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3讲 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0510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3讲 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3讲 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3讲 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促使井田制向小农经济演进D推动了新、旧社会的转型答案D解析诸侯为了争霸而延揽人才,推动人才流动,诸侯争霸是人才流动的原因,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且各国任用他国人才做官,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2(2019华中师大附中月考)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D解析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既关注了人文道德,也关注了血缘亲情,故D项正确。3(2019中原名校联考)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受重视答案D解析材料未反映战国时期齐国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项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其思想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由齐宣王“向孟子问政”“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可知,D项正确。4(2019衡水中学摸底)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同时也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答案B解析荀子论风俗于秦,是关注秦国的社会现实及民情,批评其“无儒”则是为了儒学的发展需要,因此带有一定的事功精神,故B项正确。儒学是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荀子关注秦国的社会民情,并没有违背儒学的基本信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谈及荀子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故D项错误。5(2019江苏南京模拟)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由材料“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可知,A项正确;无为而治与荀子天论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道家的辨证观点,与材料荀子天论的朴素唯物论不符,故错误;D项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故D项错误。6(2019百校联盟摸底)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出现融合现象,但没有趋向统一,故A项错误;“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才能井然有序”抬高了君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中较多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史实错误,故排除。7(2019湖南长郡中学摸底)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C儒墨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主张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铺张浪费和懒惰,这说明其代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故B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办法不一样,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张,排除D项。8(2019四川射洪中学开学考)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经济转型、走向统一B相互学习、相互融合C思想复杂、流派林立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B解析从材料“交互影响”“墨者习儒者之学”“颇有互通之处”可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故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9(2019江西宜春五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各家的主张都反映出“和而不同”的理念,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D项排除。10(2019天一大联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里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B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D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周王筑城对工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往返里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受到残酷剥削,C项错误。11(2019宁夏中卫月考)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表、衮、裹、裔、襄、亵、裕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答案B解析一个“衣”字、一个“食”字可以衍生为很多反映服装、饮食的汉字,说明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A、C、D三项,故排除。12(2018四川德阳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不能说明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故A项错误;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有10多首,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较为发达是在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但此时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天津河东区一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墨子论语韩非子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力反对奢靡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材料二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出现的背景。答案(1)民本思想: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2)背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儒家民本思想的主张,同时墨子“兼爱非攻”也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主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墨子中的“反对奢靡”“非攻”和韩非子中的“无爱;利己”“张扬私欲”“崇尚法治”可以得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等角度入手作答;根据材料二“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可得出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结合先秦时期所学思想文化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两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略)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结合设问“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提炼观点,如:先秦开创中华创新精神(文化)之源。其次,结合材料图示,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可根据“达变求新”“济世经邦”“独具匠心”“技术创新”“文明气度”“文化理念”“纳新接远”“制度建构”等角度,结合先秦文化思想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证。注意言之成理,史论结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