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要点说明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81080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与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要点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与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要点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与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要点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20小题,共 20 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10小题,共 20 分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10小题,共 10 分)四、简答3计算3(第1-5小题每小题 5分,第6小题10分,共 35 分)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6分,3小题,共 15 分)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分工的含义和类型;国际市场价格与影响因素熟悉: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含义;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组织形式了解: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与国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国际分工的历史发展;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计算:对外贸易量、贸易条件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容与比较、例证;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容;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不同解释熟悉:国际贸易新理论;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基础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相关理论的评价计算: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涵义、类型、演变;重商主义主要观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主、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新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二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三种对外贸易政策;协调管理贸易政策本质熟悉: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主;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了解:重商主义产生背景与评价;新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和危害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掌握:关税的概念、特点、种类(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含义、实施条件、特点)、有效关税;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和主要种类;主要的鼓励出口措施(出口信贷、倾销、外汇倾销)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熟悉:关税的征收方法和海关税则;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和其他种类;其他的鼓励出口措施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了解:出口管制的原因、商品和形式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形式(各形式的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基本观点熟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发展状况与特点了解: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简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掌握: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念、种类、主要法律待遇条款;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机构与特点;中国入世权利和义务了解: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结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宗旨、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积极作用与历史局限性;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中国入世历程、原则立场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掌握:国际贸易洽商程序的含义、形式、性质、条件与改变;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熟悉:国际贸易洽商的容与形式;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了解:国际贸易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书面合同的意义、类型、容案例:合同是否有效成立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掌握:主要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含义、双方义务(书上表)与注意的问题);成本核算;佣金与折扣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常用的价格换算熟悉: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作用;其他贸易术语;进出口商品作价原则、作价方法;成本核算;佣金与折扣的含义;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计算:报价核算;换汇成本、盈亏率案例:3主要贸易术语的风险责任划分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掌握:国际货物的品名条款与注意事项;商品品质表示方法与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标志、包装条款熟悉:商品品质与要求;货物数量的计量方法;商品包装的种类、定牌、无牌生产和中性包装了解:国际货物的名称、命名;货物数量、商品包装的重要性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掌握:国际物流的特点;海运运输方式的类型、特点、计费; 国际货物运输条款;海运提单的性质、作用和分类熟悉:国际物流的含义、系统组成;其他运输方式(国际多式联运)的类型、特点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类型、业务围与责任;其他国际货物运输单据的性质和作用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掌握: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熟悉: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则、保险围;我国和伦敦保险协会海运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险别与责任起讫了解: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保险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掌握:国际贸易货款收付的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汇付与托收的定义、方式、特点、性质;信用证的主要容、特点、一般业务程序、种类;银行保函的含义、性质、种类;国际保理的含义、类型熟悉:国际贸易货款收付的工具的含义、容;汇付与托收的容;信用证的概念、当事人;银行保函与信用证的比较;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了解:国际保理的优点案例:远期托收下凭信托收据借单的处理;信用证相关案例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掌握:商品的检验权;检验检疫的时间、地点、容;违约的法律后果规定;索赔的含义、对象;不可抗力的含义、围、后果与认定;争议的解决方式;仲裁和诉讼的特点熟悉:商品的检验检疫的含义、意义;违约的含义;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仲裁协议;仲裁裁决的执行了解:商品检验检疫机构;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程序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掌握:出口和进口的流程与重要环节熟悉:出口和进口一般流程的各环节的主要容了解:出口和进口一般流程的各环节的一般容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掌握:各出口单证的主要容、缮制方法;制单结汇的基本原则熟悉:各出口单证的具体要求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掌握:各种贸易方式的含义、特点、类型;各贸易方式的含义和特点熟悉:各种贸易方式的注意问题;各贸易方式的做法与注意问题了解:各种贸易方式的协议(程序);各贸易方式的意义第1章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2)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3)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对于世界市场的含义,需重点了解以下两点: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世界市场并非各国国市场的加总。(4)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关系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关系体现为: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没有国际分工,就没有国际商品交换,也不会出现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际交换活动的深度、广度和方式,也决定着世界市场的规模和容;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又是国际分工的实现手段和途径,其发展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9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答:战后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占份额虽有增减变化,但其支配地位并未改变;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总的趋势是:战后初期略有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处于下降状态,此后呈现下降、上升的波动,总体变化不大;战后,原联、东欧国家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虽有增减变化,但总的趋势变化不大,除个别年份外,大体上保持在占10左右。