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天津专用)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332054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 天津专用)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 天津专用)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 天津专用)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提升训练1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专题提升训练第22页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郡中学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答案:A解析:1918年,苏俄国内战争爆发,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材料中的做法适应了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错误;“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不符合国内战争时期的史实,故C项错误;“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新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2.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信息表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苏维埃政权与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相结合,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且当时苏维埃政权仍坚持公有制,并未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3.(2019浙江五校联考)列宁认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认识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B.当时正面临协约国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猖獗进攻C.这一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根本的修正D.根据这一认识实行的政策有效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时苏俄已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可知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4.(2019江苏南京调研)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持续地保持最大的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的发展才会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A.协调工农业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D.优先发展农业答案:A解析:材料“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明布哈林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表明布哈林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没有涉及推行农业集体化,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布哈林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没有涉及优先发展农业,故D项错误。5.(2017课标全国,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属于分配制度的改革而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城乡的社会状况差异,排除C项;D项发生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6.(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的内容均有不同,体现了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不同年代版本回忆录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作为史料不能完全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且作者在记述自己事迹时也会出现文过饰非的情况,A项错误;回忆录的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项错误;回忆录版本的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没有必然关系,C项错误。7.(2019广东茂名二模)20世纪80年代,在大城市研究所工作的苏联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出色享有盛誉,但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后来有学者说,他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该学者意在批评苏联()A.政治体制制约了科技进步B.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功利化倾向C.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脱节D.经济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答案:C解析:材料“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说明科研人员没有深入一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脱节,故选C项;材料“在大城市研究所工作的苏联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出色享有声誉”说明科技取得一定进步,排除A项;材料“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主要说明了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而不是功利化倾向,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苏联科技研究而不是经济改革,排除D项。8.(2019课标全国,35)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70年时并未完成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产量与预测或计划任务相差甚远,这正是苏联模式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故A项正确;B项没有贴近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题干中农业计划完成情况说明当时并没有把改革重点转向农业,故C项错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民众缺少生活物资,且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民众的社会需求未发生大的改变,故D项错误。9.下表是1913193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的变化(单位:%)时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19131929年0.72.719291938年-1.22.0表中数据变化表明()A.自由主义政策已经失灵B.法西斯主义肆虐全球C.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D.凯恩斯主义收效甚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从表中数据看,1913193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在工业生产仍然增长的背景下,从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世界贸易倒退,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表中的数据反映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而自由主义政策是国内经济政策,故A项不符合题意;表中的数据反映了经济危机,无法反映法西斯主义的肆虐,故B项错误;当时凯恩斯主义只在美国有体现,且根据表中的数据无法判断D项,故D项错误。10.(2019江苏南京调研)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 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答案:A解析:材料“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表明罗斯福新政存在争议,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在当时存在争议,没有涉及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在当时仍存在争议,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效果,故C项错误;“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11.(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这一做法()A.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B.有效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C.在农业领域逐渐出现了垄断D.有利于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采取减少耕地面积与产量、政府进行补贴的措施可以达到预防生产过剩,缓解经济危机的目的,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有效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消除”说法不恰当,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调整农业生产,并未涉及对农业的垄断,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美国农业调整的措施展开,并未涉及农业的出口等方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12.(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故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干预,A项正确;B项是经济调整方式之一,不是目的;该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缩减福利范围,C项错误;此举意在更多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而非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苏联模式的轨道,苏联在苏联模式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参考答案:(1)苏俄:由新经济政策转到苏联模式。原因: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问题,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4.(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时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材料二1933年6月,世界货币会议召开,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1)原因: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刺激出口,提高关税,实行美元贬值,引发各国效仿;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不能使各国协调一致,克服危机;世界贸易的衰落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启示: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