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2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危机影响社会生活1大危机引发资本主义政治危机2经济危机影响外贸3罗斯福新政政府关注民生重建民众信心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5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的实施6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7二战使美国真正渡过危机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初期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改变人们消费观念9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10福利制度11世界各国都注重产业的升级换代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万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最有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A.“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B.“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D.“幸好有图书馆,我才知道怎么创建一个公司。”解析:A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万到300万”“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联系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可知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并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人们从书籍中寻找安慰与寄托,促进了图书流通量,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2.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而陷入动荡B.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D.法西斯滋长威胁到民主政治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革命”“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可知,材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故C正确。3.1933年,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组织了反对所谓的苏联“倾销产品”“强迫劳动”和实行“宗教虐待”等罪名的运动,指责苏联按低价和倾销价格出售商品。这表明()A.国际市场争夺日趋激烈B.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突出C.两种社会制度空前对立D.苏联趁机主导世界市场解析:A根据所学,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严重过剩,急需对外倾销,拓展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了欧美国家对苏联产品的态度,不体现苏联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尚未达到后来“冷战”时期的紧张程度,故C项错误;苏联主导世界市场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4.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家庭赎回产权。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C.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底层的直接救济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解析:A通过政府措施帮助“赎回产权”“修理住房”,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有利于民众重建对政府的信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房屋所有权性质,政府只是在房屋贷款方面实行了一些有利措施,B项错误;政府通过提供贷款帮助民众解决房屋问题,所以不是直接救济,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重点和中心是在工业生产而非社会救济领域,故D项错误。5.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第十七章垄断第十九章国际商战第一节垄断的产生第一节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第二节并购与垄断第二节国际商战第三节垄断的影响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第一节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第一节大危机第二节苏联的战时经济第二节危机的传导和扩散第三节法西斯军事经济第三节危机的原因和后果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四节罗斯福新政在战时的实验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解析:D材料中西方国家仍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故A项错误;苏联的战时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而非单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6.(2018全国百校联盟联考)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罗斯福的花园。此漫画反映了()A.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通过B.国家直接救济群体扩大C.“以工代赈”计划实施 D.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的寓意:在罗斯福政府的财政扶持下,一系列新的工程项目纷纷涌现,故C项符合题意;全国工业复兴法是调整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劳工关系的,与漫画中“新项目”的涌现无关,排除A项;B、D材料体现不出,排除这两项。7.(2018重庆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 556项。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 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解析:C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内部政治机构的运作情况,与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权独立,并未成为总统的附属,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这有利于总统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判,“严重削弱”没有体现,排除。8.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写道:“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15.9%,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1943年,美国的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D.二战需求的刺激解析:D调整工业生产有利于缓解失业,但到1939年失业率仍然很高,可见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调节农业生产与缓解工人失业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失业,但到1939年失业率仍然很高,可见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43年处于二战期间,二战需求的刺激创造出巨大的人员需求,从而使“失业现象基本消失”,故D项正确。9.(2018山东济宁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得人民有底气去花钱,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1947年,持续了4年之久,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由A项造成的,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时间不符,排除D项。10.(2018河北衡水统考)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后,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这一举措()A.加强了国家干预力度B.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C.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D.提高了国民的工资收入解析:B题干中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上市公司所采取的措施体现出的是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这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描述相悖,排除;C项错误,上述举措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的调整,不代表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工资收入的内容。【新知生成】 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政策就是国家对经济干预力度削弱,减少国有企业,增加大量的私人企业,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规则,也要在一定情况下,进行政府的适度干预。11.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解析:B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对经济干预的失败尝试,故A项错误;从材料“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可知科技革命产生的变化促使资本主义机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技革命带来了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故D项错误。12.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图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80年代最强C.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D.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解析:D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整体不断提高,并不能说明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中收入国家也应该包括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不断下降并不能说明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继续发展,故C项错误;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收入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中收入国家也在逐渐向知识经济转型,低收入国家则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由此说明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安徽合肥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对棉纱和棉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美国也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美元贬值50%。日本在货币战的世界竞争中,实力远不及英美,除采用日元贬值等手段外,还通过剥削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廉价得多的国内劳动力,以低价在亚洲市场上倾销商品。为此,英国提出废弃英日通商条约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抵制日货的动议。日本在倾销政策遭到抵制的情况下,国内法西斯势力疯狂叫嚣:“以军事力量确保东洋市场”。方连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各国必须通过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信息得出主要措施,由“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得出提高关税;由“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美国也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美元贬值50%”得出货币贬值;由“日本以低价在亚洲市场上倾销商品”得出倾销商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及经验教训等角度分析对世界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第二小问由“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得出有利于协调国际经济贸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1)措施: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倾销商品。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2)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作用: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协调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4.(2018山东日照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美国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都须英国船只载运1789年,通过第一部贸易保护法令关税和吨位法令17001722年,逐步废除本国制造品出口关税,提高外国商品进口税1828年,提高进口税;1890年和1897年,将平均关税水平提升至50%和57%1815年,通过谷物法,限制谷物进口1930年,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关税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60年,取消所有贸易和关税限制19321939年,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在英帝国内降低关税,对外一致提高关税;次年,通过保护关税法,放弃自由贸易原则1947年,倡导达成了以推进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关贸总协定1971年,尼克松宣布对进口物品一律征收附加税,表明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据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整理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提取两个国家的贸易政策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所述英美两国的贸易政策的变化均经历了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再到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策的变化均是出于特定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所以可以围绕贸易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角度拟定论题。然后结合相应时期英美两国贸易政策调整及影响等史实加以论证即可。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认识到贸易政策是发达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答案:示例:贸易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贸易自由化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工具;国际经济分工中利己化严重)。近代以来,英、美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维护经济霸权,不断改变贸易政策。工业革命前,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与荷兰等国竞争;工业革命后,实行自由贸易,利用“世界工厂”的地位抢占国际市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到来后,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放弃自由政策。美国在经济大危机前,极力实行贸易保护,维护本国市场,罗斯福逐渐开放贸易,力图克服危机,二战后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大力推进贸易自由,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滞胀,随之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因此,贸易政策是发达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各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各自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利己主义贸易政策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大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充分暴露了自由贸易的虚伪性)。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