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出于层层顾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他的顾虑不包括( )A.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建国B.英、美两国不赞成中国内战C.中共力量已经得到壮大D.团结人心以利于建设新国家2、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 )A.武昌起义期间B.北伐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重庆谈判期间3、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刊物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4、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组织了正面战场四次会战B.撕毁重庆政协会议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D.与共产党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略决战5、194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值为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来计价。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6、民谣,俗称“顺口溜”,内容丰富,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状况,也是人民群众议论时政、抨击时弊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的政治讽喻性。如“金圆券,满天飞,钞票到手准吃亏,上午能买一担米,下午就买半担灰”。它所讽喻的是( )A.人民生活艰难爆发不满B.解放战争中政府滥发纸币C.物资稀缺致使通货膨胀D.连年战争使经济体系崩溃7、下列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8、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9、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电影建国大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A.B.C.D.10、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 )A.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彻底结束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D.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11、 有学者指出:“解放战争并不仅是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解放战争历经曲折、跌宕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合法地位和军事实力较强B.全国人民反对全面内战牵制了人民解放军C.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落后D.美国进行军事援助并直接出兵干涉12、抗战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进行了历史性的谈判重庆谈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日本的投降,政府军队与中共军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双方都力争首先到达敌占区接受日军的投降,从而收取大量的敌方武器和军事装备。(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到1945年11月,华盛顿已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该政策继续支持国民政府,条件是国民政府不可使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并且努力与中共达成协定。国民党和共产党都相互不信任对方,因为各自是追求不同目的的革命政党。除非是在暂时的或权宜的基础上,否则两党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六个星期的谈判无疑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尽管毛泽东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态,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点上让步。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凭借实力进行谈判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蒋对毛泽东此刻愿意达成的某种和平临时协议毫无兴趣。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国民党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有人说“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有利于双方实现某种历史性妥协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中国具备走向和平的因素有哪些?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双十协定被国民党撕毁,中国的和平道路夭折。试分析其原因及教训。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维护和平局面成为人们共同的渴望,英美等国也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 而且中共的军队此时已有很大发展,这都是蒋介石所顾忌的。 D项说法与之不符。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判断.柳亚子的这首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故选D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结合材料中时间“1946年”可知“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组建新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各阶级的共同愿望,故答案选C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材料“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知国民党以扩大对城池和交通线等地域的占领为目的,造成了力量全面展开、兵力分散等问题,此“战略失误”反映了1946年6月国民党全面进攻的失败,此后国民党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故B项错误,C项正确。A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略决战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排除D。故答案选C。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经济。题干时间是解放战争时期,根据题干表述可知,这一时期国统区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反映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故D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政治讽喻性”。A项是对民谣的概括,并非讽喻,排除;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可知,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当,物资稀缺并非主要原因,C项错误;D项同样不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地图信息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战略决战开始于辽沈战役;C项错误,淮海战役的战场以徐州为中心且结束于 1949年;D项以解放军占领南京为标志,发生于1949年4月。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451949是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错误,两项正确,选A。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A错误,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正确;C中“彻底结束”说法不准确,当时的香港、澳门仍然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排除C;中闯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 基本完成,D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全面内战是国民党政府违背民意首先挑起的,全国人民反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B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相反。美国扶植蒋介石,但未直接出兵干涉,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国际环境:美国和苏联都希望中国避免战争。国内环境:经过长期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战后恢复也需要和平的国内环境;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致力于国内和平;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2.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抗战胜利后,双方实力上升,并进行了军事部署;双方互不信任,双方互不妥协,无法达成共同遵守的协议教训: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对话协商,携手合作;应站在民族国家立场上,保持冷静和克制,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国共双方和人民愿望等方面分析。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还是从国共阶级性质和军事实力、国际方面分析。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内: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3.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析:本题考查1947年中国社会的转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抓住时 间信息“1947年”,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民族工业发展步履维艰等方面回答“内” 的变化;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对中国市场的 垄断等方面回答“外”的变化。第(2)问,经济上结合解放区土 改、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回答;军事上结合刘邓大军跃 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 料信息“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等并结合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回答;第二小问从 无产阶级的领导、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 方面回答。第(4)问,结合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 会主义革命回答。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