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6章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第3节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4086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6章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第3节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6章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第3节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6章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第3节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新课导入 李四光(18891971),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人,蒙古族,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1932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又任重庆大学教授。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两弹”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李四光?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教法案例本课教材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杰出科学家李四光的主要生平:胸怀壮志,出洋留学;创建地质力学;破除“中国贫油论”;探讨地震预报和地热开发。这些内容具体而扼要地介绍了李四光的学业和科研生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主要贡献,也蕴含着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要原因。建议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体现李四光高尚人格、科学精神和个性特征方面的资料,帮助青年学生不但重视立志,更能为志向的实现而不懈努力。第一目“胸怀壮志,出洋留学”。教材以李四光先后留学日本与英国并学成归国工作为线索,讲述了李四光少年时代、留日和留英三个时期的志向和学业情况,并通过“链接阅读”栏目,向学生展示了与李四光成长密切相关的史实。教师在授课时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目的学习重点,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目中“链接阅读”之一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讨论“李四光名字是怎么来的?”“李四光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是哪些因素导致少年李四光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以期让学生初步理解导致李四光作出这一选择背后的主观与客观因素。(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师生交流中完成。建议教师先提出“李四光留英时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他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并进行思考。第二目“创建地质力学”。教材主要介绍李四光对中国地质力学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概要地介绍了李四光在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科学研究是非常艰苦的创造性工作,本目教材展示了李四光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长期呕心沥血“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建议教师在授课时把握下面几个角度:(1)执教和领导:先后是担任北大地质系教授和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工作之余仍坚持不懈的研究。(2)1926年,他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一文。在这一著作中,李四光在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思想营养的基础上,肯定了地壳运动“平移说”,这部著作成为李四光在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3)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此处建议教师补充下面材料:1948年,李四光代表中国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4)1962年,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是他对自己40余年地质力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此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第三目破除“中国贫油论”。本目内容在讲授时,建议教师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 “中国贫油论”的产生。“海相生油”论的影响;英国地质学家勘探的结果。(2)“中国贫油论”的破除。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推断,中国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实践证明。中国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油田的发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同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第四目“探讨地震预报和地热开发”。本目建议教师从两个大的方面把握:(1)地震预报:1962年3月广东新丰江水库和196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灾难。李四光通过对断裂带的研究,参考我国历代文献中丰富的地震资料,认为是可以对地震作出预报的。为了能够探索预报规律,李四光不顾高龄,深入邢台震区进行考察和研究,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的途径。后来,李四光曾对河北滦县、迁安一带的地震提出了预见。事实证明,这些预见是正确的。因此,虽然李四光还没来得及对地震预报问题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就与世长辞,但他的研究成果已饮誉海内外。(2)地热开发:李四光认为地球是个大热库,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李四光认为把煤炭当燃料是十分可惜的事情,这对于当今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重点难点1.李四光在我国地质力学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重难点)2.结合史实评价李四光(重点)胸怀壮志,出洋留学1.清朝末年,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世代塾师之家。2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后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造船。3民国成立后,出任湖北实业部部长。袁世凯窃位后,愤然辞职,赴英留学,入读伯明翰大学学地质专业。4李四光博览群书,并能熟练运用英、日、德、法等国语言。创建地质力学1.1920年5月,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后又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2李四光以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地质力学。31962年,李四光著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部重要著作成为地质力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破除“中国贫油论”1.20世纪20年代,英国地质学家克拉普到中国玉门勘探,连打了7口钻井,都不见石油喷出。于是“中国贫油论”便逐渐流传开来。219341935年,李四光在欧洲讲学时就含蓄地驳斥了“中国贫油论”。31954年,李四光在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的报告中,又科学地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4陆续在沉降带发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重要油田,终于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探讨地震预报和地热开发1.1962年,周恩来委派地质部长李四光组建地质大队,专门从事地震调查研究,解决地震的预报问题。2李四光还极为重视地热的开发、利用问题。3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京逝世。李四光的贡献及对其评价1.贡献 (1)在地质力学的指导下,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2)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李四光地质力学的指导下,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了世界,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3)李四光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4)晚年,他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2评价(1)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李四光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解析】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地质灾害预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成就和他的爱国精神,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答案】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思路分析】考查角度李四光对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做出的贡献材料解读材料一:简单介绍了“中国贫油论”的出现;材料二:李四光对于中国是否有石油做出了乐观的评估,并提出了勘探建议解答思路第(1)问要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进行比较归纳“不同”。