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2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93807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2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2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2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练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选择题1.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出处记述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3.唐代陈鸿祖的东城老父传中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廛间”。材料反映了当时()A.官营棉纺手工业技术先进 B.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C.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 D.讽刺类长篇白话小说盛行4.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赋税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至道末年(997年)2 408.11 567.7天禧末年(1021年)2 641.23 874.0熙宁十年(1077年)2 021.35 117.2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5.宋代,晋江县建桥43座。安平桥使漳州商品径直运入番舶下碇津埠;东洋桥沟通围头湾东侧沿岸;龙津桥、长溪桥便利了洛阳江物资的调运。其他桥梁均对南关港、石井港、泉州湾三大口岸呈辐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A.地理位置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B.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C.交通设施影响贸易发展状况D.桥梁建造技术取得实质进展6.经济史纲中提到:清代施行“摊丁入亩”,此后大批民间手工艺精品问世,制瓷业在乾隆时更吸收西方景泰蓝制作技术,使景泰蓝工艺达于顶峰。这说明影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人丁编审制度的变革B.私营手工业生产关系变革C.西方工艺的大量引入D.百姓的赋役负担彻底解除7.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有利于()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的巩固C.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D.商品经济的发展8.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9.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10.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11.道光三十年(1850年)成书的汉口竹枝词中称“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这反映了()A.汉口近代化的艰难历程B.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缩影C.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12.“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说明当时会馆的主要功能包括()商人停宿场所商品储运场所商人贸易场所政治诉求场所A.B.C.D.13.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14.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15.两宋时期,城市丧葬文化呈现出由孝道观向私利观转化的趋势,火葬、延葬、不葬等社会风气普遍流行。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义利观念的变化B.陆王心学的冲击C.血缘亲情的淡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16.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其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17.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18.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要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答案精解精析选择题1.C图片信息反映的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这说明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故选C项。在天灾、战乱以及封建统治者盘剥之下,个体农户生活不可能富足,故A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故B项排除;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是个体农户的生产还是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故D项排除。2.C从材料信息可知,四则史料分别涉及出售永业田、购买良田、寺院大量占有田地和富豪之家置买庄田等信息,这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选C项。3.C由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棉布交易普遍,这说明当时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故选C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流入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东城老父传为文言传奇小说,故D项错误。4.B从表格信息看,自至道末年(997年)到熙宁十年(1077年),北宋政府征收的农业税变动不大,而非农业税有较大增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5.C从材料信息可知,宋代,晋江建桥方便了周边地区的商品交流,这说明交通设施影响贸易发展状况,故选C项。地理位置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但并非起决定作用,故A项表述不当;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城市规模扩大对商业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桥梁建造技术的进展,故D项错误。6.A从材料“清代施行摊丁入亩,此后大批民间手工艺精品问世”,可知清代手工业出现繁荣景象,与政府改革人丁编审制度直接相关,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清代施行摊丁入亩,此后大批民间手工艺精品问世”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吸收西方工艺是景泰蓝制作技术的特点,不能体现清代的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西方工艺的大量引入,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7.D“量其劳力,日给钞贯”,用货币取代原来的实物,使工匠更能方便使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故D项正确。8.D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私营手工业在全国手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匠户的身份直至近代前期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封建政府对农民控制的松弛有利于手工工场的产生,故D项正确。9.C材料描述沿海瓷器生产状况而不是沿海与内陆瓷器生产的对比,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故B项错误;据材料“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可知外贸港口制瓷业发达,这说明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描述沿海瓷器生产并没有描述其他海外贸易商品,故D项错误。10.C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明清时期,农业、商业、手工业类实用性读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11.C从材料信息看,1350年的汉口并不繁荣,但到1850年时已经相当繁荣。这得益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汉口近代化,故A项排除;汉口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故B项排除;题干材料未反映D项。12.C根据“或客栖于斯”可知会馆具有停宿功能,故正确;根据“或存货于斯”可知会馆具有商品储运功能,故正确;根据“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可知会馆是商人贸易场所,故正确;会馆是商人为方便贸易而建,与政治无关,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13.D材料中的技术有助于提高金属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故选D项。A项明显错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冶金的质量和效率,但未必会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也不会影响农业技术,故B、C两项排除。14.B材料体现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但未体现税收结构中是否以海外贸易税收为主导,故A项错误;唐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招待外商及掌管对外贸易,体现唐朝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与唐朝的文化影响力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招待外商及掌管对外贸易,说明唐朝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与对外交往,没有体现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故D项错误。15.D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于私利的追求开始强烈,所以开始由孝道观向私利观转变,故D项正确。16.D从材料信息可知,南宋都城临安中的皇宫已经不再位于城市中心,御街的中段设立“金银盐钞引交易铺”,这一布局反映了商业发展、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说明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故选D项。17.C漕粮折银反映了明中叶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加强了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漕粮折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该做法并未使百姓的赋税负担减轻,故B项错误;漕粮折银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如何变化,故D项错误。18.A由材料信息可知,从两宋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从粮食输出地变成了粮食输入地,但纺织业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出现转型,故选A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C项明显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