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元质检卷一先秦时期(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滨州调研)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2.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历来备受重视。夏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农时观念的形成3.(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言论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左丘明左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整理诗经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欧阳修新五代史A.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B.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C.西周时实行了分封制D.中国建立了小农经济4.(2018浙江嘉兴测试)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5.(2018河北沧州质检)礼记中记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有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6.(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侯国政局相对稳定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7.(2018河南洛阳期中)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8.(2018北京海淀一模)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9.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落后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孤立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10.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11.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12.(2018江西九江二模)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A.强调仁、礼的重要性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D.主张格物致知论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中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黄敏兰从四种“封建”概念的演变看三种“封建社会”的形成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论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1.B解析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是在西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启的地位低下,辛的地位比启高,辛继承了帝位,故B项正确;启比辛年长,不得嗣,故C项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是在西周,故D项错误。2.D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原始历法不可能诱导作为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物候知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3.C解析夏商周三代都有统一的政权,不是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古代文献是当时人的文字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体现的都是周天子实行分封土地给诸侯,拱卫王室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指在土地私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经营形态,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4.B解析世官制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衰亡,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缓和了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效避免了家族内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分封制在秦朝时被郡县制所取代,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形成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5.A解析根据材料“相亲”“相敬”“无怨”“不争”,可知礼乐制度具有调息争怨、相亲相敬的作用,故A项正确;礼乐制度是宗法分封的工具,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使宗法分封所确立的等级秩序得以强化,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制度形成于秦朝,而不是西周,故D项错误。6.D解析材料反映了楚国在春秋时期即已开始对外征伐兼并,但未体现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楚国吞并周边小国,但未体现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前740前690年”可知此时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北方诸侯国之间发生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楚国吞并一些周边小国后将灭国所得之地建为楚国的县,可见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分封制变为县制,故D项正确。7.A解析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变为粮食,这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官员待遇的下降,故B项错误;官员俸禄变化是分封制瓦解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员俸禄形式的变化,并未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8.C解析根据材料,井田制瓦解,并且出现“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这表明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故C项正确,A项错误;井田制是贵族占有土地,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个体小农经济形成的有利条件,而不是破坏,故D项错误。9.B解析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中有重农抑商的规定,秦国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战国时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C项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10.A解析孟子对有大过的君主由劝谏到“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卢梭也主张推翻违反民意的君主,由此可知A项正确;题干中孟子和卢梭都对有过的君主不满,故B项错误;孟子维护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维护君主统治,故D项错误。11.A解析根据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可知“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12.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养心、养气”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形成“养心、养气”之说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主性,并不是突出教化的功能,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13.参考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2)二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二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14.参考答案:我同意“封建”与“专制”两个概念是不相兼容的观点。(1)“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即统治权的分散,“专制”的本意是权力高度集中,一人独断。(2)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的职位是世袭的,在自己的领地内完全独立自主。贵族享有的种种世袭特权,周王不能随意取消。这也是数百年后周朝统治瓦解的重要原因。(3)秦至清,皇帝一人大权独揽,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皇帝(或朝廷、中央)任命的职业官僚取代了以前的世袭官僚,中央牢牢控制各部门和地方。为维系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不断分散和削弱地方权力,使地方越来越缺乏自主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周朝时周天子与地方诸侯王的关系。所以,“封建专制”这一词是荒谬的。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