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综合提升(一)(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33263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综合提升(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综合提升(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综合提升(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综合提升(一)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与雅典民主政体项目古代中国古代雅典不同成因平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明多山、多海、多岛,发达的工商业基础上的海洋文明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集体民主政治实质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思想专制、保守竞争、开阔、积极相同作用进入文明时代,中国、希腊和罗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制度密切相关利弊都有其利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影响了向近代的社会转型。雅典民主政体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措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针对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烂;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答案:示例:观点:东西两个古典文明之政治体制的不同,根源在于其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重要差异。理由:古代中国与希腊雅典在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拥有黄河、长江等大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支配地位,人们聚族而居,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家长制存留下来,致使先秦时期的中国形成王权专制制度;而雅典多山、依海,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农业不能满足生存之需,而手工业、商业及海外贸易较为发达,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人口的频繁流动使氏族组织逐渐瓦解,氏族制度终被废弃,随着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古希腊的雅典形成城邦公民政体。总结: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导致这两个古典文明形成如此两种不同类型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提出其他观点,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导致这两个古典文明形成如此两种不同类型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或“东西方两个古典文明形成不同类型政治体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等均可)二、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的区别项目中国古代法律古罗马法律法律观念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法律地位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法律结构民刑不分、以刑为主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法律内容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学家地位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历史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针对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动,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然此新观念,并非偶然形成,良以原始时代,家父权高于一切,对妻子、奴隶,滥用权威,违背人道,国家不能干涉,先贤自目击此不人道不平等之现象,乃希望伸张法律之权威,借重法律,以杀宗法之势力,而提高被压迫阶级之地位耳。摘自陈朝壁罗马法原理材料二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的特点及其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变化:从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到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因:早期家族观念对法律影响大;后来受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法的影响;天主教势力的推动;宗法势力过大。(2)特点:法律有继承性;以礼入法,礼法并施;注重刑法;判决注重事实;注重维护封建秩序和儒家伦理道德。共同价值:分别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遗产。三、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1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2)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2不同点项目古希腊人文思想先秦儒家思想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个体”的人,即以个体(个人)为中心强调“社会”的人,即以集体(社会)为中心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针对练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普罗塔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B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C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解析:材料中讲述到普罗泰格拉怀疑神灵,也意味着肯定人的价值,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也体现出孔子重人事的主张,因此普罗泰格拉和孔子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答案:C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专题主线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1)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以宗法分封制为代表的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早期政治制度。(2)战国以来到明清时期:以官僚政治为特征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2)神权与王权结合。(3)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1)演变:该制度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至元发展完善、明清强化至顶峰,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2)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属于中央集权的范畴;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属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表现。上述矛盾典型地体现在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3)三条主线: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与中央机构的演变,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系统归纳一、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演变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度。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中央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夏、商、周时期的贵族世袭任官到秦朝由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夏、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把持。二、专制集权制度的继承与创新项目中央机构地方机构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汉武帝设立中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北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收地方权力。文官做知州,通判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元朝一省制(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宣政院管理边疆事务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除行省制,设三司清朝军机处沿用行省制发展趋势中央政府机构日益完善;相权削弱直到消亡,皇权加强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地方自主性减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针对练1(2019吉林三模)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据此可知,分封制()A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B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C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是西周时期的官僚体制创新解析:“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可见强化了地缘统治,故选A项;“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血缘政治已被突破,排除B项;“西周的封邦建国”不是一种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可见是在前代血缘政治的发展,只不过加大了姬姓的成分,排除D项。答案:A2(2019潍坊模拟)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宗法意识的淡薄B考试入仕的开始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D特权垄断的削弱解析:据材料墓志署名由魏晋南北朝时的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转变为唐代官衔,这说明门阀士族势力的逐渐衰落,即特权垄断的削弱,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墓志署名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宗法意识的淡薄,排除A项;考试入仕从隋朝开始而不是唐代,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答案:D3(2019汕尾质检)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古代独裁政治发展到顶点的时候,连自己御用的中央政府,也是不要的。他要求把政权引渡到自己的卧榻之侧,所以尚书台权力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力就要减低,总理国家庶政的三公便变成坐而论道的闲员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枢权力体系完备B地方的自主性遭到了削弱C君主集权渐趋强化D宰相逐渐退出权力的重心解析:由材料“中国古代独裁政治发展到顶点的时候,连自己御用的中央政府,也是不要的。