(2)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的变化趋势是西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不断提高,而美国和英国所占比重下降,地位衰落。(3)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其出口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下降的总趋势下,其相互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石油输出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加,而非石油输出国所占比重减少;在非石油输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较快。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1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有何异同?答: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是两种不同的贸易理论。其中,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贸易差额论是后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1)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的一样点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作为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其一样点主要有:两者都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使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者则减少财富,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两者都把货币作为财富,认为对外贸易对增加一国财富有很大的作用,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2)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的不同点贸易差额论与货币差额论的不同点主要有:对货币输出的态度不同。货币差额论禁止金银输出,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而贸易差额论不主限制货币输出;如何增加财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方面的主不同。货币差额论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而贸易差额论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货币差额论认为必须保证对每一国的贸易都保持顺差,而贸易差额论认为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只要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顺差即可。9简述产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容。答:(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设贸易双方的规模收益不变,然而在規模经济条件下,即使两国各方面的条件完全一样,双方也可以发生互利贸易。(2)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希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越单一越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由于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的差异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样,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就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分工,一国只生产有限系列的同类商品,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通过国际贸易,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3)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需求相似论,从需求面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需求相似论的主要容是:一国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本国的需求,然后再出口到国外满足外国的需求。因此,两国的需求结构(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决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其需求结构是不同的;因此,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量也就越多。第10章 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1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经过了哪几个时期?答:总体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美国建国到1934年以保护贸易为主要政策倾向;从1934年到1974年以自由贸易为主要政策倾向;从1974年开始,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公开放弃“自由贸易”的口号,转而强调“公平贸易”。2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有哪些特点?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发挥金融大国主导作用日本经济虽然经历了10年的衰退,但无论是GDP总量水平还是人均GDP水平都是亚洲之首,日本强烈希望在亚洲的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使日本的地位与其世界最大债权国、亚洲惟一的发达工业国集团成员国身份相符合。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体系十分脆弱的情况下,日本希望凭借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实力,充当“最后的贷款人”的角色,扩大日本金融大国的影响力。组建、落实“亚洲货币基金”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不久先后提出“宫泽构想”和“新宫泽构想”,希望通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援助遭受危机打击的亚洲国家,扩大日本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由日本主导培育亚洲资本市场,缩小与欧美资本市场的巨大差距。继而在10+3(东盟+中、日、)框架中,日本大力扩展“货币互换协定”对象国,希望通过更广泛的途径使“亚洲货币基金”构想得到落实。另外,为提高日元作为国标货币的地位,日本财务省组建了日元国际化推进委员会,积极推动以日元为核心货币的钉住篮子货币汇率政策。发展金融服务业依赖的信息技术在日本的推动下,2000年11月24日闭幕的东盟首脑会议签订了电子东盟协议(EASEAN),该协定的目的在于振兴东亚区域的信息技术。协定规定要在2005年之前,撤销与信息技术有关产品的区域关税,并在最早加入东盟的6个成员国中撤销非关税壁垒。(2)寻求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10年来日本经济始终没有摆脱低迷徘徊的境地,加上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程度姗深,使日本强烈地意识到只有增强经济要素的流动性,才能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恢复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压力下,日本将开展双边合作作为带动本国国制度改革、繁荣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契机。日本认为,固守多边贸易自由化是不明智的,如果日本能够首先在亚洲地区与不同国家分别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合作协定,日本不仅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而且还可以利用自己在亚洲的地位逐步形成自己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2002年1月,日本与新加坡签署了“新时代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日本一东盟、日本智利、日本国、日本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等也都在酝酿或谈判中。另外,现实商品贸易的利益损失也迫使日本尽快寻求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保护。例如,根据过去的日墨保税加工区制度,日本可享受零关税优惠将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从日本运到墨西哥,但因墨西哥财政方面出现困难,该制度于2001年取消。而由于美国和欧盟的企业与墨西哥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在与美国和欧盟企业的竞争中,没有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日本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尽快与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3月,日本和墨西哥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的最后协议。第一章 导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2.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4.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5.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6.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7.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8.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9.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10.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1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1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1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14.