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前景的重新评估和所学知识分析。第(3)问从当时国际、国内等环境出发判断【尝试解答】(1)不同:_(2)贡献:_(3)认识:_【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一、选择题1“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七绝古诗赞颂的是()A李时珍B詹天佑C李四光D邓稼先【解析】阅读此题的材料后我们会发现,“若无妙手寻油出”是解题的关键,我们所学的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中为勘探石油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李四光。【答案】C2.李四光在英国硕士毕业后,他的老师挽留他在英国工作,后来又建议他到待遇优厚的印度工作,但李四光坚决回国,其原因主要是()A李四光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立志报效祖国B李四光作为中国人,具有浓厚的思乡之情C中国政府给李四光高官厚禄,让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所所长D英国掀起了排华运动【解析】李四光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时,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尚在襁褓之中,急需人才,于是他谢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国,这说明,李四光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答案】A3李四光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为()A地质学概论B力学概论C地质力学略论D地质力学概论【解析】1962年,李四光著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部重要著作成为地质力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而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答案】D4“中国贫油论”这一错误结论被驳倒,主要是根据李四光的哪一理论()A古生物学研究理论B.科化石鉴定的标准C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理论D地质力学理论【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及其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请回答:(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材料二中的时间即“1953年”,由此可联系新中国刚成立后“一穷二白”的现状。第(2)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回答第(3)问时应仔细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信息。【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经过共同努力,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我国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求学海外,以图报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留学过的国家有()日本法国英国德国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李四光先是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后来又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和地质。【答案】B2李四光赴英留学,改学地质的目的是()A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B希望中国人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的摆布C为中国找出大油田,摆脱“贫油国”的帽子D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解析】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最初选择了采矿专业,但想到采矿离不开地质,于是又转学地质专业,因为他希望中国人能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摆布,这表现了其爱国之心。【答案】B3李四光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科学贡献是()A地质力学理论B古代冰川学说C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源地之一D地震预报【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B、D两项是自然科学,而C项是社会科学,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A4使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有力证明的是()A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开采B中国地质学等著作的发表C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D中国地质部的成立【解析】利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进行勘测,找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答案】A5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下列哪些地区发现了油区()A松辽平原、华北平原B华北平原、江汉平原C青藏高原、渤海湾地区D北部湾地区、渤海湾地区【解析】我国发现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位于松辽平原、华北平原上。【答案】A6詹天佑和李四光的共同点不包括()A海外求学B参加同盟会C强烈的民族自尊心D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解析】两位科学家中只有李四光参加过同盟会,詹天佑没有参加,A、C、D三项是他们的共同点。【答案】B720世纪50年代,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与哪些油田的发现有直接关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华北油田ABCD【解析】中国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之前,随着大庆、大港、胜利、华北油田的发现,就已经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答案】B81971年对于中国外交战线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这一年里中国还发生的事情有()A尼克松访华B中日建交C李四光逝世D中美建交【解析】A、B两项均发生在1972年,D项发生在1979年。1971年4月29日,伟大的地质力学家李四光在北京病逝。【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硕士毕业后,他的老师挽留他在英国工作,以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那里待遇优厚。但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他毅然踏上报效祖国的回国之路。材料二鉴于李四光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望,国民党政府几次许以高官厚禄来拉拢他,都遭到拒绝。因为李四光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十分失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英国的李四光非常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在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2)根据材料二,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国?【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材料一中“当时中国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等信息。回答第(2)问时应抓住材料二中“李四光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表现十分失望”这一关键信息。【答案】(1)李四光在少年时代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获得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2)李四光对国民政府十分失望,与此同时,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前途执着奋斗,对此寄予厚望。新中国的成立,使李四光感到科学发展、国家复兴有望,就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回国,全力投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唐朝诗人李白一首著名的古乐府体诗作。1920年,李四光根据此诗作创作了小提琴曲行路难,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抱负。材料二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他是请回答:(1)材料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材料二,判断出材料中的“他”指谁。请结合相关史实对此人进行评价。【解析】第(1)问体会材料中“多歧路,今安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等信息中判断“他”是李四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答案】(1)抒发了作者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2)李四光。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