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优化训练(十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13350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优化训练(十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优化训练(十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优化训练(十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优化训练(十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写道:“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有苏联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该指示最有可能发表于()A“大跃进”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一汽车制造厂”可知,这应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故选B项。2(2019湖北孝感一中期中)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C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是195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说明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2019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文综历史试卷)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调整经济任务完成【答案】A【解析】统购统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对于抑制投机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缓和粮食供应危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一五计划不包括调整经济的任务,排除D项。4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为了进行正常的经济建设,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11月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错误。5某学者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答案】C【解析】新中国政权没收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吸收由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失误,此时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早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6(2018福建厦门一中期末)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答案】A【解析】19591961年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材料中的大学生返回家乡务农,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可知,并非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不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失业严重”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7“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由“在人民公社期间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的发展。故选D项。8(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从1973年开始,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说明()A我国已经开始局部实行开放政策B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重视纠“左”C我国坚持继承和发展斯大林模式D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重工业方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可知,国家引进的这批成套设备和项目主要涉及重工业方面,故D项正确。依据题干时间“1973年”,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A项错误;1973年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故B项错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反思,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故C项错误。9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工业化进程的受挫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答案】B【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才开始进行改革,故A项错误;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信息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我国并未实施户籍制度的改革,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10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A确立了“八字”方针 B清除了“左”倾错误C反思了“冒进路线”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题目中并未出现“八字”方针,故A项错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左”倾错误的产物,故“清除”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冒进路线”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会议对其进行了反思,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城市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11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万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B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D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解析】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一五”计划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统计图可知,1959196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故B项正确;此时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项错误。12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答案】C【解析】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的1957年,新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段1964年至1978年,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这一时期,国家政策的重点是阶级斗争而非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在中国东北屯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沿海工业区进行核打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出将重要工业西迁的关键举措,故C项正确;同样,这一时期国家工作的重点并非经济的建设与恢复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1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围绕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注意把异同点分开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等。【答案】(1)相同: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任答其中三点即可)不同:苏俄经过了先全部国有化,后适当利用发展,再全部转化为国有的过程;而新中国先是进行合理调整,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公有制经济。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包括引进外国资本和发展国内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调整。(2)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意义: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现代化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动力机制等都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过去时代的相关变数相对来说要少一些,那么今后世界相互依存性的增长将要使相关变数更多更复杂,发展的方式将是多线的,现代化是多模式的。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的模式与发展”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探讨的是不同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考生首先要将现代化的模式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并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一:苏联探索出斯大林模式的现代化模式。苏联以重工业为主导,推行指令性经济,工业化迅速发展。为了集中调配国家资源,从内部主要是农业领域筹集大量资金,推行公有制、国有化以及加速农业的集体化,这是一种制度创新。但是苏联的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相对滞后。示例二:现代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政治上,现代中国开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民主政治逐渐完善;在经济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思想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任选一例进行分析即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