他要求把政权引渡到自己的卧榻之侧,所以尚书台权力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力就要减低,总理国家庶政的三公便变成坐而论道的闲员了”可知最高统治者通过重用身边的侍从加强自身权力,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枢权力逐渐削弱的现象而非体系完备,排除A项;材料强调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权力的加强而非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答案:C4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相符,故选A项;题目牵涉的是官员,与吏治无关,排除B项;根据题意,有利于君主专制,不利于决策民主化,排除C项;根据题意,增加了官员的数量,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答案:A5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的权力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解析:明废丞相后一部分相权流向六部,内阁凭借皇帝的信任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表明内阁权力本质上源于皇帝,内阁地位的上升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A项。答案:A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专题主线1古代中国的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相辅,但受经济政策制约的特征。2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商人出现、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六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5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系统归纳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阶段和影响1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尤其是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和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政权位于南方时,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三个阶段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南方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五方面影响(1)城市交通方面: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2)人口分布方面:北方人口的南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文化教育方面: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生态环境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民族关系方面: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民族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化和统一性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1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形成于西周,瓦解于春秋。(2)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3)王莽实行王田制:王莽在建国元年宣布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实际就是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天下土地国有。(4)屯田制: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是国家对国有土地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由曹操率先实行。招募流亡农民在许县附近实行屯田,后实行军屯。魏末晋初,由于国家对屯田的剥削日重,赋役越来越沉重,屯田制逐渐瓦解。晋武帝时期两次下令罢屯田官,民屯宣告废止。(5)占田制:为了加强对自耕农的控制,限制土地兼并。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从占田制的内容看,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6)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的一种,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7)宋朝:在宋朝初期,宋太祖一改过去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推行比较自由的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政策,导致地主豪强不断兼并土地。随后实施的王安石变法也只是暂时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8)清实行更名田: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下令把一部分明代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耕种之人,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第二年,又下令免除他们的租纳,减轻了对这一部分农民的剥削,使之完全处于自耕农的地位。清代的“更民田”政策,承认农民已占有的明朝官田为私有田。从而使庶民土地所有制得到发展,也令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不断产生,稳定了他们的地位。2土地兼并(1)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2)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3)原因:直接原因是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影响。(4)概况:东汉和唐朝,田庄是最普遍的大土地经营单位;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私有进一步发展。(5)影响: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始终存在的现象,它使国家丧失赋税收入;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农民日益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6)政府对策: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治权利,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一是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土地,通过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二是保护自耕农经济,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巩固统治。对土地占有情况进行调整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土地兼并,但常常会出现短暂的“治世”景象。针对练1(2019济南模拟)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解析:据材料“公田赏赐给士兵作私田”和“向私田征税”说明逐步承认土地的私有性质,故选A项;据所学,经济的改革的根本因素是巩固统治,排除 B项;据所学,晋鲁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不是封建化改革,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经济改革对土地的作用不是对王权的作用,排除D项。答案:A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解析:据材料 “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可知政府限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据材料“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寺观广占田地”和“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均说明政府对土地控制能力有限,故B项正确;据材料“庶人”、“工商”、“王公百官”可知仍旧存在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故C项错误;据材料 “恣行侵吞,莫惧章程”可知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9广州模拟)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解析:通过题干中地租形式的不同“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可知在宋代租佃制之下,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轻,故选D项;租种地主土地的主要是农民,不是自耕农,排除A项;通过题干中“以产品地租为主”,可知该形式能够促进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租佃制之下,农民的负担会加重,不是减轻,排除C项。答案:D4(2019揭阳模拟)明代学者丘浚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自中唐到明清,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A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政府以重税削弱江南财力C京杭运河便利赋税北运 D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解析:题干反映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而没有提及北南征税标准不一,排除B项;京杭运河便利物资北运,而不仅仅是赋税,排除C项;题干意旨与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的关系不大,排除D项。答案:A5太湖平原在宋代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出现此变化主要由于明清时期该地()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B经济重心地位的削弱C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D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解析:在宋代,太湖平原农业高度发达,到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清时期,该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粮食生产处于次要地位,这体现了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选A项。答案:A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辉煌专题主线1古代中国思想的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对其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君主专制)。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文学与艺术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逐步走向世俗化、平民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国粹”。系统归纳一、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演变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晚清时期的借用儒家思想成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外衣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软弱,封建势力强大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弘扬科学与民主,宣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二、全面认识古代科技的发展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先进性: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发明在世界上遥遥领先。(2)广泛性:在数学、天文、历法、冶炼、造纸、印刷、造船、建筑、医药学、农学、水利工程、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3)实用性:生产的需要推动科技发明,科技发明又服务于农业、手工业等。(4)经验性: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记载和总结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5)封闭性: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科学技术难于推广,不能转化为普遍生产力,具有很大的封闭性。