图所示),这一瓶颈部分为冬季数量减少的时期。请据图回答:(1)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为什么? 。(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年夏季中()基因频率为2%,但是在越冬时残存的个体中()基因频率由于机会的原因而变为3%,第二年夏季中()的基因频率即为3%,在第二年越冬的个体没有这个基因,结果第三年夏季中()基因变为0,这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自然选择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分析图解可知,()基因频率在三年内不断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图中种群太小时,某些偶然因素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出现较大波动,这不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因此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自然选择矛盾。答案:(1)该种群进化了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2)矛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图中种群太小时,某些偶然因素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出现较大波动,这不是自然选择的作用15.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3)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材料二中如果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则一些基因会随着某些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进而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4)根据表格可知,A种群中基因D有2002+50+180=630(个),种群中D、d全部等位基因数有(200+50+100)2+(180+170)=1 050(个),所以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6301 050100%=60%;B种群中没有XDXD、XDY基因型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含XD的雄配子不能存活。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2)自然选择(3)基因库(4)60%(0.6)含XD的雄配子不能存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