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管仲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管仲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他贪财,而是知道他家里贫穷。他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鲍叔更加不堪,陷入窘境。鲍叔不认为他愚笨。鲍叔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管仲曾经三次出仕,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他不成器,知道是他没遇上好时机。他也曾三次打败仗逃跑,鲍叔不认为他怯懦,鲍叔知道他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管仲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他没有廉耻,知道他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反而将他推荐给齐桓公。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并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据司马迁史记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鲍叔为人处事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鲍叔推荐管仲执政的时代背景及司马迁高度评价鲍叔的原因。(9分)答案(1)特点: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对人慷慨大方;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对他人的看法;唯才是举,甘居于人下。(2)背景:东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间多争霸战争;齐国为增强国力要进行变法。原因:慧眼识人,唯才是举。2.(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他不仅大力兴修水利、监制军器、改造观象仪器、主管财政等,而且还出使办理边界交涉、坐镇陕西和西夏作战等等,为北宋当朝国家领土的完整建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他“博学善文”,在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冶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其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术价值上和历史资料上是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见识各地人情事物,大大开阔了眼界。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知识广博,成绩斐然。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强调要“原其理”“以理推之”,并且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为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沈括不会拘泥于现有的别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而是会运用否定与批判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考察,在其谬误分析的实践中,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事物。他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整部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摘编自袁运开沈括的自然科学成就与科学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沈括的优秀品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9分)答案(1)品质:积极进取;热爱国家;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特点:重视调查研究;敢于批判和质疑。(2)特点:重视经验总结积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3.(2018全国卷“超级全能生”联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子产,姬姓,名侨,郑穆公之孙,故称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他主张人道先于天道,天道可以存而不论,人道则不能不察;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凭)依于人以为淫厉;提出“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的主张。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推行的主要措施有:整顿田制,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首次正式公布了成文法;实行“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据左传史记等整理(1)依据材料,概括子产的思想主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子产执政进行简要评价。(9分)答案(1)主张:强调人事,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了人性观念,探讨人性问题;探讨形神关系。认为灵魂不死;宽猛相济的执政理念。(2)评价:社会大变革时期,郑国在各国争霸中求生存。子产执政承认土地私有、注重法治、择能用人和重视舆论监督,客观上打击了旧制度,顺应了历史趋势,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4.(2018河南濮阳一模)【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家,频频游历于南京华盛顿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6分)答案(1)活动:参与“围剿”红军;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开展外交努力,为抗战募集军资;领导飞虎队抗日;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2)简评: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对革命力量和势力进行镇压。5.(2018山东济南期末)【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在鸦片战争及其后续耻辱的触发之下,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开始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视野。鲁迅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以某种历史的经验和自我的体察方式来寻求答案。这种多重维度的民族意识支撑了鲁迅一生的思想。鲁迅的民族意识通过对“立人”及“改造国民性”等问题呈现出来。他不能通过一种体系化的政治建构来阐述他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相反,他更喜欢用自己的理性态度和人生经验来与“黑暗捣乱”。鲁迅关注的不是将来的“大同社会”,而是坚守现实世界,并固执地追问国民个体在现世的生存状态。这一点也成为鲁迅与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独秀、胡适等政治知识分子的最大不同之处。摘编自矛盾与困境:鲁迅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迅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特点。(9分)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大众的民族意识增强;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2)特点:受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立足社会现状,突出体现“个体”命运,挖掘“国民性”;对民族意识概念的多维度理解;但缺乏体系化的政治建构。6.(2018广州调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极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国王。1431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阐发了“唯有自然才能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1442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它证明了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佐瓦拉的思想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9分)答案(1)内容:宣扬享乐主义,对抗禁欲主义;抨击罗马教廷的正统礼教;批判政教合一制度;强调重视人的价值。(2)背景:意大利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影响:冲击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精神枷锁,促进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宗教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对文献学研究产生一定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