2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政治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封建国家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经济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并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3)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为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4)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5)主观因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等。31618世纪古代科技没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2)明清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手工业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3)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氛围,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4)当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又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使其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4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从科技使用上看,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3魏晋: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民族大融合使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和民族特色及不同的民族风格。4隋唐:盛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5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适应市民需要的民间文化兴起;两宋之际,社会动荡,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借助文学艺术抒发愁闷情怀。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强调个性、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艺术作品。针对练1(2019河南六市模拟)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解析:“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答案:C2(2019德州模拟)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解析:材料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学著作记载的内容以农作物的优选优种等为主,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主要记载生产实践的活动,故选B项;我国古代农业科技以服务农耕经济为主,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排除A项;进化论是19世纪提出的,我国的古代耕作是长期实践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优选优种原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答案:B3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该主张说明()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 B道教思想适应社会需要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 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儒家具有虚伪性”“自然”“无君无臣”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魏晋时期,士人思想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A项中的“猛烈”、B项中的“适应”和C项中的“普遍”与史实不符,均排除。答案:D4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解析:题干中提及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一个经济问题,而B项是一个政治问题,且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代表人物有明太祖、雍正帝,排除D项。答案:C5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解析:“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表明世俗文化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故选D项;“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这些是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排除A项;“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表明士大夫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B项;文学作品无法真实再现历史,排除C项。答案:D专题四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专题主线1古希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率先创制的民主政治制度上。民主政治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2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制定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上。古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3古希腊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更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雅典的人文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之源,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及成熟奠定了基础。系统归纳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1一个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公民剥削和压迫非公民的工具。2三个阶段(1)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正式确立。(3)伯利克里改革继续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并达到顶峰。3六个基本特征: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人人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4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二、罗马法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3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4四点认识(1)稳定了罗马的统治。(2)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3)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4)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三、人类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3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针对练1克里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两次都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沉重压力下,而且都是短命的。材料说明雅典()A民主逐步发展到顶峰B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C战争与民主制度对立D民主制度符合雅典国情解析:通过题干中“克里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都是短命的”,这反映了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适应了雅典国情,故选D项。答案:D2(2019江门模拟)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出现了官员问责机制,即“审查”。一方面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随时对公职人员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该举措()A引发了官员与公民之间的对立B说明了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C避免了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D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解析:题干述及了雅典的官员问责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制的出现对于防止官员滥用职权,进而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具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官员问责机制是维护民主制度的一种手段,不会引发官员和公民之间的对立,排除A项;官员问责机制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不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B项;官员问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制度,但不能完全遏制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排除C项。答案:D3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当伯利克里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利克里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D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带来沉重灾难”“远征西西里失败”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中“完全”是错误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直接民主,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利克里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4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予,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A注重男女平等 B缺乏契约精神C忽视社会民情 D重视私产保护解析:从材料内容来看,法律体现了对妻子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说明此时罗马法重视保护私产,故选D项;材料信息仅体现男女在经济方面的权利规定,而女性在政治方面的权利如何并不知道,所以不能体现注重男女平等,排除A项;法律内容本身就是契约精神的体现,排除B项;法律对女性财产权的肯定,是结合社会民情,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排除C项。答案:D5(2019河南模拟)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说明古罗马法律()A与时代内容密不可分B仅适用于当时的时代C对公有制社会无益处D不能被后世充分借鉴解析:“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说明罗马法和时代契合,是时代的体现,故选A项;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蓝本,为资产阶级制定法律产生了很大影响,排除B项;我国的法律也借鉴学习了罗马法,排除C项;题干中说罗马法是私有制社会经典的法律表现,且后来不能对它做出实质性修改,说明罗马法重点保护私有制原则为后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定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答案:A- 1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