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课时规范练2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19883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课时规范练2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课时规范练2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课时规范练2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规范练2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选择题1.(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31)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这表明()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答案D解析材料侧重于表达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及其精神,而不是文学水平的高低,故A项错误;由材料“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可知古希腊悲剧反映的是主人公与现实生活间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戏剧而非古希腊英雄主义的起源,故C项错误;由材料“悲剧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可知古希腊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是古典人文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2.(2018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三,18)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言“将哲学从天国带到了人寰”,早期希腊哲学经历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过渡。这种过渡()A.始于泰勒斯B.主要为罗马的学者所推动C.完成于智者学派D.反映了人类精神渐趋觉醒答案D解析泰勒斯主张万物来源于水,这属于自然哲学,不属于伦理哲学,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古希腊先哲们将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过渡,这种过渡是希腊先哲们实现的,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将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过渡,但不是完成者,故C项错误;古代希腊先哲探索人类社会哲学及伦理哲学,关注人与人类社会,体现了人类精神渐趋觉醒,故D项正确。3.(2018河南安阳一模,17)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可知,在普罗塔戈拉看来,道德是以欲望和追求为培养目标的,故A项错误;普罗塔戈拉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项正确;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传统神学观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4.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答案A解析智者学派认为没有确实的正义,这是相对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主张,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个人自由,容易导致公民的道德沦丧,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倡导感性自由的生活态度,故D项错误。5.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错误;终极目标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B项错误;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相符,故正确。6.(2018河北冲刺模拟,3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是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7.(2018四川泸州三模,33)下表是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但丁神曲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三部文艺作品都以宗教为题材,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实力比较强大,A、B两项是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8.(2018百校联盟全国联考卷,33)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1374)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这说明他()A.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B.注重人的哲学化研究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先河D.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在上帝的创造物中”可看出彼特拉克并不反宗教,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是关注人性而非哲学化,故B项错误;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故C项错误;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与材料中“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相符,故D项正确。9.(2018广东茂名二模,3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时代,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信仰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教权与世俗政权的权力区分,故D项错误。10.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A.维护上帝权威B.主张因信称义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答案B解析维护上帝权威忽视了材料中“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故A项错误;因信称义与材料中“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相符,故B项正确;信仰自由与材料中“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故D项错误。11.(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8)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答案B解析“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教皇的要求,而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故A项错误;“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因信称义,故B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指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12.(2018河南郑州三模,34)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建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从题干可知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典人文思想究天人之际,立意其高远而又不偏不倚。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的层面。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材料二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从人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对各自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参考答案(1)同: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了探究精神。异:中国强调天、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贯通与和谐;西方将神、人、自然对立。中国重视纵横的联系与包容;西方缺乏和谐包容精神。中国着眼于普适性;西方着眼于彼此之间的斗争性。(2)中国: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育了内在精神的融合贯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为不同境遇的人群提供了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西方:形成了众多流派的人文主义思想;使西方近代社会不断出现思想发展的高峰;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4.(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三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摘编自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阐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