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4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228563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4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4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4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四)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的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C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的划定使馆界、驻兵保护、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等条款都是对中国国民人权的侮辱,因此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列强联合发动的战争,排除A项;两场战争签订的条约中都有赔款的条款,排除B项;这两次战争都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2(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题)(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C据材料“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可知基督教的传入已有多年的历史,故A项错误;据材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不能得出其发展对象的民间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项正确;“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故D项错误。3(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题)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B材料中并未说明外交手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说明当时洪秀全是利用宗教的宣传,确立其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宗教宣传,并未涉及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故C项错误;材料中洪秀全的做法是为了维护统治,不是打破清政府的围剿,故D项错误。4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C材料主要评价了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达到了最高峰,故C项正确。5(2018湖北武汉高三第一次联考题)(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B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太平天国主张和外国人正常交往,但又允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这是不符合外交惯例的,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6(2019安徽合肥高三联考题)资政新篇中说:“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A洪仁玕具备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B太平天国摒弃“天朝上国”外交思想C资政新篇着重解决了外交问题D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列强支持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结合材料中“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及“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说明主张开放、平等外交,反映出洪仁玕关注世界形势,具备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资政新篇中的外交理念,并不能代表整个太平天国统治集团的外交思想,太平天国后期,妄自尊大的情况有所改变,但依然坚持维护天王万国真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目的在于重振国威,其内容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并非着重解决外交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资政新篇的外交政策,并未体现出列强的态度,故D项错误。7(2018四川乐山一模)1903年,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1911年,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13人中,皇族7人。这一改革()A标志近代立宪运动起步 B适应了资本主义的需要C彰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旨在应对国内政治浪潮D材料反映的宪法大纲和责任内阁仍以皇权至上,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宪法大纲和责任内阁维护皇权地位,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皇位世袭和皇族内阁,不能体现出民主观念,故C项错误;清末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为了缓解反清革命高涨而实行的骗局,故D项正确。8(2019河北衡水模拟)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时间总督巡抚汉员旗员合计汉员旗员合计1837年3710128201864年731019019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C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D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C材料中汉族官员的比例上升,但是当时仍存在满汉差异,不能说实现了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当时满族和汉族官员的比例问题,并未说明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政府中汉族官僚势力崛起,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地方机构受制于列强,故并未体现出半殖民地化,故D项错误。9(2018安徽宿州一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D材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及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也没有涉及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说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得出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10(2018湖北咸宁重点高中高三联考)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该事件()A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C“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由此可以判断是辛亥革命,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反帝的行动,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事件,故D项错误。11(2019广东揭阳高三模拟)有一副对联概括孙中山先生一生功业,“行二百年独创名言,视孔仲尼、马克思、卢梭皆如无物;后廿四史别开生面,合朱元璋、华盛顿、列宁而为一人”。下面对这一对联解读错误的是()A主张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堪比列宁B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堪比朱元璋C创立共和政体,功成身退,堪比华盛顿D摆脱外族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堪比华盛顿D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逐步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成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这一主张与列宁土地法案的内容与意义类似,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主导进行的辛亥革命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与朱元璋主张有类似之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创立共和政体后,把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功成身退,与华盛顿在任两届总统后拒绝连任有类似之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摆脱外族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18湖北武汉高三第一次联考题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C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B革命党人的软弱性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清贵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材料二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谕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材料三这是两种对立的宪法精神之中和、妥协的产物:即革命党革命主义的宪法,与“逊位诏书”中所承载的、从晚清立宪以来的、和平改良的立宪派的宪法精神,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构建时期的宪法根基,为我们现代中国的构建,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政治时期或者立宪时刻。辛亥革命发生过多少场战争?死了几个人?相比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我们没有大的血腥性的政治动荡。英国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还有若干年的动荡,然后才实现了光荣革命,完成了英国从封建制的王权国家到现代的君主立宪制的转型。至于法国大革命,更是充满了动荡和血腥。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一段时间,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立宪时期,这个立宪时期就是革命的宪法精神与妥协的和平宪法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共和国的宪法精神,我视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摘编自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1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观点的历史依据。(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第一句话,从传教士的认识内容上概括印象。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原因,总体来说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然后结合中国国内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第(2)问,可以从宣誓的目的和负责的对象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没有大的血腥性的政治动荡”可知革命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血腥动荡;根据材料三“革命的宪法精神与妥协的和平宪法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共和国的宪法精神”可知两种对立的宪法精神之中和、妥协构成了共和国的宪法精神。答案:(1)印象:突然发生;过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合理性: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11分)(2)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8分)(3)依据:没有大的血腥和动荡而实现了革命的目的(政权的和平过渡);两种宪法精神的妥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构建时期的宪法根基。(6分)14(2019湖北襄樊高三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近年来史学界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贬斥否定到对其中的某些方面给予适当肯定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尽管这一时期是军阀混战、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的评价首先要表明观点,可予以肯定,也可予以否定,还可辩证看待,既有积极又有消极方面。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包括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即可。注意语言表述、层次分明、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反动时期。(2分)阐释:政治上,北洋军阀推行专制独裁统治,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等,是对历史的极大反动;为争权夺利展开混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无限灾难。经济上,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北洋军阀的横征暴敛,吞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严重地破坏了工农业的再生产;北洋军阀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买办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外交上,北洋军阀推行媚外政策,如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疯狂出卖国家权益,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0分)示例二观点: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是向前发展的。(2分)阐释:政治上,北洋军阀时期尽管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但形式上一直维持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发布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缚,对工矿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军事上,训练、装备一支新式军队,有利于推动军事近代化,增强国防实力。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总的来说,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挽回了一些国家主权,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一定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10分)-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