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31345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3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4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2016北京卷,162016江苏卷,52015北京卷,152015福建卷,17侧重于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同一时期思想家主张的异同;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三者命题分值:216分考点一宋明理学1形成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又称“_三教合一_”。(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4)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理学_”。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_伦理道德_直接联系起来。认识论:提出“_格物致知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2)成熟朱熹哲学观:天理就是_三纲五常_;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发展“陆王”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_理_”的主张;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宣扬“_心外无物_”“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_知行合一_”的学说。3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2018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摸底)理学家张栻提出:“义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己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由此,张栻认为辨义利有利于(B)A提升自我修养B解决实际问题C完善儒家理念D提高治学意境解析由材料可知,理学修养的“治己修身”与“治国安邦”是统一的,“治己修身”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国家和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本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理;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传习录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概括;第二小问,从对当时的影响和深远影响两个角度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概括;第二小问,从与儒学的关系和人的主体地位两个角度分析。(3)相同点从目的和哲学类型分析,不同点从唯心主义的类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分析。答案(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1朱熹曾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有(B)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朱熹并不反对人的正常生理需求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朱熹并没有将“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起来,故表述错误。均可以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故B项符合题意。2(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模拟)中国建筑史中记载:“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理由是东京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周长仅2.5公里,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这反映北宋(C)A践行勤俭爱民的治国理念B国力衰微无力维持经济建设C建筑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D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宋代建筑格局变小虽然与当时的国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有“内敛”“内倾”的特性,所以在建筑方面一般不求其宏大,而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具有深广的寓意,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中“国力衰微”的说法片面,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宋代的建筑风格,只是说建筑规模缩小,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阶级:江南的市民_工商业者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_孔子_奉为神圣。2“离经叛道”的李贽(1)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_存天理,灭人欲_”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作用: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资本主义萌芽_时期的要求。3三位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主要思想:揭露_君主专制_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_天下之法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评价:对以后_反专制斗争_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评价:开一代_朴实学风_的先河。“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3)王夫之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辩证法_思想。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思维方法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评价(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B)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解析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君主专制还没有产生,故排除A项;董仲舒的思想并没有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故排除C项;董仲舒的思想没有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故排除D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例题】明清之际,出现了重视公论、众论的思想,“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兆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又如“众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外”。这些说法(B)A是西方启蒙思想传入的结果B未脱离“公天下”的传统政治思想C说明近代民主观念正在形成D反映出当时舆论环境比较宽松解析材料说明明清之际的这些说法虽然存在一定进步之处,但是并未脱离“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故B项正确;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并未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不是近代民主观念,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文化专制加强,故D项错误。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记载:“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据此可知作者(D)A主张复古恪守臣道B对君主制度的否定C提倡君臣共治天下D反对传统君臣之道解析题干中黄宗羲认为,古代人民爱君,但是现今人人怨恨君主,以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不是绝对的,据此可知,黄宗羲反对传统的君臣之道,故D项正确,A项错误;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君主制本身,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D)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解析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中国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在清朝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时,大胆地批判君主专制,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典例1】(2017江苏卷)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下B朱熹提出人欲应该服从于天理,即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目标C朱熹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解析】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规范答题】D【典例2】(2016江苏卷)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B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D“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解析】材料信息“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规范答题】C1他们改变了过去以礼为中心的政治学经典系统,转而以易为中心,诠释宇宙的终极道理,以中庸大学为中心,探索尽性的途径,以春秋为中心,讨论政治的大义名分。上述现象发生在(C)A汉代B魏晋南北朝C宋代D明末清初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庸大学是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书的,因此可以判断材料所述为宋代理学家的理学思想,故C项正确。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扩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1(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C)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BCD解析依据朝鲜使者对王阳明学说的看法可知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而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倡导“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明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符合题意。王阳明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未超出理学范畴,也不是对儒学的叛逆,排除,故选C项。2(福建卷)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C)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材料强调教化百姓的关键在于“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即只有富足百姓,才可以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教化百姓,弘扬道德,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培养人才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