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2285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一中期中)有学者指出:“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是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皇帝观突出的是社会的至上性”等信息可知,皇帝制度体现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01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独尊 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 D避讳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的规定,是为了表明皇帝地位特殊,不可僭越,从本质上体现了皇权至上,B项正确。皇帝独尊、避讳制度都不是材料本质,排除A、D两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3(2018甘肃庆阳期末)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诏命文书,不仅可以弹劾百官,而且如果丞相位置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补其位。这表明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是为了()A监督各级官员 B维系内外政治C加强专制皇权 D提高工作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诏命文书”可知,御史大夫分担了丞相的职责,还“可补其位”,说明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制约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政务的处理,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4(2019安徽合肥月考)高焕祥在秦汉廷议制度试析中说:秦汉廷议内容之广、规模之大,气氛之激烈都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四百年里有文可证的廷议就达百余次,而明文记载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这说明廷议()A实现了官僚制对皇权的制约B是国家的决策中枢机构C有利于弥补封建体制的弊端D类似于西方代议民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可知,廷议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封建体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皇帝采纳”说明秦汉的最终决策权仍由皇帝掌握,故A、B、D三项错误。5(2019福建泉州月考)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有利于巩固封建国家统一D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铸币通过“母范”等统一标准,中央通过掌握其“母范”统一铸币,利于稳定国家金融秩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统一铸币的重大意义,故排除。6(2019河北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很明确C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D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题目中并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C项错误。7(2018张家口一中期中)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设置 B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可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各郡县机构是否仿中央设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权力之间的运行情况,故B项错误;D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8(2019广东佛山月考)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责。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乡里兼有行政和宗法等职能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乡里组织拥有“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宣布教化”“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和宗法职能,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排除A项;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里组织由民间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排除D项。9(2019河北黄骅中学月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以同姓王代替了异姓王D形成对抗皇权的新潜在力量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大批功臣,晚年大肆分封同姓王,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大增,形成对抗中央的力量,故D项正确。分封诸侯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增长,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中央难以实现直接控制地方,故B项错误;C项是变化,不是“反映”,故排除。10(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派临时突击督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这说明西汉时期()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监察制度混乱导致社会的动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无害使”“绣衣御史”等,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项正确。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故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虽有农民起义,但与监察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1(2019广东惠州一调)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已出现儒学独尊局面,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通过材料可知在东汉时期,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势必会导致垄断学术和权力的世家大族更易掌握权力,故C项正确;察举制并未削弱中央集权,D项排除。12(2019安徽六校教研)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丞相的传统权势呈弱化趋势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根源答案B解析根据“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中朝的设立使丞相的权势下降,故B项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项;封建专制制度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三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20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答案(1)影响:导致同姓子弟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国家战乱以至分裂。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制度:郡县制、官僚制、三公九卿制、官员考核制等。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的进步,为后代所效法;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对官员的考核,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3)相同:都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体系;都实现了税制、货币和文字的统一;都实施统一的法律制度;确立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破解,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得出统一国家,据材料一“皆为郡县”得出推行郡县制。第(2)问,第一小问制度创新,据材料二“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郡守”“郡尉”“御史”“每年正月大课”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制度,逐一分析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其总督由皇帝任命”“秦帝国实行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等概括相同点。14(自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之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净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汉书材料二汉初,代国中尉宋昌说:“高皇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磐石之家也。”赵高乘嬴氏孤立,没有“宗子维城”之固,轻而易举篡夺了大权,把秦朝统治推到绝境。汉书指出:折诸吕之乱,成太常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诸王年长,王国内的经济也发展起来,诸王国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离心力加大,中央与王国的矛盾暴露出来。摘编自杨伟立论汉初的分封制材料三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实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取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编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继承与创新”为主题,解读汉代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主题,获取信息充分,解释合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继承: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继续采用中央集权制,如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使统一的封建统治得以延续,并影响后世。发展:西汉初年,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和与民休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西汉政权得到巩固。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相权,在中央设立中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推恩令,设立刺史,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总之,继承使优秀的文明得以传承,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三则材料均反映西汉时期的政治,涉及汉初和汉武帝两个时期,问题涉及继承和创新两个角度。作答时可按时期回答,也可按角度回答。注意充分获取信息,如“汉兴之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没有宗子维城之固,把秦朝统治推到绝境”“(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磐石之家也”“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实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变通秦的举措”“新的控制手段”等,并分为继承和创新两类,再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举措、手段,最后注意总结归纳。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