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187639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滑县二中期中)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称: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上述变化反映出孙中山的民主思想()A随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调整B以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为转移C与中国革命任务的联系更紧密D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属性特征C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民众享有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同时强调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自由及权利的对等性,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发生变化,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2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D从材料信息看,三民主义是指导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武器,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有指导意义,故选D项;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国民党并未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3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重要B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C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B由“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富强,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可知,这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因此孙中山意在强调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没有优劣之分,A项错误;C项中的“首倡”与题干时间“1921年6月”不符,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中共革命纲领,故D项错误。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C从材料中“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等信息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注重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内容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一部分,并非立法措施,排除D项。5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清朝政治腐败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从材料信息可知,一种评论强调民族危机(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另一种评论强调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这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61927年4月19日,毛泽东在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强调“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其作用,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即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和兵士问题,兵士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依据材料可以推知()A当时国共关系尚未破裂B为此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C中共已明确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D当时中共“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A根据题干中“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必勇敢作战”可知,毛泽东主张解决土地问题、发动群众来“保护革命”,即当时国共关系尚未破裂,A项正确;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是在八七会议上,排除B项;题干中毛泽东的认识并不能代表中共的意见,当时他还不是中共的主要领导人,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右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排除D项。7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超过了列宁主义的成就B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C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主张D坚持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毛泽东的学说正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毛泽东的学说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项错误;C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D项表述错误,毛泽东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不是领导者。81956年,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十大关系。这()A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B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D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行经济建设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十大关系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时发表的,其正确分析了国情,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行经济建设,D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提出的,A项错误;B项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内容,排除;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的,C项错误。9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刊针对此文进行褒贬不一的争论,有些批评直指该文“违反两个凡是的中央精神”。材料表明当时()A“两个凡是”名存实亡B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C“左”倾束缚亟待突破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人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褒贬不一,甚至批评该文影响“两个凡是”的方针,这说明当时“左”倾思想束缚仍然存在,亟待突破,A项错误,C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D项错误。101979年2月,四川省价值规律理论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以下为部分与会代表的观点代表“国家不仅通过计划来管理经济更要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经济活动”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是计划经济的必要补充”代表应该对经济体制和计划方法来一个大改革,但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会导致资本主义”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改革传统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发展市场经济已是人心所向C“姓资”“姓社”问题得以厘清D全面系统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A由材料中“1979年2月”可知,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再由材料中“更要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经济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对经济体制和计划方法来一个大改革”可知,改革传统经济体制成为共识,故A项正确;B项出现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全面系统改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1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这番话旨在强调()A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B新中国外交推动了经济发展C工业革命使中国经济发展迟缓D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A根据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可知,邓小平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由于一些原因在一定历史时期都是闭关自守的,应该实行对外开放适应全球化的需要,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12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做主。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为政以德”“民贵君轻”“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答案:(1)重点:重民;仁政;富民。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求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12分)(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13分)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革命设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归纳出一个论题,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论述时主要是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分析。答案:示例论题: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2分)阐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10分)-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