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358933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 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过程(1)焚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其余全部烧毁。(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3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2)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3)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4)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3影响(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三、太学的出现1创立: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建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2发展(1)汉武帝时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达到30 000多人。3影响(1)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2)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背景(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2)汉武帝时,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2创立: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3特点(1)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2)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影响(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2)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3)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4)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5)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易错提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概念阐释1天人合一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因此他的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系。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力。2世官制“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世官”,顾名思义,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并不等于世职,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就其主体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础,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职。名师点拨汉武帝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措施(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方面: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确立察举制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扩大了官员队伍。(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令各郡国建立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1“焚书坑儒”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它的实施,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2西汉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并且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4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儒学由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评价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观点,指出新儒学“新”在何处?教你读史注意省略号前后分为两层意思:一是“天子受命于天”,神化君权;二是“大治”“大乱”的根源在于是否与“天”同。提示 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新: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民本、仁政”的思想上,又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儒学被神学化。从功能上看,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董仲舒春秋繁露(2)据材料二分析,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得到汉武帝的肯定?教你读史关联词“是以”前后内容形成因果关系,由此判断董仲舒的真正意图。提示 建议:提出了独尊儒术的建议。原因: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为其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评价(1)宣扬“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带有民本思想。(3)提出“三纲”“五常”,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对其持批判态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剩余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学的变化及影响 材料一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秦朝由此采用了什么措施,有何消极影响?教你读史抓住关键词“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等,即可判断出所述的历史事件。提示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与李斯的主张相比,有何根本相同点?教你读史据材料中的句号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讲措施,第二层讲目的,从中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提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都是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1社会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才成为正统思想。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有利于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二、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题组一 “焚书坑儒”的批判和罢黜百家1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书籍主要是( )A秦国官定史书秦记B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C医药、卜筮、种树等书D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书籍是秦国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以及民间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2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A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B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C皇帝个人的好恶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解析:选D 不论是秦始皇的暴力手段“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柔性手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努力实现大一统。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选C 董仲舒的思想“儒术”,已经非纯正的孔孟学说,已经被改造发展了。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解析:选D “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体现,不符合题意。“祭天”“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排除A、B两项。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论,排除C项。5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广泛选拔人才 重用文学儒者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C D解析:选C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有提倡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重用儒者,都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不能直接体现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题组二 太学出现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6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选D 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7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教育系统逐步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BC D解析:选B 在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并不是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错误。8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官员B科举制是由孔孟创立的C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D考生全部来自朝廷设立的太学解析:选C 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解析:选C 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2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实行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建立“中朝”C独尊儒术 D推崇兼爱解析:选C 根据董仲舒提出的主张以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可以得出这一措施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正确。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解析:选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符合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才能成为统治思想。4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解析:选C 材料中表明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故选择C项。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在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选B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6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解析:选C 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答案选C项。A项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不对,汉朝时,中央集权还在不断发展当中;B、D两项虽然符合历史史实,但不是太学人数增加的根本原因,人们不是因为儒学发展了而去学儒学,进入太学的目的是做官。7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解析:选C 本题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反映了西汉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态度和政策,即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因此选C项。8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奴化臣民的工具B促成良好的读书风尚,推动人们积极探求先进科技C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儒生成为文化舞台和政治舞台的主角解析:选B 本题属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对科举制的正确认识。文人学士醉心于科举考场、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摘编自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答案:(1)主张:办学校来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