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45练 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048639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45练 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45练 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45练 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5练 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2018安徽蚌埠一模,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闾里制”起源于先秦。简单说来,就是把城里的居民,按一定户数用高墙圈成方块状的“闾”;墙上设门,供居民出入;门侧设“弹室”一类的机构,配置“里正”一类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内中居民。“闾里制”至隋唐进化为“里坊制”。唐代长安城大坊内部,四门加一条十字街,小坊内部,两门加一条横街。日出开坊门,日落敲街鼓60下后关坊门。北宋定都汴梁后,里坊制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街坊制”。至满清入关,北京城居民的住宅,又再次被栅栏分割、封闭。栅栏门晨启昏闭。清朝中叶以后,栅栏渐渐消失。据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话等材料二解放后,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机关、工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都可以分得一块城市土地和一笔建设资金。各单位将土地用高墙一围,在内部自行规划办公、居住资源,工作、生活高度一体化,就成了一个个单位大院。1952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批评“每个单位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中央提交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工作的报告指出:“由于建设计划是按条条下达,各单位分别进行建设,北京市很难有计划地、成街成片地进行建设,至今没有建设一条完整的好的街道。不少单位圈了很大的院子,近期又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据谌旭彬中国城市居民小区“千年建墙/拆墙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居民区演变的特点及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后“单位大院”兴起的原因及负面影响。(15分)2(2018吉林吉林市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12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13分)3.(2018云南昆明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新、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13分)(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12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下表为四次改革情况简表年份主要内容1982年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不再保留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成立能源部;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物资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机械电子工业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建设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水利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国务院部委由40个减至29个;撤销电力、冶金、纺织等10个工业专业部门;新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2003年国务院部委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委员会;新组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计生委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表能够反映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写出其中两种趋势,并说明改革的历史原因。(12分)答案精析1(1)特点:由封闭走向开放;时间限制逐渐放宽;具有曲折性。(任答2点)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城市居民控制逐渐松弛,受统治政策影响。(2)原因:建国初各单位进城的现实需要;方便工作与生活一体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影响:不利于单位间的交流;阻碍城市整体规划;浪费城市资源。(任答2点)2(1)积极影响: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较大发展;推动政治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从通商口岸开始,中国的社会生活融入了很多西方因素;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有利条件: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特征: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3(1)同:都经历乡村(镇)企业发展的原始工业化阶段;都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以轻工业为中心;都大力拓展商品市场;都得到政府支持。异:英国以市场为主导,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引领;英国经历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经历了建国以后工业化探索的曲折;英国依靠自身进行技术积累,中国借鉴西方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2)特点:起步晚,尚未完成;政府主导参与;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交叉进行。意义: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国力提升,和平崛起;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世界工业化的整体发展。4趋势举例:精简政府机构;促进高新科技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职能;关注和改善民生等。原因举例: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适应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解放生产力;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关注民生等。解析第一小问趋势依据国务院部委数量和名称的变化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概括即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