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15.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16.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17.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18.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19.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20.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21.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22.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23.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24.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25.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26.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偿手段。27.水平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28.垂直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1、国际贸易的特点答:(1)困难大;(2)复杂;(3)风险多。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答:(1)国际贸易的理论;(2)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宏观协调;(3)国际贸易实务;(4)国际贸易营销。4、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答:(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2)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3)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4)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5)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式贸易,易货贸易;(6)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上)一、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3.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4.绝对利益: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5.比较利益:大卫?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6.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7.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8.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1)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部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但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否形成现实的国际分工,则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实际的生产力。2、简述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容与其局限性答: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容。3、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答: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与利益。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第三章 国际分工(下)一、名词解释:1.赫-俄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一种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 ) 和俄林(B?Ohlin ) 创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把一样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指出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与商品生产中利用各种要素的强度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原因。2.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3.三要素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一切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商品价值是有三要素共同创造的,赫-俄模型便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之上的。4.列昂惕夫反论: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5.人力资本说:由凯能(Kenne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认为:高劳动生产率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即对劳动力的投资,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6.研究开发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等人提出的贸易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R&D的多寡可以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R&D活动是影响工业品对外贸易格局与对外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提出的一种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同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对比较利益进行动态分析的理论。其核心是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贸易、投资(FDI)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8.技术差距贸易理?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它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认为,技术也是国家的一种资源,在一定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技术差距,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9.产业贸易: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一样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10.国际产品同质性:又称一样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分为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大多数产业贸易的产品属于该类产品。11.国际产品异质性:又称差异产品,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赫-俄模型的主要理论含义:答:该理论把一样产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作为出发点,提出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主要观点是:(1)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是地区间或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生产要素赋予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国家间商品交换的结果,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3)萨缪尔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2、何谓列昂惕夫反论?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的贸易模式赫-俄模型相悖,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故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在“解谜“过程中,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诸如:基辛(Keesing)的熟练劳动说,凯能(Kennen)的人力资本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的R&D说。列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基于多种假设的简单抽象的赫-俄模型难以全面揭示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现象。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容是什么?答:由弗农(Vernon)提出的该理论,运用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揭示产品从国生产到出口、从出口转向投资(FDI)的过程、动因和条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阶段,国家间比较利益的变化如下:在第一阶段,美国等产品创新国拥有垄断优势,新产品在满足国消费的同时,出口到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在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竞争力逐步下降;在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并在第三国市场逐步取代创新国,经由直接投资创新国进行生产线外移;在第四阶段,产品创新国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同时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具备该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生命周期说是一种动态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梯度分工格局。4、产业贸易如何量度?答:可以用巴指数和格鲁拜尔和劳埃德指数来量度产业贸易。迄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贸易水平的方法,是格鲁拜尔和劳埃德产业贸易指数,公式为:Bj=1-|xj-mj|/xj+mj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和M的差取绝对值。