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2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26689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2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2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2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凯伊在纺织工人们的唾骂声中逃往法国,最后穷困潦倒,客死他乡。凯伊落得如此结局的原因是()A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B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C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D凯伊的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D材料中“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可知根本原因在于凯伊的发明减少了人力需求,故D项正确。2(2018吉林二模)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 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A材料反映出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研究更加普及,为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准备了人才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科学研究的普及,与生产领域对机器的需要无关,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而非科学研究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科学研究的普及,与教育领域的近代化无关,故D项错误。3(2018南通一模)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材料中“1796年”“曼彻斯特”“大纱厂”表明是工业革命,而材料中“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是新生的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4(2019德州期末)19世纪初,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仍以教授神学为主,外加古典语言、数学和历史等学科。19世纪中叶后,两校都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自然科学学科。两校的改革()A在废除传统课程方面最为彻底B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C使得古典主义教学方式丧失市场D推动了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B材料没有提及“废除”传统课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仍以教授神学为主19世纪中叶后增加了自然科学学科”,显然受到了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增加了自然科学学科”,不能说明传统学科就没有市场,故C项错误;早在16世纪伽利略就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D项错误。5(2018郑州二模)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 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应为工场手工业阶段,并非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工厂阶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就出现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该模式不是因为工厂制而开创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可知工厂存在的特征就是需要一个总动力设备的安设,得出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即机器生产的普及,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并不是工厂制出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6(2018济南一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 000个扣针。据此可知()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B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C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B题干中的例子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而不是手工工场,故A项错误;“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说明在机器生产下,出现了分工协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 000个扣针”说明在分工协作下,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即促进了产业的进步,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材料主要论述在机器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谈及机器生产普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及自由主义这种经济思想,故D项错误。7(2019衡水中学全国联考)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C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C材料主要论述就业性别的变化而不是美国经济总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女性就业人数的增长而不是地区间人口的流动,故B项错误;材料“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和“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说明传统的家庭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说明女性的就业观念而不是婚姻观念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8据剑桥欧洲经济史,在1795年,英国最著名的钢铁厂开办费也只有几千英镑。但20世纪初,英国沃尔金顿钢铁公司的创办资本已达230万英镑。这一变化()A反映了提高科学技术的需求B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C体现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表明欧美放弃了自由主义思想B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科学技术提高的需求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扩大,材料并未反映这一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逐渐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高度集中有利于促进生产社会化,故B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体现为国家间贸易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材料讲述的并不是这一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的高度集中,并不能反映跟自由主义思想的关系,故D项错误。9(2018九江二模)下表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18501870年间蒸汽动力使用情况。 国别1850年1870年 英国129 万马力404 万马力 法国37 万马力 185 万马力 德国26 万马力248 万马力 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蒸汽动力的增速领先B法国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源于政局趋向于稳定C德国工业速度最为迅猛,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D三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对科技态度差异B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总量虽然最大,但是增速却不是最快的,故A项错误;法国发展较为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法国政局相对稳定,故B项正确;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此时三国都完成或经历着工业革命,所以他们对科技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故D项错误。10(2018乐山一模)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A从材料中“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式创新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汽车的发展,与电力技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集中规模化生产带来创新,不是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变化,故C项错误;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出现汽车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2018郑州一模)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C材料仅介绍了发明者的出身,没有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论述出身和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了是第一次革命的发明者以工匠和技师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科学家为主,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且任何科技创新都需要科学和经验的叠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多为科学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两次工业革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故D项错误。12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增加的人口(万人) 英国4256 600 法国3502 600 德国1001 300 俄国50650 比利时90850 A整体世界的形成B殖民扩张的需要C工业文明的发展D原始资本的积累A“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可得出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最终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故A项正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为殖民扩张的情况,不能说是扩张的“需求”,故B项错误;“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这里与工业革命有关,但表格数据突出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全球,故C项错误;材料里“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与原始积累不相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7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得出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第二小问“对策”,根据材料一“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可得出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第三小问“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政府的不作为及中国的经济状况、民众环保意识等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得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第(3)问,根据材料二“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得出依法推进;根据材料二“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可得出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4分)对策: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4分)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4分)(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7分)(3)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6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延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中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由此可以概括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这一观点,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论证;材料中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由此可以概括出“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这一观点,可以用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来进行论证。答案: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2分)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西方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10分)示例二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2分)论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10分)-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