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03572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跟踪检测评估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解析:依所学,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而商朝的灭亡使西周意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此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巩固王权,故A项正确;西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升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注重民众的力量借此巩固王权统治,而非强调摆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A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西周这样做主要是()A强调家族等级B防止贵族内部纷争C强化尊祖敬宗 D维护天下共主局面解析:根据材料“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等得出宗法制强调的是社会等级或宗族内部等级,不是家族等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宗族成员尊祖敬宗,目的是维护天子政治上的唯一性和宗法关系上的唯一性,结合宗法制的内容继承上的唯一性可以防止贵族内部纷争,故B项正确;C、D均错误。答案:B3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A强化了天子权力 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天子权力的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殷商晚期贵族阶层等级进一步严格化,有利于解决贵族内部纷争,加强政权稳定性,故B项正确;材料“逐渐有了妻妾之分”,配偶等级区分与降低女性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夏朝王位世袭制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B4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解析:祭祖是商周时期人们最为重视之事,祭祖及其衍生出的制度和礼仪,都属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材料“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表明周朝时祭祀活动越来越注重社会实际,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即人文理性因素越来越多,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答案:C5公元前705年,周桓王带兵攻打郑国,大败,并被射中肩膀。有人劝郑庄公趁机追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问桓王伤情。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法制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C宗法制受到了严重挑战 D分封关系已难以维系统治解析:宗法制和分封制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A项错误。据材料“有人劝郑庄公趁机追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问桓王伤情”可知,虽然郑庄公与周天子间存在冲突,但受到宗法关系的影响,庄公派人去慰问桓王,这反映出宗法关系有调和冲突的功能,B项正确。由郑庄公的行为看,宗法制尚未受到严重挑战,C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答案:B6有学者指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封邦建国体制,以卿大夫和士组成的“家”、诸侯的“国”为基础,这就是后来儒家在东周礼崩乐坏之后,为恢复西周礼制而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家”和“国”放在“天下”之前的重要缘由。这说明()A周王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直接控制地方B先秦时期礼乐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C诸侯和卿大夫逐步取得了天子的权威D儒家产生于恢复传统礼制的过程之中解析:材料说明,封邦建国体制以卿大夫的“家”和诸侯的“国”为基础实现“家国同构”,体现的是宗法制的特征,而重建礼乐制度恢复传统秩序从“家”“国”入手推而广之,体现出礼乐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故B项正确。周王间接控制地方,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儒家重建礼乐制度的着眼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7下表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出处论述礼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左传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论语天子八佾(佾,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大夫四、士二。A.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 B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 D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解析:由礼记的记载可以得出,礼乐制度有利于人们明是非、辨亲疏;左传的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论语的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明确统治集团内部的尊卑等级。由此可知,三则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有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的功能,故C项正确。A、B、D项均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反映三则材料信息,故排除。答案:C8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解析:材料“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反映了子夏对“新乐”的批判。子夏的主张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即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C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D宗法体系受到冲击解析:“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样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为统一奠基,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无法体现贵族政治,也无法判断宗法制的情况。C、D两项错误。答案:B10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这表明“行同伦”()A旨在推动儒法融合 B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解析:据材料“远迩(近)同度(法度)”可知秦朝重视法家而不是儒家,故A项错误;据材料“迩(近)同度(法度)”可知宣传的是法家的思想统一,故B项错误;据材料“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可知形成共同行为规范,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统一全国的思想而不是体现皇帝在国家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11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解析: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答案:A12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解析:军国大事先由大臣朝议,再由皇帝决断,这种决策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大臣仅是对军国大事进行朝议,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君权并未弱化,故B项错误。秦朝实行君主专制,政体中没有民主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12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表达的主要意思。(6分)(3)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分)解析:第(1)问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知,“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第(2)问应依据材料二出处诗经周颂我将,分析从诗歌方面为周王歌功颂德。第(3)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维护了政治联系。(12分)(2)意思: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强调周公的丰功伟绩,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功德。(6分)(3)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具有等级森严、家国一体的特征。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重视教化的特征。(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分析材料,以“制度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论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王夫之认为“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应围绕这种制度创新与实践进行评论。答案:示例一观点: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论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分)示例二观点: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3分)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9分)-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