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贸易)时,B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贸易达到最大),Bj= 1。例题:某国2001年纺织服装出口100亿美元,同时进口纺织服装40亿美元,试测算该国本该国本年度纺织服装业的产业贸易程度。解: Bj=1-|xj-mj|/xj+mj=1-?100-40? /100+40=1-60/140=0.575、如何评价产业贸易理论?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静态分析第四章 国际市场的结构和特点一、名词解释1.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是由世界围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部市场与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2.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消除歧视,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有机体。二、思考题1.国际市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答: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给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使世界市场进入萌芽阶段。从18世纪60年爆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世界市场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在此之后至20世纪初,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输出,殖民统治,金融寡头的巨大的经济实力与产业革命形成合力,从根本上推动了统一的国际市场的最终形成。2.用图说明国际市场的结构是怎样的?答:有形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商品市场无形国际商品市场通过国际分工 国际金融市场联合起来的各 国际劳务市场国间市场 国际信息市场其他市场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分工 进口商联合起来的各 批发商国国市场 零售商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可分为几个阶段?答: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1.产品出口阶段 一般先间接出口,即通过代理人出口,其好处是投资少,风险小。缺点是需拿出佣金,容易被中间商控制和垄断。待间接出口到一定阶段,取得经验,就转为直接出口。其优点是直接面向市场,能与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获得较多利润。缺点是投资较多,风险较大。2.到国外生产阶段 企业到国外生产时, 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合资企业;国际分包即外国控制的承包商将其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承包商;按照许可制造即外国持有人(许可人)给予买方(被许可人)该产品的制造和在当地市场与制定的出口市场的专有权。3.跨国经营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外生产、销售活动;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直接控制能力,以全球为出发点考虑全企业的经营管理。4.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国际市场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点,又具有集团化的强烈趋势;(2)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3)国际市场有着较大的动荡性,但又呈现出以较快速度增长的趋势;(4)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5)国际市场上替代性与互补性并存;(6)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7)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和风险性。5.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其容是什么?答:(1)优惠贸易安排,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2)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3)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4)共同市场,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6)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域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第五章 国际价值与价格一、名词解释1.国际价值:由世界平均劳动强度或熟练程度所决定。2.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这个平均的劳动单位就是在世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3.国际价格:国际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国际价值上下波动。国际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国际4.贸易条件:参见“导论”5.相互需求方程式:约?穆勒提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实际的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由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所决定。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7.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中性”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于贸易。8.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二、思考题1.贸易条件即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是如何确定的?答: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原则有二:一是从供给角度讲,国际商品交换比率介于贸易国国商品交换可换得的商品数量之上、贸易伙伴国可提供交换的数量之下;二是从需求角度讲,在这一交换比率的上限与下限的区间,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实际国际商品的交换比率。2.贸易条件的含义、意义是什么, 怎样应用?答: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它的意义在于说明,在一定时期,若一国的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出口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恶化。实际应用中,往往用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其结果表明净贸易条件。其计算方法是:N=(Px / Pm)?100式中:N净贸易条件;Px(当年)出口价格指数;Pm(当年)进口价格指数;100基期年的价格指数应用举例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5年为基期是100, 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4%,为96;进口价格指数上升8%,为108,那么, 这个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N=(96 /108) 100 =88.88这表明该国从1995年到2000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995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88.88,2000年与1995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1.12。3.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与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即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垄断 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采取各种办法控制世界市场价格。(2)经济周期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率会有所不同。(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有很大影响。(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以与突发重大事件等。4.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有哪些?答: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按形成条件、变化特征可分为两类:(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它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这种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此类价格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集团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第六章 国际贸易利益与价值转移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利益。通过国际贸易,一国生产获得了新的生产资源、机器设备,消费获得了不同于本国传统的商品,一国也因此得到更丰富、品种更多的使用价值,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高。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克服了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贸易参与国等于利用了对方充裕(而本国稀缺)的资源,调整了本国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使得资源在更合理的结构上得到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3、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向国外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只有竞争的市场才能有效分配资源和组合资源使社会生产向前发展。4、国际贸易乘数:国际贸易乘数是指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5、贸易利益分配理论:新古典学派主,贸易条件线是分配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它越贴近哪一个国家的国交换比率,该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越远离某一国家的国交换比率,该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多。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阐述为什么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引擎。答: (1)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3)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4)国际贸易的示和技术传导作用2、论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与其政策意义。答: (1)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服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服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得出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政策意义首先,一国应积极努力扩大出口,扩大出口除了有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好处外,扩大出口取得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所需的外汇,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升,有利于投资增长,从而进一步有益于增长和发展。其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中,应有较大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努力实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国产化,防止有效需求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再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供给的情况下,才能促使经济增长,否则出口的扩大意味着需求增长,在供给变化很小时,其结果只能是推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实现扩大出口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世界贸易额应平稳增加,否则一国只能降价以求扩大销路,这时出口数量的扩大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将被大大降低。因此,那种认为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就可以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起飞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3、阐述与传统观点对立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的主要容。答:(1)普雷维什对于传统贸易利益分配观点的批评A:旧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原则是不合理的,它不利于、也不适用于相对落后国家。B:旧的国际贸易关系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反而是造成相对落后国家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两点批评,普雷维什提出:相对落后国家应适当采用保护贸易政策,以便在保护下发展本国工业,实现工业化,纠正目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着的不公平现象。(2)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依附论的容是:世界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由出口部门、群众消费部门、奢侈消费部门和设备部门组成,其中群众消费与设备部门居再生产的中心,这两个部门是再生产的基本动力。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的结构以这两种部门为主,故处于体系的中心,而发展中国家因其生产结构(以出口部门和奢侈部门为主)不同而处于体系的外围,外围对中心有很强的依附性。外围依附中心的基础是这两类国家间存在着的不等价交换。,使得外围国家的利润向中心国家转移,久而久之,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收入的差距日益加大,外围国家日益贫困。据此,阿明主,应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同时要实行工业化并努力使收入尽量平均化。(3)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A:广义不平等交换是指交易两国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工资率一样时,由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时引起的不等价交换。B:狭义不平等交换是指在两国资本有机构成和工资率都不一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不等价交换。埃曼纽尔认为,在其他条件一样情况下,只有工资的不平等才是引起不平等交换的唯一原因(穷国的工资水平持续地低于富国,是历史和制度因素造成的),因此,只有狭义不平等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等价交换。埃曼纽尔主,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工资水平决定剩余价值率。只要穷国工资低,就可提供高剩余价值率,国际交换就可能使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高工资的发达国家去,国际间的不平等主要源于此。不等价交换实际是富国的劳动者剥削穷国的劳动者。(4)帕罗伊克斯的不平等交换理论帕罗伊克斯认为,国际交换中并不是等量劳动之间的交换,而是在特定制度下国家的工作日的交换价值之间的交换,这就使得国际商品交换中存在着平等之下的不平等情况。正如马克思提到过的一国的3个工作日可能同另一国的1个工作日相交换。4、阐述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产生的原因。答:(1)不等价交换源于垄断(2)不等价交换源于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3)不等价交换源于劳动生产率差异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一、名词解释: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其在国外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2.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法规与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国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给予本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以优惠或补贴,以鼓励出口。3. 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国高度发展或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保护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并在垄断国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实施进攻性的扩。4. 贸易保护论: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贸易保护使本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5. 生产力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向萨伊所相信的那样决定于它所积蓄的财富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6. 幼稚(新生)产业:指相对落后的国家,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7. 穆勒标准:穆勒对于幼稚产业确定的判断标准是,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提供暂时的保护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8. 巴斯塔布尔标准:巴斯塔布尔在确定幼稚产业时,引进了经济分析的现值概念,他认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如果某一产业符合这一标准即可认为是幼稚产业。9.肯普标准:肯普所确定的幼稚产业标准,除了包含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10.进口替代:是以国产品来代替主要的进口品,有意识地努力促进国工业的成长与扩大。11.出口替代:是以非传统的出口商品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12.初级外向: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斯特的对外贸易政策理论的容。答:斯特的对外贸易政策理论的容主要有:(1)反对世界主义,主因地制宜的国家经济学(2) 斯特的观点基础生产力论(3)建立保护关税制度是必要的(4)关于幼稚(新生)产业的划分标准2.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重点把握战后政策的发展特点。答:对外贸易政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随各国资产阶级部集团的实力对比而变化(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反映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其在世界市场上实力地位的变化(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变化(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两种倾向:一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政策倾向3.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型式与其优缺点。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型式主要有三种:(1)初级外向的贸易型式。这种型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贸易型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总的来说,一国出口产品集中在少数初级产品上是不利的,出口收入极易受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国经济政治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二由于工业品主要依靠进口,发展中国家要受发达国家的控制,也影响了本国经济的全面发展。(2)进口替代的贸易型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国产品来代替主要的进口品,有意识地努力促进国工业的成长与扩大。其目的是要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进口,扶植新建的本国工业、减少外汇支出和改善国际收支。(需进一步说明)但这种贸易型式也带来一些严重问题,在保护政策下建立起来的工业往往成本高、效率低,资源分配也不够合理;保护措施还会使出口工业因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